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结合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YXZQ-2标段铁路黄土路基加固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水泥挤密桩处治技术,为解决铁路黄土路基处治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随着交通的发展,在该类地基上修建路基越来越多。如何处治好湿陷性黄土地基,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是交通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结合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段路基施工处治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段路基施工处治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详细介绍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陷病害的特征,选取典型沉陷段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特点,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参数,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利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对旋喷桩成桩效果进行检验,发现桩体质量符合要求;处治后沉降量监测数据显示,一段时间后路基趋于稳定,说明高压旋喷桩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在研究区路基沉陷病害处治中。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路基岩溶段施工问题,结合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岩溶路基实体工程,从溶洞处理、加固、堵塞、压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岩溶地段路基施工处治技术。施工结果表明,采用的路基岩溶段施工处治方法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在拦泥於地、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修筑高等级公路时,淤地坝内的淤积黄土却成了严重的不良地质,会造成路基失稳及沉降变形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公路工期、造价和运营安全。基于山西省内较为代表性的淤地坝软土路基国道209线公路改建项目,分析了淤地坝软土路堤失稳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提出淤地坝软土路基处治设计关键技术。经过技术方案比选,提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治黄土地区淤地坝软土路基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为黄土地区软土路基处治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桥头跳车是公路运营中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营安全。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处治桥头跳车现象,产生原因除桥头路基填料本身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自身的湿陷性。利用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头路基进行处治消除基底黄土的湿陷性,可以极大提高路基强度,降低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降低桥头跳车路基病害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7.
灰土挤密桩在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试验路段施工进行总结,对灰土挤密桩处治后的路基进行现场试验和效果分析,掌握了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黄土山区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病害,对引起黄土路基沉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主要是受连续暴雨影响,雨水沿着各种裂隙、节理入渗黄土路基内部,且该路段填挖交界处填方不密实、原地基湿软含水量较大,存在粉土与粉质黏土滑动面造成路基滑移沉陷;提出了采取桩板式挡土墙对原挡土墙进行加固处治,并对已沉陷路基开挖卸载后,采取高压旋喷桩处治,与原路基填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路基承载力,同时对该段排水系统进行修复完善,进一步保证了黄土路基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依托山西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工程和阳泉至左权高速公路工程,对冲击压实技术在黄土路基填筑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以解决难以压实的技术难题,在保证高填方黄土路基压实质量的同时提高路基填筑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常因处治不当而发生变形沉陷.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某标段湿陷性黄土路段处理的施工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处治旧路拓宽路基,预防拓宽路基的病害,分析了旧路拓宽中路基处治不当引起的主要病害,针对性地提出了旧路拓宽工程中的路基处治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对处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旧路拓宽工程中路基的合理处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科 《交通标准化》2013,(19):51-53
我国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黄土,由于黄土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导致其所在地区公路病害频繁发生。首先对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为养护给出相应的处治方法,这为我国即将来临的西部公路建设高潮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质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形态,给西南地区铁路、公路事业的施工、运行造成极大的不便,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依托黔张常铁路岩溶处理科研课题,详细阐述了覆盖型岩溶路基地段施工处治技术。施工结果表明,岩溶区段路基注浆整治效果显著,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省内外几条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桥涵地基的施工实践,分析、总结了夯击次数与下沉量关系,阐述了强夯法施工的作用机理,为以后公路强夯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设性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非饱和土理论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法,对黄土路基内部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模拟路基内部毛细现象引起的水分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而为公路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的设计,以及处治路基内部由于含水量变化引发的一系列病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后必须保证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新旧路基的变形保持一致,在施工和技术上有三个关键的问题:保证对地基土的处治和新填土的压实质量,保证新填土与压实的老路基土之间紧密结合,使新建路基的排水系统适应旧路的排水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后必须保证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新旧路基的变形保持一致,在施工和技术上有三个关键的问题:保证对地基土的处治和新填土的压实质量;保证新填土与压实的老路基土之间紧密结合;使新建路基的排水系统适应旧路的排水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土地区路基工程的特点,对其病害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同时针对目前我国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管理方面的落后局面,提出采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的设想。GIS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黄土地区病害的特征来满足我们对路基病害的全过程化管理、实时查询分析和建立病害发生预测模型的需求,以实现路基病害的有效防治,彻底改变我国黄土地区路基病害治理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路基加固和桥头跳车治理方面灌浆技术的运用,剖析了桥头跳车发生原因,解决了灌浆处治的技术难题。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灌浆技术对桥头跳车以及路基沉降等问题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述了旧路基加宽地基的处治措施和新旧路基的衔接处理技术,然后详细阐述了新旧路基结合部的施工工艺,包括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有效处理、路基的填料等,以期能够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拓宽的改造质量提到有效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