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聚乙二醇200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了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苯胺)∶n(溴乙烷)=1∶2.25,催化剂用量1.00 g,在30 mL,质量分数为4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45℃,常压反应7 h,产品收率92.3%.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20000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乙二醇200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了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苯胺)∶n(溴乙烷)=1∶2.25,催化剂用量1.00 g,在30 mL,质量分数为4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45℃,常压反应7 h,产品收率92.3%.  相似文献   

3.
以高纯MgO(99.995%)和Al(OH)3(99.998%)为原料,按摩尔比n(MgO)∶n(Al2O3)=0.97∶1.03,采用固相反应获得高纯镁铝尖晶石粉体.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纯度为99.995%.重量实验分析结果说明,在280℃持续加热48h,Al(OH)3可完全转变为AlOOH;XRD分析结果表明,焙烧至900℃开始出现尖晶石相,至1400℃完全转变纯相尖晶石;晶粒尺寸范围为37.6nm~53.1nm (d=0.89λ/βcosθ).  相似文献   

4.
光催化氧化处理二苯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DPA)是一种用量很大的有毒化工原料,本实验使用TiO2负载型光催化膜对二苯胺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考察纳米级催化剂TiO2粉末用量与催化效率的关系,TiO2负载催化膜作用下光照时间、pH以及反应温度对二苯胺废水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光催化处理二苯胺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70 min,之后趋于平衡;增强溶液酸性和碱性都可以加快DPA的降解速度;当pH为10,反应温度50 ℃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9.6 % ,DPA含量降至0.32 mg/L.  相似文献   

5.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二苯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DPA)是一种用量很大的化工原料,因此本实验使用Fenton试剂对二苯胺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pH以及反应温度对二苯胺废水TOO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Fenton试剂处理二苯胺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之后趋于平衡;当双氧水(30%)用量为60mL/L、FeSO4用量为400mg/L、pH为3、反应温度45℃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3.44%.  相似文献   

6.
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ZrO2-La2O3催化合成环己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La2O3,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烯,探讨了SO2-4/ZrO2-La2O3对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La3 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环己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4/ZrO2-La2O3是催化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的良好催化剂,在La3 离子浓度为0.09 mol·L-1,硫酸浓度1.0 mol·L-1,焙烧温度为500 ℃、焙烧时间3 hr,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时间为60 min,收率达80.66%.  相似文献   

7.
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Fe2O3催化剂,利用TG和XRD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醇酸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Ti和Fe的摩尔比为1∶3∶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其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3∶1,催化剂用量(以0.25 mol乙酸计)1.0 g,带水剂用量10 m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5%.  相似文献   

8.
镓(Ⅲ)三元荧光熄灭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镓(III)-4,5-二溴苯基荧光酮(DBP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的荧光熄灭体系,建立了微量镓的荧光分析法.实验考察了酸度、试剂用量、表面活性剂、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体系荧光熄灭度的影响,并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镓(III)∶4,5-二溴苯基荧光酮为1∶2.当镓浓度在0~1.72×10-6mol/L内时,体系荧光强度与镓量呈线性关系,提出了提高方法选择性的途径,测定了粘土矿中镓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在稀土超强酸S2O82-/Zr O2-La2O3的催化下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通过XRD和红外光谱确定了稀土元素La的掺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用正交优化实验优化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掺量为0.07 mol·L-1所得催化剂性能最佳,柠檬酸三丁酯最优催化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75℃,醇酸摩尔比4.0∶1,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2.0%,反应时间180 min,酯化率可达98.27%。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而不会明显降低活性。经折光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测定,所合成产物为柠檬酸三丁酯。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La2O3,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烯,探讨了SO42-/ZrO2-La2O3对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La3 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环己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La2O3是催化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的良好催化剂,在La3 离子浓度为0.09 mol.L-1,硫酸浓度1.0 mol.L-1,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3 hr,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60 min,收率达80.66%.  相似文献   

11.
UV-Fenton处理弹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自制UV-Fenton反应装置对实际TNT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处理机理作了初步分析.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H2O2(30%)=3.33 mL/L、FeSO4(浓度为0.5 mol/L)=1.67 mL/L、pH为3.00、反应时间2 h、温度40 ℃.此条件下废水CODCr和TNT去除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Fe2O3催化剂,利用TG和XRD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醇酸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Ti和Fe的摩尔比为1:3: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其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3:1,催化剂用量(以0.25 mol乙酸计)1.0 g,带水剂用量10 m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5%.  相似文献   

13.
用聚乙二醇5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75,催化剂用量0.60 g,在45 mL 3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75℃,常压反应7 h,产品收率95.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Fenton氧化剂处理TNT废水的实验过程,分析了不同条件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处理100 mL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4.00,H2O2∶FeSO4=1∶2,双氧水投加量为4 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8 mL,反应时间为6 h,温度是35℃.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5%,TNT去除率可达96.8%,色度去除率可达91.1%.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使用超声波-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考察硫酸亚铁用量、pH值、H2O2用量、超声波的辐射时间和辐射功率对含铬废水铬去除率以及铁氧体磁性的影响,设计超声波-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亚铁用量的增加,Cr6 的去除率增大,最佳pH为9.0,当Fe2 :Cr6 =6∶1(mol∶mol)、超声波辐射时间和辐射功率分别是30 min和50 W/cm2时,去除率高达到99.9%以上,H2O2用量为1.0~2.0 mL,铁氧体的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弹药销毁废水TNT、COD及色度含量高、水质稳定、难以降解的特点,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了Fenton法处理TNT废水时各影响因子的机制,并确定了生产运行的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c(H2O2)=0.1 mol/L,c(Fe2 )=1.80 mmol/L,pH=3.5,反应时间t=8 h.中试结果表明,TNT和COD的去除率均大于80%.在影响因子与TNT和COD去除率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弹药销毁废水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及主要控制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用四乙基碘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 2.5,催化剂用量0.6g,在40mL质量分数为3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5h,产品收率95.6%.  相似文献   

18.
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与过硫酸铵(APS)组成复合引发体系,采用分段引发法,在水溶液中聚合出了聚丙烯酰胺。以单体浓度、引发剂配比、初引发温度和尿素用量为实验因素,以分子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40%,APS∶AIBA为1∶2,初引发时间为1 h,尿素占单体为0.05,合成出的PAM分子量达到550.6万。絮凝性实验表明分子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溶解性实验说明合成时加入尿素会有效缩短溶解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用18-冠醚-6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50,催化剂用量0.8g,在45 mL 35 ×10-2(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4h,产品收率73.1%.催化剂通过溶剂萃取方法可以回收,总萃取率为20%.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氯氧化废水中苯胺及其中间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中苯胺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pH、温度以及二氧化氯用量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二氧化氯去除苯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为5.8,苯胺与二氧化氯的浓度比为3∶10,反应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5℃时,苯胺的去除率最佳,达到73.26%.同时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可知中间产物是苯醌,当苯胺与二氧化氯的浓度比为1∶7时对苯醌的去除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