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剑 《路基工程》2015,(1):205-209
高速铁路对路基工程工后轨面高程控制十分严格。兰州—新疆高速铁路设计标准为时速200~250 km,全线为无砟轨道,轨检小车以CPⅢ控制网复测成果进行一段无砟轨道精调前的数据采集,采集数据过程中发现轨顶高程超标,均高于设计高程,因此对该上胀路基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治工程措施。结果表明:泥岩遇水膨胀是路基轨面上胀的主要原因,且截排水措施实施后,路基轨面上胀趋势明显减缓,路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为西北干旱地区高速铁路路基上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军伟 《路基工程》2022,(3):205-208
贵南高铁某段路基下伏基底岩层具有强膨胀性,采用非埋式桩板结构以解决膨胀岩(土)地基浸水后膨胀上拱及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问题。实测结果表明:工后432天内最大下沉值为2.96 mm,最大上升值为4.03 mm,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制定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扣件及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轨道最大可允许变形由下穿点轨道扣件的最大可调整量、当前已用调整量和当前平顺度等数据确定; 2)轨道变形控制标准根据下穿点周边环境及列车实际运行速度选取合适的安全系数,在最大可允许变形量的基础上进行折减; 3)路基变形控制标准根据路基与轨道变形的相互关系确定。提出的轨道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标准适用于土质地层盾构隧道引起的路基变形。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路基面防水设计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得出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是路基面防水材料的首选.通过分析路基面防水层的功能要求,并参照公路、建筑、水工等其他工程领域的沥青混合料防水性能最新进展,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混合料特性及指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车辆轴重、结构层间接触条件、轨道结构整体模量、支承层模量和基床表层模量等对路基面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路基动力响应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车辆单轴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动应力分布表现为横向均匀、纵向三角形的基本形式;对路基面动应力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无砟轨道结构的整体刚度、车辆轴重、支承层模量等;结构面间接触状态劣化导致无砟轨道结构刚度的降低和路基面的动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面宽度与形状主要受设计速度目标值、线间距、轨道结构、电缆槽布置和接触网立柱等因素的影响。以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按不同设计速度拟定出多种路基面宽度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倪敬松 《交通科技》2007,(1):114-116
公路建设中路床和路基部分大量使用了石灰(或水泥)改良土。为了保证改良土中含灰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在不同时间检测改良土的灰剂量。为适合二次掺灰工艺,提出了EDTA标准液消耗量随时间降低的标准曲线,将其应用于合徐高速公路路基改良土现场灰剂量检测中,得到了合理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的实践与强度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质的类别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变化出发,对土质路基在压实质量评定和验收时,不应仅以道路等级或重要性实行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标准应在勘察调查时以土的天然稠度指数为判据,决定轻、重型压实标准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王顺平 《路基工程》2019,(6):202-207
伸缩缝的密封处理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综合防水系统的重要结构组成,伸缩缝的设置长度和密封材料是发挥封闭层作用的重要控制环节。以运营4年的西北寒区某高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间路基防水封闭层病害是因伸缩缝施工横向未贯通而导致伸缩缝失效,引起封闭层上拱、破裂等影响行车安全。为此,研究制定了线间路基防水封闭层伸缩缝病害排查技术要求,选择了硅酮类嵌缝密封材料,采用了天窗时段切缝、清缝、嵌缝等整治措施。通过上述技术要求和整治措施的实施,整治后运营未出现类似病害。  相似文献   

10.
