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昊  张亚楠 《水运工程》2015,(5):213-215
曹妃甸围海造陆吹填工程土质具有颗粒细、吹距长等特点,绞吸船产能较低,为提高绞吸船施工产能、降低施工成本,采用对绞吸船挖掘和输送分析、泥泵气蚀点分析等方法研究绞吸船施工,优化其施工工艺。优化后的施工工艺使曹妃甸围海造陆吹填工程绞吸船施工产能提高了15%,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2.
刘恩伟 《水运工程》2018,(4):186-188
马来西亚碧桂园疏浚项目具有工程土质复杂、存在干出泥面等特点,绞吸船在该工地施工时,容易出现堵管、流速波动幅度大、塌方闷口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船舶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绞吸船的挖掘控制手法、输送技术等,改变了挖掘分层方式、输送流速、输送浓度等施工参数,优化其施工工艺。工艺优化后,马来西亚碧桂园疏浚工程绞吸船施工时再未出现过塌方、堵管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张亚楠  刘昊 《水运工程》2015,(6):203-205
连云港赣榆港区一期工程土质为5、6级黏土,绞吸船在施工该土质时受黏土黏性的影响,容易糊绞刀且输送极为困难,施工流速、浓度控制不好就会存在堵管的风险,严重影响船舶正常施工。重点对绞吸船的挖掘方式和输送理论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切泥厚度、进尺、浓度、流速等参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通过对绞吸船施工时进尺、切厚等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优化,结合砂岩混泥岩的土质特性,确定了最佳挖掘施工工艺;通过对泥泵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了绞吸船输送的最佳控制浓度;从挖掘、输送2方面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总结了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的绞吸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昊  杨正军 《水运工程》2017,(2):182-185
滨州港3万吨级航道工程土质具有颗粒细、密实、极硬等特点,绞吸船施工该土质时,存在绞刀电机电流波动幅度大、正刀施工容易跑刀、横移锚容易走锚、生产率较低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绞吸船不同绞刀形式、调整挖掘进尺、优化施工关键参数、查找排泥管线额外阻力等方法,使绞吸船绞刀电机电流波动幅度下降,改善了正刀施工容易跑刀现象,横移锚不再走锚,生产率提高了约15%,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葫芦岛港绥中港区某通用泊位工程,对方块码头卸荷板悬臂部分不同高程和长度对基床应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本工程选出结构安全可靠、造价节省的结构型式。同时也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军  王晓萌  陈浩 《水运工程》2022,(S2):73-76
以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施工(HD-SG-2标段)为例,针对绞吸船在长吹距工况下(标准岸管长度7 km)施工4、5级黏土混姜结石的问题,从挖掘工艺、输送工艺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施工参数优化方面,在黏土混姜结石工况运用自动挖泥技术,通过多组参数对比分析,实现自动挖泥技术最优施工参数组合;并基于自动挖泥数据,修正施工流速与泥浆密度计算模型以及Durand水力梯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可提高超大型绞吸船长吹距输送黏土混姜结石产能的测算精度,并确定该类土质最优施工参数组合,保证该类土质在管道中输送的平稳性,避免堵管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姜晔 《水运工程》1998,(11):16-17
介绍泰州港过船港区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的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工程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赵丽娜 《水运工程》2017,(2):178-181
介绍基于MATLAB的接力泵船施工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通过计算分析合理布设接力泵船的位置,避免了绞吸船施工多级泥泵串联后局部排出压力过高的问题,解决了绞吸船由于泥浆输送距离受限而无法进行超长排距施工的技术难题。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曹妃甸5 000万t/a煤码头项目围海造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海鳄轮绞吸挖泥船在连云港港庙岭三期突堤码头疏浚工程挖掘与泵送硬塑性亚粘土施工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泥泵泵送硬塑性亚粘土的流态和参数变化,对绞吸船在挖吹粘性土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某港区实际工程为例,在对建设条件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研究。针对复杂的掩护条件,根据周边工程实施进度分阶段确定掩护标准,选择合理的设计波要素。总体建设方案选择投资稍高但建设工期较短的离岸式高桩结构,先施工码头结构后再进行港池疏浚,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采用Plaxis岩土有限元软件分析港池疏浚对桩基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港池疏浚产生的土体变形后,桩基弯矩显著增大。本工程提出的分阶段确定掩护标准、码头离岸式布置、吹填形成陆域、先施工码头结构后疏浚港池的总体建设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平直海岸填筑式港口布置水流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绥中新港码头方案论证为例,针对平直海岸的水流特点,通过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填筑式的突堤码头实施后的水流进行模拟计算,从港池、航道平面流态、码头和航道横流及工程建设对周边水域的影响等角度对码头工程实施的水流条件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平直海岸码头前沿不宜突出岸线太多,相邻港池口门宜尽量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以避免口门附近出现复杂流态和减少相互影响;应尽量采用栈桥码头布置较大吨位泊位,可以减小围填工程对周边水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绥中电厂二期工程配套码头项目引桥T型梁安装施工遇到的梁体质量大、跨度大、海况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T梁运输与安装过程中船机驻位、临时加固及精确定位方法。T型梁采用专用吊装架起吊,保证T梁两端垂直受力;安装过程中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在运输与安装过程中采用了临时加固与精确定位手段。T型梁安装过程较为顺利,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丁嵬  胡家顺 《水运工程》2011,(Z1):117-122
介绍大连港矿石专用码头泊位改造工程的设计情况。根据设计船型资料,从总平面布置、水工结构及配套工程等方面阐述码头改造设计内容;通过港池疏浚、码头基床加固和码头护舷后增设钢架等改造方式,使改造后的码头具备停靠30万吨级(最大40万t)散矿船的能力。利用optimoor软件对改造后码头拟靠泊船型的系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在码头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清林  黄建阳 《中国水运》2007,7(7):115-117
本文以某渔港防波堤码头工程为实例,介绍和总结了斜坡-直立式防波堤码头工程的施工技术、经验、组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运船舶的大型化,港口工程向外海发展,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同时,对工期、质量和造价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福建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及引堤工程直面台湾海峡,自然条件恶劣,为外海完全开敞式码头。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职责明确、价格确定、管理高效的特点,其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宋文佳  董玉玲  杨杰 《水运工程》2013,(12):192-195
重力式码头主要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建筑物的滑动和倾覆。该结构形式的码头结构沉降、位移持续时间长且较 大,将直接影响码头建成后的使用效果。结合某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施工管理经验,从观测方案及实际施工分析指导等方 面探讨简述如何控制减小重力式码头结构沉降位移,目的是提高码头建成后使用效果并延长码头的使用寿命。该方案及施 工分析指导在实际施工中,效果明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力式码头胸墙是码头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分项(部)工程,结合南方某港5万t级泊位重力式码头胸墙施工,分析其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特别对其混凝土浇注工艺和防止施工裂缝经验作重点介绍,并将其归纳为典型施工技术案例,以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作同行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9.
俞武华 《水运工程》2011,(11):71-77
在长江上游重庆港寸滩港区工程项目设计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在33 m大水位差、典型山区地形的建设条件下,首次成功地采用了集装箱岸桥装卸船工艺、空间框架式桩基码头结构、阶梯式集装箱堆场布置和较大的港内道路纵坡等设计创新技术,开创了大水差地区建设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的先例,促进了河港建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油码头建设中,往往要求接卸油品的大型码头可以兼靠较小船型用于油品出运。以本工程为例,码头要求停靠的船舶最大为44万t,最小为1 000 t级。结合本工程的平面布置特点,介绍当设计船型种类较多、大小差别较大时,在平面布置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