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非线性模型线性化方法、PID控制结构及基于T-S模型的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三容水箱的T-S模糊PID控制策略.在Matlab下建立三容水箱控制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神经PID控制在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滞后、非线性的二容水箱实验系统,进行了BP神经网络整定参数的PID控制策略研究.论文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神经PID控制器结构,推导控制算法,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写仿真控制程序,并将程序应用于实验系统,实验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以铁路客车的椭圆水箱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箱体结构和流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横向、纵向、垂向依次对水箱施加连续冲击载荷,采用VOF方法分析水箱内气液两相流动,得到不同时刻水箱内的气液两相分布状态.基于单向流固耦合法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分析水箱体及内部防波板的冲击应力.结果表明:相同冲击作用下,箱体应力随盛水水位增高而增大,满水冲击晃动时箱体的冲击应力最大.通过分析,确定了箱体结构的薄弱位置,可为水箱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Glimm方法计算了水箱内浅水的三维流动,给出了水箱内水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任意时刻水箱内水位的分布情况,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甲板上浪引起船舶倾覆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船用锅炉是决定船舶航运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其蒸汽、压力、温度这些非常重要的控制量与汽包水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锅炉水位模糊控制系统和传统PID控制器优势互补,并应用MATLAB软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锅炉水位可实现实时最佳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早期船用废气锅炉水位控制存在的问题,开发出以西门子s7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水位监控系统,实现了废气锅炉运行过程中水位的精确稳定控制、节约耗能和可靠性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辆KLQ6108GC公交客车(配置YC6J21 0N-30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水箱返水故障,无法继续运行.经咨询驾驶员,其反映自车辆发动后,水箱就开始往外返水,并且在发动机加速时尤其明显. 通常情况下,水箱返水故障主要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空压机气缸垫损坏,出气道与冷却水道互通,造成压缩空气进入冷却系中,造成水箱返水. (2)发动机气缸衬垫损坏密封不严,造成气缸中气体串入冷却系中,造成水箱返水. (3)水箱通气孔堵塞,造成水箱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排除,造成水箱返水.  相似文献   

8.
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动力响应的影响,在小扰动假设下,推导了流-固耦合系统自由振动的控制方程,阐述了自振频率和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一个14层框架结构为例,计算了在2种情况下的自振频率及地震响应,通过对比,验证了顶置水箱对高层建筑的减振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捷达轿车工作水温在97℃左右属正常,有时超过102℃,但能降下来,也属正常.一旦水温超过110℃,水温报警灯开始点亮,并有报警蜂鸣声,以提醒司机注意:水箱就要开锅.水温过高主要有3个方面问题:一是发动机冷却系统有问题;二是电控散热系统有问题;三是水温监控系统有问题.造成发动机水温过高原因可能有:水箱外部脏污或空调冷凝器和水箱之间塞了很多纤维状物质等,造成水箱散热不良,引起水温偏高;节温器损坏造成打不开,使冷却液不能顺畅进入水箱形成大循环,水温很快升高造成开锅;冷却水泵损坏而不能将冷却液送至水箱冷却,造成冷却液循环不良,使水温过高,直至开锅;水箱及发动机水套水垢太多,造成散热不良,水温升高.建议车主全年使用防冻液,防止水垢,同时也可提高沸点温度;储液罐缺水,冷却液过少也会造成水温过高,必须及时添加冷却液;冷却系统内部有空气,造成冷却水不能正常循环;汽缸垫损坏,导致汽缸中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却系统而使水温很快升高至开锅,必须更换新缸垫.  相似文献   

10.
水位系统在线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PCT-Ⅲ型过程控制设备为对象,以组态王软件为平台,对水位实现在线预测控制.根据理论给定液位与通过牛顿7017模块实际采集液位作比较,应用优化算法,先预测下一步的液位,然后进行比较计算修正在线控制液位,使液位按照预定的轨迹到达给定液位.实验证明预测控制水位响应速度快,相对PID控制来说没有超调,比较精确,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鉴于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电子节气门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并且要求电子节气门在不同的工况下、不同的车辆中都能达到实时精确的控制,提出了基于自调整函数并带积分项的智能模糊控制的原理和控制算法,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鉴于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电子节气门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并且要求电子节气门在不同的工况下、不同的车辆中都能达到实时精确的控制,提出了基于自调整函数并带积分项的智能模糊控制的原理和控制算法,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可变相序的多相位控制算法。该算法依据绿灯相位车队长度和红灯相位车队长度的比较决定绿灯相位是否转移,在不需要绿灯相位转移时,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绿灯延时长度。不但结合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而且所给出的算法相序可变,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相序可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洋  魏连雨 《交通标准化》2011,(16):144-147
从停车者的角度出发,建立最优泊位选择模型,通过车位引导系统引导驾驶员合理停车。采用模糊理论方法,把用户停车泊位的主要特性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这些停车泊位的量化值,采用有序加权平均算法,确定停车泊位的隶属度值并进行排序,选取最大隶属度值的泊位为最优泊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浮动车的城市主干道交通服务水平实时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及其实时评估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城市主干道交通服务水平实时评估模型,模型以实时的GPS浮动车检测数据为基础,将获得的路段平均速度、速度变化系数和低速行程时间比等作为特性参数,建立了特性参数和各级服务水平下交通状态模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实现了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实时评估。分析了评价周期对模型实时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在不同海情下的期望减摇效果,设计了不同的性能指标,运用遗传算法离线优化设计模糊控制器,组建控制系统知识库.控制程序根据船舶实时的运行情况,调用系统知识库中相应的控制器,并在线修正GA-FC控制器的比例因子,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模糊算法的船舶减摇鳍在线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减摇控制效果,并减缓了鳍角饱和概率和转鳍角速度,从而降低了鳍伺服系统的功耗.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网络控制系统的误差、误差变化率、网络利用率及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反馈的变采样周期调度算法.该算法由网络利用率预测和采样周期调节两部分组成:网络利用率预测部分根据当前网络运行状况预测新的网络利用率;采样周期调节部分包含网络利用率分配和采样周期的计算.采样周期调节部分的网络利用率分配,用于重新分配各控制回路的网络利用率,分配时考虑系统各回路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调整各回路对网络的需求程度,完成分配;而采样周期计算是根据所得的网络利用率及数据的传输时间,动态调节系统各回路的采样周期.最后,结合EDF调度算法利用TrueTime工具箱对所研究的调度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研究的变采样周期调度算法的控制系统性能要优于采用固定采样周期调度算法的控制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相邻双交叉口三级模糊协调控制的算法,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顶点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相邻双交叉口协调控制的三级模糊协调控制器。通过使用MATLAB7.1进行编写仿真程序,在不同到达率情况下进行仿真,并且与传统单交叉口模糊控制方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三级模糊协调控制可以有效减少相邻双交叉口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控制理论,大多是建立在线性系统基础上,目前对非线性系统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常规PID控制在对象变化时,控制器的参数不能自动修改适应.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在分析汽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两种方法,联合Simulink软件分别对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进行刹车运动仿真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模糊控制方法和PID控制算法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制动效果,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