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人胃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MTT显色法在体外观察了金属类抗癌药物氯化镓与人α-干扰素的协同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单独加入α-干扰素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与氯化镓同时加入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当先用α-干扰素或氯化镓孵育72h后,再交换加药其协同抑制作用更大。提示:在应用氯化镓治疗胃癌病人时可同时合用干扰素治疗,或先用α-干扰素一段时间再用氯化镓治疗其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HBsAg清除率(10.52%,4/39),HBVDNA转阴率(41.93%,13/31)、HBeAg转阴率(45.94%、17/37)明显高于对照组(3.60%,9.90%16.00%),P<0.05,证实干扰素具有清除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节内注射川芎嗪对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川芎嗪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6只,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关节腔注射地塞米松0.3 mL和川芎嗪0.3 mL。每周一次。在模型建立6周和9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动物,去除关节炎模型,取材进行大体标本病理学观察,并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结果在6和9周时,实验组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明显优于其他3组;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上述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其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与模型组基本相同;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在细胞形态、细胞内细胞器改变等方面相似。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并可促进软骨的自身修复;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对损伤软骨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人白细胞干扰素联合复方水飞蓟蜜丸治疗乙型慢性肝炎15例,采用小剂量(干扰素5万μ/日)长疗程(3~6个月)疗法,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在15例中有10例出现有效指标,有效率达66.6%;对照组有效者5例,无效者10例,有效率33.3%,二者相比,有一定差异,但因病例少,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素治疗前后曾检测血中干扰素含量,治疗前血中均测不出,治疗后3~7个月,血中干扰素量可达5~40μ/ml,停药后干扰素含量下降。用药后血中干扰素量明显增高者,疗效好,本文说明抗病毒药联合保肝药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用妊娠2、4和6天的大鼠,按妊娠期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向一侧子宫角内注射0.1ml醋酸棉酚注射液(含棉酚0.5mg或1mg),对照组向一侧子宫角内注射0.1ml生理盐水。于妊娠12~13天处死动物,观察两组动物双侧子宫角内胚胎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无论妊娠2、4、6天,注射1mg棉酚侧子宫角内的胚胎死亡率皆明显高于未注射侧;而对照组动物注射盐水侧子宫角内胚胎死亡率与未注射侧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提示棉酚直接宫腔内一次给药可能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西京医院就诊且满足纳入条件的67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1例患者选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方案,另外36例则采用口服甲泼尼龙治疗方案,所有纳入患者在病情达到手术标准后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截至术后半年。比较两个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治疗时间、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曲安奈德注射组与甲泼尼龙口服组的有效率均为100%,但在分层分析中,曲安奈德组临床治愈占比明显高于甲泼尼龙组(P<0.05);曲安奈德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上较甲泼尼龙口服组明显缩短(P<0.05);曲安奈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较甲泼尼龙组明显减少(P<0.05);在随访半年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传统口服甲泼尼龙组相比,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率高且相关不良反应少。局部注射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将0.5%阿霉素注射到大白鼠一侧眶下神经干内,药物经轴浆逆行传递很快被运输到相应的三叉神经节细胞,术后于同侧三叉神经节观察到阿霉素自体荧光,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电生理检查发现同侧节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故认为阿霉素患支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在兔眼青光眼滤过术毕前房小剂量 (2 5μg)注射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盲法对照研究 ,2 0只健康白色家兔双眼行全厚巩膜咬切滤过手术 ,术毕随机选一眼为t-PA治疗眼 ,另一眼为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眼 ,术后临床观察结合光电镜检查。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 1日和 3日滤过道及滤泡腔内有纤维蛋白凝块及红细胞栓子阻塞 ,而t-PA治疗组滤过道完全开放 ,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 ;术后 7日和 1 4日t-PA治疗组手术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与组织学检查相一致 ,术后 1周内治疗组滤过泡比对照组明显增大。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t-PA可有效溶解滤过道及滤泡腔内的纤维蛋白凝块 ,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治疗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及其时间窗。方法通过行为药理学方法证实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其作用时间窗,并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变化。结果脊神经结扎后盐水对照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痛,同时形态学结果显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脊神经结扎术后1、3、7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与盐水组对比可有效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同时可以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脊神经结扎后10、21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与盐水组比较虽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但却不能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假手术组无论是鞘内给予米诺环素还是生理盐水都不影响动物的痛行为学变化以及脊髓背角的形态学变化。