吴沛沛 《路基工程》2019,(1):135-139
路基竖向持续上拱变形是威胁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揭示西南地区典型泥岩夹砂岩层深挖路堑长期上拱变形机理,基于软岩流变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运用FLAC3D中的CVISC黏弹塑性模型模拟某高速铁路深挖路堑在考虑流变与不考虑流变情况下基底应力及竖向变形。研究结果表明:①工程区泥岩力学性能显著低于砂岩,且泥岩具有显著的流变性,砂岩不具有显著的流变性;②不考虑流变情况下,深路堑开挖后基底出现短期竖向回弹变形,浅层岩体水平压应力较竖向压应力大;③考虑泥岩流变特性后,基底砂岩层出现应力集中,路基出现随时间增长的持续上拱变形,而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既有高速铁路并行段桩板结构路基施工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 Tunnel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桩长、下卧层土体和间距下地铁桩板结构路基施工引起的既有高速铁路路基水平位移及沉降。结果表明:由地铁桩板结构路基施工引起的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较小,而桩板结构路基填土才是引起其位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例横琴新区国际居住区的地下公共车行通道,分析了通道基坑施工面临的难题,采用岩土理正及MIDAS/GTS软件,按照基坑实际的支护情况进行了三维建模,根据实际的开挖工况进行了相应的模拟计算。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钻孔灌注桩和内支撑支护体系的可靠性提供了验算和证明。当土体开挖后,土体变形主要是朝开挖后的临空面方向运动。当开挖深度较小时,土体变形量较小。基坑的不断开挖导致土体朝着临空面方向的变形也不断增大,且逐渐呈现出中间变形大,其中变形量最大的部位,靠近基坑底部,这与内支撑结构土体的变形特征是一致的。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14.98 mm,远远小于最大允许值39.52 mm,说明支护后的基坑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状态。通过对基坑方案中SMW工法支护和沉井支护进行设计,对基坑支护设计及关键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对基坑施工中的监测工艺进行研究,可对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击实试验法和表面振动压实试验法测得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最大干密度值存在较大差异问题,选取沪昆高速铁路湖南段粒径在60 mm以下路基粗粒土填料,分别采用室内击实试验和表面振实试验测取最大干密度,再将上述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与同种填料现场填筑后的实测干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振实试验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普遍小于击实试验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同时还普遍小于施工现场实测的干密度。结合高速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要求,建议采用击实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作为现场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临长高速公路和湘耒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集了总计46941个路基路面结构质量检验数据,包括路基、路面基层和沥青面层弯沉,路面基层和面层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编写出随机变量变异性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路基路面结构弯沉、路面结构层厚度、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参数的概率分布,分析得到的各参数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可供修订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新锋 《路基工程》2012,(4):155-158
库区深水路段的道路路基填筑受到水文、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是路基设计和施工中的一项难点,是整个道路工程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库区深水路段路基填筑的设计实践,提出库区深水路段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道路建成通车以来的实践证明,深水库区路段路基整体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发展,组合弯梁桥逐渐成为城市桥梁建设中的优选桥型。组合弯梁桥与直桥的受力特点不同,不同的施工方法涉及不同的体系转换问题,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会对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基于组合弯梁桥的三种施工方法——先简支后连续、先支点后跨中和满堂支架施工,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施工方法的施工过程,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法对组合弯梁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预制组合弯梁桥提出合理主梁、横梁施工方法,对组合弯梁桥从结构受力角度选择合理的主梁施工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合宁客运专线膨胀土填料石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敦美 《路基工程》2010,(2):121-123
为解决合宁客运专线大量中弱膨胀土遇水膨胀、脱水干缩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的问题,文中结合合宁客运专线工程,进行了膨胀土填料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试验研究。经工后沉降观测分析表明,石灰改良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的施工工艺,能满足客运专线路基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冻土会对公路路基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提高高原地区的路基施工质量,减少冻土等对公路路基质量的影响,是高原地区路基施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四川G318巴塘-芒康路段施工为例,阐述了影响高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相似路段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佛山“一环”路基为软弱土层,地质条件差,采取了袋装砂井、水泥搅拌桩、CFG 桩和预应力管桩四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为探索该地区公路软基处理的较理想方法及其处理措施,以工后累计沉降量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工后沉降量,该路基的处理方法,宜优先考虑水泥搅拌桩,并在路面结构施工阶段采取一套补救措施,确保路面的平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