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丙烯腈-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共聚物(Poly(AN-co-PEGMEMA)),并将其共混聚偏氟乙烯PVdF(Poylinylidene Fluioride)以制备改性多孔PVdF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多孔膜外观,膜的孔径约在1.0~5.0μm之间,这有利于液体电解质的进入;此外,由于共混物极性较高使多孔膜有较好液体电解质溶涨能力.最终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导电率较高,可达10-3S.cm-1数量级,其电化学稳定窗口超过4.6 V,这些性能都表明其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膜支撑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实验首先通过溶液聚合合成带有硅烷偶联基团的共聚物,将其水解交联后直接涂敷于聚烯烃(PE)膜,再吸附液体电解质活化得到产物。由于PE微孔膜支撑作用,体系力学性能较好。通过FTIR光谱、DSC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线性扫描伏安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微观形态、化学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体系离子导电率较高,电化学稳定性好,使制备产品在锂离子电池开发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光辐照制备半互穿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中的预交联组分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力学拉伸测试仪、扫描电镜、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线性扫描伏安法等不同测试方法对不同比例下制得的半互穿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进行表征.其断裂强度达到6.58MPa,断裂伸长率为127.2%;且室温下离子导电率达2.34×10^-3S·cm^-1,相对于锂电极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达+4.6V.研究表明,此类半互穿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萃取-活化方法制备了由PVdF2801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机械强度、在 1M LiPF6-EC/DMC(质量比2:1)电解液中的吸液率、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等。结果表明30% PVdF2801-20%发烟硅-50%DBP膜的吸液率、机械强度、离子电导率明显优于50%PVdF2801-50%DBP膜, 经过萃取浸电解液后30℃时其电导率为1.8×10-3S/cm,以不锈钢为工作电极时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高达 5.1V,与高压阴极之间是相容的,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隋鑫  张斌  赵书利  王磊 《船电技术》2021,41(1):1-5,10
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包括无机固态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复合固体电解质,其中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无机固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无机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是直接的物理接触,界面电阻较高。差的界面浸润性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不利影响在高倍率情况下尤为突出。本综述从不同体系详细介绍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性能,包括晶态电解质、非晶态电解质。基于固态电解质内部界面、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实验结果,系统阐述各种界面调控手段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也对未来固态电解质的界面调控及优化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下航行器密闭电池舱段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极难散出,这会导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本文针对水下航行器密闭舱段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建立数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电池组、1/2电池组、50及20块电池所组成的电池组进行温度场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片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叠加在一起时,热量主要沿侧面散出,两端面对电池组温度影响较小,在对电池组进行温度场分析时,正负极极耳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傅强  魏平芬  杨涛  吴飞 《船电技术》2016,36(2):59-62
锂离子电池具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小功率便携式设备上。在大功率方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和动力源领域已开始崭露头角。随着聚合物锂动力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锂动力电池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性能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锂动力电池组的一些关键参数进行了讨论并对电池组的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彭澎  司凤荣 《船电技术》2005,25(3):55-59
研究了在ePTFE基材上吸附Nafion离子溶液制成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单电池特性,透气性,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复合膜的透气性比Nafion112高,但是并朱因此降低电池性能,同时可以看到电池性能在膜厚度降低时得到提高.复合膜的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与基材上Nafion的担量及膜的厚度有关,随担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温度的变化速率大于Nafion112.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极材料的本质特征,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归纳,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疏水脆性聚合物/水溶性添加剂复合材料在水中的降解失效机理,建立了此类材料的降解失效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PE/PEO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洋环境的盐溶液中降解10周后的拉伸强度,与相关试验结果相吻合,并由此得出结论:PE/PEO复合材料吸湿后的拉伸强度与其孔隙率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该模型为此类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枫 《水运工程》2013,(2):82-85
华能太仓港区煤炭中转码头项目采用新型精细化动力配煤技术,为长江下游沿江电厂提供定制的适合锅炉稳定高效工作的低成本动力配煤.该项目配煤技术方案运用由PLC、高精度电子皮带称和可变立轮活化给料机组成的数字化自动流量闭环控制给煤系统实现精细化实时配煤,并结合堆场取料外运流程使已按设定控制流量汇聚在一条胶带输送机上的各参配煤流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自然混匀后装船.这种新型精细化动力配煤技术具有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实时稳定可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配煤系统主要有地面式、地下隧道式和筒仓混配式3种方式,每种方式各具特点及适用范围。筒仓混配式港口配煤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配煤方式,适用于多煤种、流量大、煤质多样化的地区建设。根据荷兰鹿特丹港EMO配煤系统和连云港港口配煤系统工程建设经验,对港口配煤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受限条件进行论述。同时,根据配煤系统的组成及建设需求,阐述港口建设筒仓混配式配煤系统的优势及其社会意义,提出港口配煤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建军  余猛 《船电技术》2009,29(5):52-55
用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测量铝/氧化银电池电解质溶液组分浓度耗时长。针对这一弊端,本文提出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密度、温度,然后结合计算出的铝酸盐浓度,再对照在不同温度下电解质溶液密度与铝酸盐浓度关系曲线图,快速确定电解质溶液中碱的浓度的方法。在电池实际放电过程中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适当提高熔渣的碱度,控制熔敷金属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及配比,加入微量元素,成功研究出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低、塑性和低温韧性高、焊接工艺性能好的J427GR电焊条;适用于焊接对低温冲击韧性要求高的重要焊接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满足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要求的浮力块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根据各类浮力块的组成和工艺性能,提出了浮力块的粘接、机加工和表面处理、以及安装工艺。由于潜水器的载体框架是由钛合金焊接而成,而浮力块是由浮力材料毛坯粘接并经过数控机床加工而成,这样在载体框架和浮力块中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加工精度的不相称,从而导致浮力块安装时二者之间不匹配的矛盾。通过对载体框架和浮力块装配尺寸链的分析和计算,采用极值互换法,成功地解决了浮力块在载体框架上的安装难题,满足了潜水器的安装技术要求。所获得的经验和工艺参数将为深海水下机器人浮力块加工和安装提供依据,为编制我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入级和建造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武钢工业港原料码头原料场和混匀场物流系统均衡性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库存预警和混匀配比取矿均衡性模型,并采用规划软件LINGO9.0和VB6.0编程语言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论证,加强了混匀配比的精确性和库存的合理性,优化了工业港原料码头料场物流系统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