结论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治疗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其治疗时间窗为神经病理性痛发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中央杏仁核(Ce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以心包内注射辣椒素(CAP)诱发的大鼠背斜方肌肌电为指标,制备心脏痛动物模型;对照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心包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脏痛模型大鼠CeA内c-fos表达的变化;并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刺激CeA(强度分别为30μA和70μA)对心包内注射CAP引起的肌电(EMG)反应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包内注射辣椒素组CeA内c-fos表达量显著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和心包内生理盐水对照组CeA内c-fos表达量则无统计学差异;②30μA电刺激CeA后,大鼠背斜方肌的EMG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总放电率为对照组的(78.58±4.62)%(P<0.05);70μA电刺激后总放电率为对照组的(54.89±3.98)%(P<0.05)。结论大鼠中央杏仁核可能参与了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入,且具有下行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3100β表达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p)对S100β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25-35和IL-1ra,选择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注射,通过行为学测试、刚果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间大鼠的学习记忆、淀粉样沉积、GFAP和海马CA1区S100β表达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 Aβ25-35注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l区出现AB沉积,并有大量GFAP阳性胶质细胞包绕;实验组$100~阳性细胞数目在3、7、21d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细胞平均面积只在21d才有明显增大。脑内注射IL-1ra后3、7d,S100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同组的AB大鼠,而高于对照组。结论Aβ25-35脑内注射可建立具有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局部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损害的AD动物模型;Aβ25-35可上调大鼠海马CA1区S100β的表达,实验早期以S100β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加为主,后期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大;IL-1ra脑内注射可明显降低Aβ25-35上调S100β表达的作用,其机制是阻断由Aβ25—35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IL-1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并将其是否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朱性休克分3组,A组:单纯AMI;B组,合并心衰;C组,合并心源性休克,并与28例心绞痛及24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MI组在心绞痛发作期,较正常对照组ET浓度有明显升高,单纯心肌梗塞者2 ̄10hET迅速上升,24h后逐渐下降,一周内正常,而合并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者ET浓度持续升高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16.
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30例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临床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及阴性的非皮损区刮屑及尿道拭子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结果:CA临床皮损HPV29例阳性,阳性率96.60%,醋酸白试验阳性的非皮损区HPV22例阳性,阳性率73.3%,醋酸白试验阴性的非皮损区HPV21例阳性,阳性率70%,尿道拭子HPV18例阳性,阳性率60%。结果表明CA患者非皮损区及尿道内均存在HPV潜伏感染,HPV潜伏感染在CA复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曲替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soriatic vulgaris, PV)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依曲替酸对30例PV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进行检测.结果 依曲替酸能改善PV患者病情,有效率76.67%.IFN-γ、IL-4 mRNA主要在真皮表皮交界处的淋巴细胞胞质中表达,IFN-γ mRNA的表达治疗前(45.61±9.9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40±1.20,P<0.01),治疗后(16.82±7.20)明显下降(P<0.01).IL-4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PV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皮肤中IFN-γ mRNA的表达及调节Th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西安市某医院 86例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α-干扰素加Vit E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其总有效率分别为 88.6 %和 6 1 .9% ( P <0 .0 1 ) ;肝功能复常率为 88.6 %和 5 7.1 % ( P <0 .0 1 )。治疗结束时 ,两组 HBe Ag阴转率分别是 5 0 .0 %和 2 8.6 % ;HBV- DNA阴转率为 6 8.4%和35 .3%。治疗结束后 6个月 HBe Ag阴转率分别为 5 6 .8%和 31 .0 % ;HBV- DNA阴转率是 6 8.4%和 38.2 %。表明 α-干扰素加 Vit E治疗慢性乙肝无论其暂时效果或持续效应 ,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川芎嗪,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切片尼氏染色观察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川芎嗪治疗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川芎嗪治疗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在形态学观察中,川芎嗪治疗组大鼠缺血侧顶叶皮质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各组动物海马神经元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和复发因素,许多作者对其病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但多限于表皮.本文对1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真皮内毛细血管及浸润的白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明确诊断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43岁,病程10d~2年。1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临床治愈后两周内在躯干或上肢皮损处手术切取标本1次,并取3名健康人躯干或上肢的正常皮肤标本(手术室提供)做对照。按常规电镜样品制各方法进行标本处理,使用H-600型电镜观察并拍片。结桌治疗前皮损的超微结构变化,真皮浅层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