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比国外现有变轨距技术,对600/1 067 mm变轨距转向架各零部件进行选型分析及方案确定,确定了600/1 067 mm变轨距转向架的变轨方式,进而确定了600/1 067 mm变轨距转向架各个零部件的结构方案及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变轨距货车转向架结构特点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整车模型包括7个刚体,34个独立自由度和8个非独立自由度。阐述了模型中涉及的非线性环节以及处理方法。计算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轨距线路运行时空、重车工况下的直线运行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等各项性能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轨距可变式货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轮对绕x轴和z轴的转动惯量和车轮滚动圆横向跨距这3项参数是造成变轨距车辆在准轨位和宽轨位性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准轨线路(轨距1 435mm,轨底坡140,钢轨型号CN60)与俄罗斯宽轨线路(轨距1 520mm,轨底坡120,钢轨型号P65)引起的轮轨接触关系差异,分析其差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关键影响指标,针对主要影响指标,对变轨距转向架进行关键参数优化匹配分析,兼顾轨距变化前后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变轨距转向架关键参数优化匹配方案,可以使变轨距转向架车辆在轨距变换前后都能获得较好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铁路货车现状,按照变轨距轮对结构特点设计出3种变轨距货车转向架初步方案。从结构和动力学性能两方面对这3种方案进行选型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货车转向架采用H形整体焊接构架式方案优于另外两种方案。根据方案对转向架各零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出了变轨距货车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铁道车辆在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是国际铁路联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运用与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铁道车辆变轨距技术要点及关键所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决铁道车辆在不同轨距区间的联运问题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简述了国外变轨距转向架机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建立了两种轨距的货车模型,分析了它们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按一种轨距设计的悬挂参数也适用另一种轨距。  相似文献   

7.
根据1435/1000 mm变轨距转向架总体技术要求和目前动车组现有的技术及车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动车和拖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构架、轮对组成、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基础制动装置及变轨距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整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变轨距转向架方案现实可行,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转向架变轨距技术一直是国际铁路联运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发展现状,对铁道车辆转向架变轨距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货车转向架变轨距方案,并对变轨距锁紧机构及转向架的轨距变换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铁路一直保存着多种不同轨距的现状,解决铁道车辆在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是国际和地区间联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变轨距转向架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变轨距转向架的机理及结构,提出变轨距转向架的技术设计方案。着重对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进行方案设计,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变轨距转向架进行参数优化和动力学计算。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变轨距转向架的方案设计研究,从变轨距车轮的型式、移动模式、载荷的承载方式、锁紧机构及变轨…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国外成熟的变轨距转向架技术,根据我国国情,设计出一种适用于1 435 mm和1 520m m轨距的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对其结构特点和变轨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关键部件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铁道货车变轨距轮对结构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国外成熟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指出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技术所在。结合我国及周边邻国铁路现状,根据货车转向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1435mm和1520mm铁路轨距的货车变轨距轮对,并对其轨距变换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变轨距转向架发展及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解决铁道车辆在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是国际铁路联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克服轨距差异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特点,指出采用变轨距轮对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运用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了一种适用于1 435/1 520 mm轨距转换的25 t轴重变轨距转向架机车的动力学模型;重点计算了轮对周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统称为轮对间隙)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轮对间隙增大对机车运行性能影响,结合相关动力学指标对各项动力学性能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机车考虑轮对间隙后,机车在相同运行条件下的轮轨垂向力、轮轴横向力、轮对垂向加速度和轮对横向加速度峰值略有增大,但增幅在可接受范围内;考虑轮对间隙由设计值增大到磨耗限值时,变轨距机车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指标略有变差,但各项指标值均在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内,表明25 t轴重变轨距机车的轮对间隙设计限值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转向架变轨距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适用于1 435/1 520 mm轨距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夹钳随动装置,并对其变轨随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制动夹钳自动跟随轮对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中国与邻国不同轨距联运问题,根据标准动车组转向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1 435 mm和1 520 mm铁路轨距的高速动车组变轨距轮对及其地面变轨装置方案,并对其变轨过程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轮对内侧距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分析了有源变轨机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源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方案,并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针对该有源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提出了一套与之匹配的地面变轨设施,并对该变轨距转向架变轨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变轨距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600/1067 mm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的方案,并对变轨距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基本强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从原理上可实现600/1067 mm轨距变换,关键零部件基本强度校核满足要求,具有较强工程实施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轨距的线路严重阻碍了跨国间及跨地区间的铁路运输及经贸活动的发展,采用轨距可变转向架是使铁道车辆自动实现轨距变换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轨距可变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轨距可变转向架方案,并对其结构特点及自动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轨道参数对单轴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单轴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曲线半径、超高、轨距等轨道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半径、轨距和轨底坡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加,各项指标最大值均减小,增大曲线半径能够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曲线上设置适量欠超高能够改善运行性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小半径曲线上适当加宽轨距和增大轨底坡可以减小轮轨作用力,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减轻轮轨磨耗,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铁电动车组转向架的选型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设计要求和常用结构型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推荐方案.由于城市地铁车辆的运行环境是城市,因此城市地铁车辆转向架的设计在保证安全要求的同时,对平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建议参考UIC-513R标准对车辆在乘客处于坐姿和站姿两种状态下的舒适性进行完整的评价,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尽可能的降低噪声,减少车辆运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