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硫含量对柴油车排放的影响与减排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硫含量对柴油车排放物PM、NOx、CO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DOC)、柴油颗粒过滤(DPF)、NOx排放控制等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有效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
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T-Power软件对两种不同结构的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进行了声学性能模拟,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及其NOx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增加穿孔管后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在400~750 Hz区间内受到了削弱,在750~1 000 Hz区间内增强,增加穿孔管后压力损失增加。在绝大部分工况下,增加穿孔管后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NOx转化效率要明显高于无穿孔管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蜂窝载体负载V_2O_5-WO_3/TiO_2NH_3-SC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一使用SCR技术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排气特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利用NH3作还原剂对一纳米级V2O5-WO3/TiO2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温度、空速、NH3与NO物质的量比对NOx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最大。在低温下,NOx的转化效率很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x转化率随之急剧升高,在300℃~450℃范围内达到较高的NOx转化效率;随着NH3与NO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还原效率并未明显增加,但NH3的氧化和泄漏越来越严重;空速对低温还原效率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已被证明是大型柴油机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有效方案。未来的大型柴油机被设计为有更高的NOx排放量,以提高燃油经济性,这需要越来越高的NOx转化效率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为此,未来的后处理设计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转化(SCR)涂覆颗粒滤清器(SCRF)和涂覆在高孔隙度直通式载体上的SCR,以获得高转化效率。评价了不同的高NOx转化效率系统。首先,通过使用SCRF单元和附加的涂覆在高孔隙度载体的SCR涂层,设计了高性能的NOx控制催化剂。第二,评价了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了解还原剂剂量策略和热管理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在1台大型柴油机上进行瞬态循环试验。提高氨投入量而不是尿素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尤其是在低温下无法喷入尿素的时候。此外,实施热管理改善了低温时的NOx转化效率。结果证明,这种系统加上发动机控制策略的改进可以使瞬态FTP测试循环中的NOx转化效率达到95%以上,从而可使柴油机满足未来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1柴油硫含量对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单靠燃烧改进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气后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柴油机中使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和NOx催化转化器等。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可有效减少排放,特别是PM和NOx排放,但柴油中的硫会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柴油轿车燃用煤制油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帕萨特柴油轿车分别燃用沪四柴油和煤制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沪四柴油比较,该柴油轿车燃用CTL的CO、NOx、C+NOx、PM和CO2排放分别降低39.3%、6.2%、6.4%、32.7%和2.5%;GB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柴油轿车城区循环的CO排放较高,在城郊循环的NOx、HC+NOx和PM排放较高,城区循环和城郊循环的CO2排放相当。  相似文献   

7.
一台1998年出产的重负荷柴油机,使用了含有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登记的一种铂铈双金属催化剂(FBC),并同时联合使用几种柴油颗粒过滤器(DEF),有催化和未催化过的;对这台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的结果证明,它有降低排放的效果。试验时用了两种燃油:有含硫量为450ppm的D2号油和含硫量为50ppm的CARB(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低硫油。使用450ppm硫分燃油和FBC与未催化过滤器的几种组合时,尾气颗粒排放量为0.02/bhp.hr,而在使用CARB低硫油和FBC与催化及未催化过的过滤器组合时,颗粒量为0.01g/bhp.hr。用一种过滤器和FBC,同时对发动机配气相位作一些调整,做了八模式稳定状态试验,取得的结果是;氧化氮(NOx)下降20%,颗粒量维持在0.01g/bhp.hr,和油耗不上升。在另一次评测中,用一种生化柴油一CARB低硫油和PBC混合,加上一个催化过的DPF,配气相位作了调整,现场测的结果是:颗粒量为0.01g/bhp.h,NOx排放量为3.4g/bhp.hr。又一次试验,将商用喷气机煤油和FBC混合,同使用D2号燃油相比,得到的结果是:PM(颗粒量)和NO,各下降了33%和10%。今后的试验计划是:将这种燃烧较清洁的柴油与颗粒过滤器及配气相位调整时,评测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NOx选择性催化还原试验装置,介绍了试验装置的功能、系统组成和工作模式,建立了柴油机NOx排放预测模型,分析了NOx起燃特性和最佳还原剂喷射比例,进行了NOx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整车试验。  相似文献   

