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街道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提升街道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苏州城市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借鉴国际相关城市实践经验,明确了导则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并在街道特征获取、问题精准分析、典型街道设计导则、导则工具箱、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创新价值,为未来其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街道设计工作正在从早期重视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功能与空间场所功能并重的阶段转型。日本拥有与中国相近的文化特征,在《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以及相关工程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首先,回顾日本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导则》的编制背景。然后,梳理日本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城市独特的《导则》编制目的、研究范围及内容框架。同时,从街道设计的构成要素、交通环境建设与管理措施、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导则》核心内容展开解读。最后,基于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反思街道设计工作的原则与初衷,提出对中国编制、修订街道设计导则以及项目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交通政策就在向整合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努力。伦敦交通局于2004年发布了《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09年修订。该导则作为"更好的街道"计划的一部分,对伦敦市区的街道项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叙述伦敦市街道形态与规划政策的演变,介绍《导则》的政策背景、概要内容及设计原则。从设计流程、材料面板、街道设计指引几个方面解析《导则》的特点。通过研究伦敦市的道路形态和街道设计现状,评述《导则》的落实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指导、规范标准补充、街道设计理念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导则》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强  韦笑  任冠南 《城市交通》2021,19(5):1-16
街道作为城市中承担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品质提升与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空间专项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编制经验,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理念目标、体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反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与目标,提出街道设计导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独特借鉴价值,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西方国家开始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纽约市编制和发布了《纽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首先介绍《手册》的作用、目的,以及规划-设计-管理三阶段设计流程。重点对《手册》中的设计工具箱进行探讨,其体现了纽约市在街道设计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前沿探索,涵盖街道设计六大原则、五大设计要素、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检索清单等内容。最后,总结《手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在街道空间构建、街道生活形成等方面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7月,《全球街道设计指南》(GlobalStreetDesignGuide)(以下简称《指南》)中文版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指南》系"街道设计指南"丛书之一。丛书还有《城市街道设计指南》《城市自行车道设计指南》《公交街道设计指南》《纽约市街道设计手册》和《雨洪管理街道设计指南》等,由美国全球城市设计倡议协会(GDCI)、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ACTO)策划和编著。《指南》中文版(全书40.8万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6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出版,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首先梳理街道设计理论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经验。从街区层面的街道设计以及单条街道的设计改造两个层面,探讨街道设计的方式、方法。从老旧社区街道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改造、新城街区街道提升、街道界面共享改造四个角度,介绍上海市的街道改造经验。总结适宜人居的可漫步街道设计要点:强调空间尺度宜人、沿街活动多样性、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人性化的设施与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顾天奇  梁天明 《城市交通》2021,19(3):1-8,102
街道设计侧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场所塑造、激发活力和全要素设计,在街道更新和改造的各个阶段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改造对象选择狭隘,重主干路、轻支小道,重通用性、轻专用性;重设施、轻用户,需求调查不充分;重社会价值、缺商业评估,经济可行性分析缺失;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后延伸拓展不足.建议在策划阶段,构建权威分类体系衔接工程建设,加强街道设计的场景和人群细分;在调查阶段,完善面向受众的需求调查和反馈机制;在方案评估阶段,加强街道设计的经济分析和评估,将空间优化与商业开发策划紧密结合.最后指出,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之后,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两个维度继续推进,纵向向标准和规范延伸,横向向职能部门的专项技术导则扩展.  相似文献   

10.
正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是连通城市的通道和市民公共生活的舞台,最能体现城市活力和特色。《罗湖区完整街道设计导则》借鉴国际相关实践经验,以打破传统道路设计中红线约束、车行优先、场所缺失等问题为目标,形成完整街道"S·V·B·I·G"五大设计理念,即安全街道(Safety Street)、活力街道(Vitality Street)、美好街道(Beauty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推动街道人性化转型,《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将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的理念融入道路规划建设项目中,通过开展街道改造试点与逐步推广,打造了一批活力、共享、绿色、品质街道.以三阳路—中山大道工程实践为例,系统剖析现状建设情况,回顾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对照《武汉市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导则》开展实施后评估.总结梳理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各阶段的规划要求落实情况,剖析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拆迁拆违、部门协调4个阶段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未达标的原因,为下一阶段完善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体系、优化工程监管机制、推动地方标准出台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兰潇  李雯 《城市交通》2014,(2):36-49
饱受汽车拥堵困扰的阿布扎比,迫切需要寻求向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转变,《阿布扎比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应运而生。《手册》以步行优先为前提,以体现多元需求平衡为特色,按照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顺序划分通行优先权等级。同时结合“用地环境属性”与“道路承载力属性”提出街道分类与指引,尤其在街道功能划分与模块化横断面设计方面独具特色。在引导阿布扎比的街道设计向更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同时,其诸多创新和亮点同样值得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中借鉴,以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以机动车为主的道路设计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对于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人们逐渐认识到从道路向街道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迫切性。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推动上海街道的"人性化"转型。从单一的强调车行功能为主的"道路设计"到"兼顾车行、人行,优化步行环境"的"街道设计"的转变,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街道设计是各个国家积极探讨的设计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共有的城市交通问题,梳理《印度街道设计手册》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从印度街道现状问题出发,首先回顾印度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围绕《印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介绍印度街道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并对共享街道、快速公交系统、街道摊贩等重点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手册》中街道设计元素、街道设计模板、交叉口设计模板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解读。最后,从设计理念、设计重点、设计模板、设计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手册》对中国街道设计的启示,并对如何借鉴《手册》以适应并补充中国的街道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回归人性化日益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首先,在总结街道设计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导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街道范围,即不包含以交通功能为绝对主导、缺乏公共交往空间功能的道路。其次,提出街道设计的基本功能、街道分类和尺度建议,总结街道设计中的关键挑战,主要包括全要素的空间协调方法和工作机制创新两大方面。最后,结合空间一体化设计、精细化设计、交通稳静化设计等总结街道设计的要点,并基于规划实践提出对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2014,(5):95-95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政府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城市道路空间传统规划设计范式的自省,分析街道设计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从项目组织、设计对象和设计方法等角度分析街道设计情境特征,指出从批量复制的传统规划设计到单品定制的街道设计需要完成的认知转变。结合天津市道路空间相关政策演进及街道设计实践,剖析街道设计面临的现实窘境。结果表明,街道设计及其所昭示的规划设计行业跨界融合态势,是受机动车导向理念支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要尽快适应的范式转移。  相似文献   

19.
正正如通过摄政街了解伦敦,通过第五大道、香榭丽舍大街了解纽约和巴黎,人们总是通过街道来认识城市,街道是最常见的触摸城市的公共空间载体。完整街道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从道路到街道,是机动车交通空间向步行化生活空间的回归。同时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强化街道两侧的活动联系,鼓励步行者与商业界  相似文献   

20.
完整街道政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旨在通过对新建或改建街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及所有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首先,介绍完整街道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街道设计的区别。其次,论述完整街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以美国塔科马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完整街道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中国城市街道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具有活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