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护岸工程作为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岸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航道的通航安全,甚至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岸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对涉水岸坡的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前期需查明岸坡的物质组成、滑动面位置、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以某航道整治岸坡坍岸区为研究对象,对坍岸区后缘、中部及侧壁外侧开展了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2.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长铃 《水运工程》2016,(6):130-134
在分析水平排水管对岸坡稳定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水平排水管结构。通过在斗湖堤水道江陵高滩守护工程中开展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平排水管的试验,说明水平排水管可消除岸坡中地下水以及渗流现象的存在,从而减弱岸坡中地下水对岸坡的稳定危害。深层排水技术水平排水管首次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雷诺护垫进行坡面防护,有效地防止对坡面的冲刷,同时在平均水位以上可以进行植草,对长江沿岸的绿色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对天星洲护岸的雷诺护垫坡面铺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而长江航道整治工程部分的岸坡后方因为距离江堤过于近或是为耕地,所以为了节约用地,需要对于岸坡后方采用直立式挡墙充当守护的作用。而常用的挡墙形式主要有现浇混凝土挡墙和砌石挡墙这两种。本文通过对于长江的航道整治工程中,通过运用直立式钢丝网石笼挡墙,探求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考虑稳定渗流和波浪力作用下内河航道岸坡的稳定性。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上游那吉库区岸坡整治工程数值模拟研究项目的要求,分别对岸坡在稳定渗流、波浪力和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情况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岸坡的稳定性;并采用强度折减法求得安全系数,将结果与基于传统极限平衡理论的Morgenstern-Price法进行对比,来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王春平 《水运工程》2017,(12):148-152
针对无纺布淤堵指标的评价问题,通过对航道整治工程岸坡反滤层中常用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的淤堵指标的透水准则和梯度比准则进行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点:标准排水边坡的水力梯度值和梯度比限值,并基于此结合点开展无纺布的淤堵试验,对淤堵指标的评价模型进行探索研究,拟合出航道整治工程岸坡反滤层中无纺布淤堵指标的评价模型公式,以期指导计算无纺布能正常发挥反滤功能的时间期限。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今后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大量的生态护岸技术,且取得较大生态效益,但是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生态护岸岸坡存在一条明显的青黄线。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新厂护岸工程和桃花洲护岸工程为例,以青黄线为界将岸坡分为青绿带和青黄带,分析岸坡上青绿带和青黄带狗牙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统计水位累计频率曲线,确定断面设计控制高程。结果表明,青黄线高程与三峡蓄水调度密切相关;累计频率为45%和80%对应的高程为生态护岸断面设计控制高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河道运输压力增大,航道整治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航道整治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日益明显,生态护岸开始在国内外推广。本文主要以某航道生态型岸坡建设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河限制性航道生态岸坡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重点针对路径设计问题、水位设计问题以及植物选型问题等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析。此外,按照实践经验阐明芦苇特点以及管理方式,以期可以为内河限制性航道生态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凯 《中国水运》2016,(4):60-61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对长江航道建设提出的新高度、新要求,长江航道局也提出了"6米水深到武汉、4.5米水深到宜昌"专题研究整治方案,目前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已经进行了第一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由于该河段距离三峡大坝及葛洲坝大坝非常近,河段内水情变化、河床地质、岸坡演变等情况与其他河段有所不同。在近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论分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联锁生态护坡砖,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联锁生态护面砖用于淤泥质岸坡,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法。该工法丰富了护坡施工工艺,在长江下游马当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得以成功应用,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 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赟  周林 《水运工程》2017,(S2):14-17
近年来东北水道上三号洲尾部至新坝一带崩岸严重,下三号洲左缘滩地不断冲刷后退、岸坡崩退,导致河宽明显增加,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探讨东北水道整治工程效果:方案实施后,东北横水道过渡段航道尺度可达到4.5 m×200 m×1 050 m(水深×宽度×弯曲半径)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某段弯曲航道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简要分析了弯道水流特性,并将弯曲航道水流淘刷作用耦合于岸坡稳定性二维数值模拟中,量化水流淘刷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冲刷深度下的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水位情况下岸坡受环流淘刷作用的影响更大;冲刷深度越大,岸坡稳定系数越小;当冲刷达到一定程度,岸坡局部发生崩塌从而降低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浅水道碍航滩段存在河床滩地冲淤、护岸工程段岸坡稳定、护岸段施工过程中的管涌、流砂、护岸段岸坡较软土体的变形及护滩(底)带的基础抗冲刷稳定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技术,尤其采用了CBQ-20背包式取样钻机、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多种岩土勘察技术,得到更真实可靠的岸坡稳定计算所需的抗剪强度参数以及软土体强度特征等结果,对该河段航道整治存在的突出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为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对工程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护岸工程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被广泛用于抵御水流冲刷和维持岸线的稳定。由于护岸工程通常布置在原有岸坡易发生崩岸和垮塌的部位,易受水流冲刷而发生损毁,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实测资料对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蔡家渡护岸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蔡家渡护岸水下护排头部损毁严重、上游侧出现崩窝,损毁原因主要是大水作用下水流贴岸及大江侧主槽摆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维修的必要性,并提出采用“补坡+镇脚”的维修方式,旨在为长江中下游类似护岸建筑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22,(1):68-73
长江上游存在众多航道整治建筑物,综合评价其技术状况对航道建设规划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对长江上游5座整治建筑物进行了验证评价,并通过数学期望公式量化建筑物具体技术状况值。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典型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等级评价与相关维护管理部门对航道整治建筑物历年评价契合度较高,符合航道整治建筑物评价的客观规律,量化技术状况值满足工程实际状况,建议对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量化值为50~70展开相应损毁部位的维修,70~80应加强观测、巡视。主槽浅区航深、航道整治建筑物坡比、坝身水毁体积比为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评价的主要潜在影响因素,日常管理维护应重点关注冲刷坑发展态势、边坡稳定性、主槽浅区航道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沙枕袋可以有效防止水流冲刷河床底部,是稳定河床及岸坡、防止冲刷的主要加固措施。结合长江中游荆江段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介绍了抛沙枕进行护底补坡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要点,重点介绍沙枕袋在长江水流影响下的抛投质量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荆江长河段航道整治护坡工程的结构形式及其中常用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进行调研,针对反滤层中无纺布潜在的淤堵问题及其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制了模拟现场工况条件的土工合成材料淤堵试验仪,分别将水力梯度、垫层砂厚度、砂的粗细、土质类别及无纺布孔径单一因子对无纺布淤堵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探讨各因子对无纺布淤堵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受连续降雨影响而产生渗流破坏的粉质航道岸坡,通常应采取设置反滤层、防渗墙等措施。针对苏北地区某航道护岸工程现场,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墙作为防渗墙,并对防渗墙在不同位置时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护岸挡墙后一定距离设置一定入土深度的板桩防渗墙,可有效延长渗径,大幅降低降雨入渗导致的坡面位移,保证了岸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