9.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种柴油的结果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尾气净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摩托车排气的净化技术是一项以催化转化为核心的综合设计和匹配优化工程,金属载体上载工艺是摩托车催化转化技术的核心,也是制备金属载体催化剂的关键工艺。经试验证明,新工艺既保证了催化剂组份抗热冲击和机械冲击能力,也具有良好的CO、HC和NOx三元净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柴油、乳化油和甲醇喷雾燃烧光强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柴油机燃烧光强波的性质。在不同压力、氧浓度的条件下,对柴油、乳化油、甲酵喷雾的燃烧光强波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的燃烧光强波所反应的是火焰内碳粒的氧化历程。对于不同的燃料,燃烧光强波的强弱并不仅仅取决于火焰中碳粒的数量,同时还取决于火焰中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柴油机上燃用乳化柴油添加二乙醚时的排放特性,探讨了在乳化柴油中添加二乙醚能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机理,分析了排放污染物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规律,并且与燃用柴油以及乳化柴油时的排放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乳化柴油中添加10%的二乙醚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尤其是在高负荷时,能明显降低HC和CO的排放。与燃用乳化柴油相比,即使在部分负荷时,也不会对NOx排放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柴油机润滑系统机油的异常泄漏部位,建立了某重型柴油机缸内机油消耗的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能够实时估算缸内机油消耗并监测机油箱内机油液面变化,从而实现对机油异常渗漏的监测。柴油机润滑系统异常泄漏监测主要采用缸内压力和缸壁温度作为缸内机油消耗的运行状态参数,把机油温度作为工况参数。通过对4个工况下机油消耗量的测量与分析,揭示了机油消耗量随转速、负荷的增加而增大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机油消耗量与实际测量的机油消耗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底盘测功机上,采用NEDC循环,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下冷启动排放进行试验,研究车辆冷启动的排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冷启动状态下,催化器激活之前的排放在整个排放测试循环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中汽油车的冷启动排放占到整个循环排放量的50%以上,柴油车也达到了20%以上。汽油车低温冷启动下,催化器激活之前排放所占比重超过90%。  相似文献   

15.
By high particulate matter(PM) reduction performanc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 is applied to almost all of modern HSDI diesel engine. PM emitted from diesel engine is consist of carbon based and non-carbon based material. Representative carbon based PM is soot. Non-carbon based PM is produced by wear of engine and exhaust component, combustion of lubrication oil and sulphur in fuel. Accumulation of non-carbon based PM affects pressure difference of DPF and thus accuracy of soot mass estimation in DPF can be lowered during normal and regeneration condition when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caused by non-carbon based PM is not recognized correctly. Also unevenly accumulated PM inside of DPF can produce locally different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and thus it can lower accuracy of soot mass estimation during regener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estimation of soot oxidation rate not by conventional pressure difference but by exhaust gas analysis at up and downstream of DPF. Results,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CO2 -fuel mass ratio and soot oxidation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多种橡胶、金属和塑料在3种生物柴油中浸泡28天后的质量、尺寸及外观变化,并与0号柴油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对氟橡胶的溶胀性影响与0号柴油相近,但对丁腈橡胶的影响略大于0号柴油;生物柴油对铝、45号钢及3种塑料几乎没有影响;大豆油和泔水油对紫铜和黄铜有明显的腐蚀作用,而麻疯树油对铜片的腐蚀与0号柴油相近。  相似文献   

17.
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通过高温氧化试验对柴油机油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加有生物柴油的柴油机油与加有矿物柴油的柴油机油相比,前者氧化后黏度和酸值较高,正戊烷不溶物较多,碱值下降较明显,表明生物柴油比矿物柴油更易促进柴油机油氧化衰变。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石油紧缺与环境污染已然成为人类发展的两大威胁,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柴油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柴油的燃烧会产生有害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所以寻找柴油替代物的任务重中之重。文章选用棕榈油为替代燃料,与柴油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进行掺混,配制PD30E10,PD30E30,PD50E10和PD50E30这四种微乳化燃料,其中P表示棕榈油,E表示0号柴油,E表示乙醇。在一台六缸CRDI柴油机上做发动机测试。在小负荷下测试了柴油,PD30E10,PD30E30,PD50E10和PD50E30这五种燃油的燃烧特性。经过对比发现,在小负荷下,柴油的缸压峰值都要高于微乳化燃料;在预喷射阶段,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高于微乳化燃料,在主喷阶段,刚好相反,微乳化燃料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9.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汽车制动器衬片的实际工况,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强度及表面状态等对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磨损性能、工作寿命及抗热衰退性能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石棉摩阻材料。  相似文献   

20.
高速柴油机燃用乳化重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配比乳化重油燃烧与排放特性对比试验,并应用掺水10%的乳化重油在双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速柴油机作少许改动后,便可以直接燃用乳化重油;与燃用重油相比,燃用乳化重油时柴油机经济性与排放性均有所改善,燃油消耗率降低至少4%,NOx排放体积分数降低至少20%,烟度降低至少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