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运输》2014,(9):84-86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土地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一)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在保障铁路运输功能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对铁路站场及毗邻地区特定范围内的土地实施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市场方式供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了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涵义,构建了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框架。指出:(1)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组织逻辑是"治理"而非"管理",多层次、多维度利益冲突的化解是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设计的核心议题;(2)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机制包括目标协同、行为协同、利益整合和价值呈现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内嵌一个绩效改善机制,参与主体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由技术逻辑、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限定的"边界"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底线";(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缺乏可操作性,需要以铁路特定开发区制度作为顶层设计对之进行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强调,在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这将有助于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将使之前备受关注的“铁路城镇综合体”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北京市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功能为主、综合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不利于资金平衡和带动枢纽地区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的规划沟通平台、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限制、土地政策的制约及开发主体难以确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交通用地需求预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成 《综合运输》2009,(11):23-26
本文根据交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预测2006~2020年新增公路用地需求290万公顷、铁路用地需求26万公顷。我国未来交通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公路用地需求,对交通建设速度和发展模式产生影响。提出建立健全交通用地统计制度和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保障合理的交通用地需求,交通发展要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加强建设土地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10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为:“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随即《21世纪经济报道》将此解读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上“某种程度上可以借鉴香港地铁模式”。香港地铁作为全球唯一盈利地铁,其采取的地铁建设与沿线物业开发相捆绑,  相似文献   

7.
福州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已累计通车里程近140 km。为平衡建设运营资金,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优势,福州地铁集团在用地控制综合开发上进行了尝试,但由于轨道交通与沿线发展不协调、开发不高效、规划与实施不符等问题,限制了已有线路的用地开发效果。为提升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与开发效果,通过分析现有轨道交通用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沿线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为例,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铁路行业高度垄断,铁路运营普遍效益欠佳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现实环境下,特别是国铁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行“一省一公司”合资铁路重组整合的改革,对省级铁路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的问题挑战,本文结合当前在全国大力推行的合资铁路重组改革的背景,分析了省级铁路平台在改革中将面临的重大问题,包括既有投融资能力难以支撑大规模规划项目建设、已建铁路运营大规模亏损、铁路行业建设运营高度垄断严重以及铁路土地综合开发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落实支持铁路用地规划应与加强监管齐抓共进,不可偏废。具体来说,特别需要注意4个问题:一是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将采用授权经营方式,由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依法盘活利用。根据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须实施产权登记制度,对于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入股、授权经营等都要履行登记手续,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铁路产业体制改革需分步实施推进:一是要按照"三分法"实现"政企分开",二是要按照"渐进法"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三是要按照"重要法"组建铁路监管机构,有效处理好综合交通规划与强化铁路独立监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06,(10):95-95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日前出台《关于加快铁路建设和发展若干政策规定》,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业投资内蒙古铁路建设。该规定明确表示,所有企业投资内蒙古境内新建、改扩建的铁路项目,除了按照国家标准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外,缴纳征地拆迁所涉及其他有关收费项目均按最低标准执行。铁路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来利用土地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占用集体未利用土地的,由当地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协调确定补偿标准并办理征地手续;涉及集体和个人承包的荒山、荒丘、荒沟、荒滩土地,由所在地政府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交通     
<正>3大9月9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新线投产、新开工项目可全面实现预定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署要求,2014年全国铁路建设有三大目标,即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新线投产7000公里、新开工项目64项。  相似文献   

13.
<正>铁路建设不光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李克强7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再一次调整运行图。这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占总列车数的54%。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处也传来建设号角:近期14条  相似文献   

14.
酝酿已久的物流仓储企业土地使用税税负减半的政策,终于在春节后落地。财政部发布的公告称,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财政部公告,仓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仓库库区内的各类仓房(含配送中心)、油罐(池)、货场、晒场(堆场)、罩棚等储存设施和铁路专用线、码头、道路、装卸搬运区域等物流作业配套设施的用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互联网化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建设和探索,分析说明发展"互联网+"铁路物流的必要性,整理文献数据资料为必要性分析提供依据,提出基于服务用户、物流产品、基础设施和保障技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互联网+"铁路物流体系基本框架,并结合铁路货运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互联网+"铁路物流的具体实施思路,为铁路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3年3月9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铁道部规划和行政职能正式并入交通运输部,并同时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呼唤多年的铁道部改革,终于实现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7.
加快铁路发展受制于债务、经营、资产与稳定四大风险,深化铁路改革将面临铁路的国家所有权政策、网运关系、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投融资体制、债务处置、公益性补偿、企业运行机制、改革目标与路径、改革保障机制、监管体制等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正确认识深化铁路改革时机、尽快启动铁路改革顶层设计、适时启动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企业改制、指导铁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引导铁总优化资本结构、督促铁总深化其他改革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空间需要满足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徐泾车辆段的综合开发利用,介绍和分析了影响土地空间利用的几个因素,探讨了不同开发层土地空间利用模式,可供类似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土地空间利用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方案中,对交通运输部所确定的职能有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就是要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13年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提出"不再保留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批准组建国家铁路局,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原铁道部政府职责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企业职责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  相似文献   

20.
刘可 《综合运输》2007,(10):33-36
公路建设土地征用问题上,存在两个关键矛盾,一是征地程序不符合公路工程用地特点,导致用地手续滞后;二是补偿标准完全忽略发展权价格,导致失地群众长期保障出现制度性缺陷。本文提出了解决公路建设土地征用问题的思路和原则,统筹考虑公路用地成本和区域土地升值及经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失地群众的知情权和长期保障,积极摸索适度引入独立外部监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