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长江口拦门沙航道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嘉钻 《水运工程》2002,(10):58-64
介绍长江口拦门沙航道的治理原则,设计思想和有关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流场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用数学模型拟建工程前后的长江口水流特征和流场变化,为研究和分析长江口治理工程对拦门沙航道及口门地区河床演变提供流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7,(11):60-64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因长江口“拦门沙”的阻隔,致使“黄金水道”难以发挥黄金效能。“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成了中国几代航运人的夙愿。经过了近50年的努力,被业界认为是史无前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今朝终得突破。随着第三期工程的开工,长江航运给了航运界更多的憧憬。  相似文献   

4.
<正>"打通拦门沙,治理长江口"这个几代港航界志士仁人的百年梦想今日终于实现。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交通运输部也正式对外宣布: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m水深全线贯通。作为我国这项迄今为止的最大水运工程,在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通海航道受拦门沙浅滩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港国际大港的地位,对浦东开发和上海市的经济繁荣带来一定影响,文章就两者关系发表了见解,并就上海港和浦东开发和治理长江口航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中的部分研究成果。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水体增加。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地区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在对长江口涨落潮特性和水沙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后表明,海平面上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拦门沙航道造成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付桂 《水运工程》2016,(11):121-127
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王慧  魏贞伦  陈洁 《水运工程》2015,(11):121-124
基于卡西姆港Ahsan航道拦门沙地区1972—2007年的海图及水文资料,探讨该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及其对航道轴线的影响。结果表明:Ahsan航道形态与拦门沙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稳定,但90年代随着人为因素的增加和自然演变,东侧边滩不断向西淤涨,Ahsan航道轴线走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近期航道周围的海床冲刷速率增大,航道周围的水深变浅,淤积较严重,给航道维护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北港航道是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长江口航道发展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北港河槽形态河势较不稳定,但近10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工程及青草沙水库工程等的实施,北港边界条件趋于稳定,河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了良好的航道开发条件。在河势分析基础上提出北港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方案,包括堡镇沙护滩方案和双导堤加丁坝的拦门沙治理方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一定的疏浚措施有望实现航道规划目标。同时,对北港航道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中国人百年梦想,一朝梦圆。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建设终于取得圆满成功。潜心科研40载,团结拼搏13年,无数人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这项伟大工程。追梦河口,是流域的脉搏,是大江与海洋相汇之点、城市与自然接壤之地、文明和繁荣繁衍之源。长江口——中华母亲河的"咽喉",这里,淤泥刚挖出,新的泥沙马上随江水涌  相似文献   

11.
刘猛 《水运工程》2016,(2):104-113
从滩槽泥沙交换角度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对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而言,温度、盐度以及上游来水来沙均是独立存在的因素,但都不能独立起作用或作用很弱,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影响也非常有限;2)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中,拦门沙浑浊带、近底高含沙水体、南导堤越堤输沙、坝田淤积、边滩坡度及河床密实度变化以及层化和制紊效应等均是伴随而生的过程,这些现象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均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独立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产生影响;3)波浪作用是引起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往“冲滩淤槽”方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原因分析及减淤研究中应抓住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猛 《水运工程》2016,(6):110-115
开展了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波浪对河床作用的洪枯季差异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波能随周期的分布曲线在洪季表现为“窄峰”特征,波能主要集中在4.0~7.0 s,而洪季表现为“宽峰”或“双峰”特征,波能主要集中在4.0~12.0 s;2)与枯季相比,洪季长周期的高能波发生频率及其波能所占年总波能的比例显著提高,其中波能增加数十倍;3)长江口拦门沙区域的波浪按周期可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波、高能波以及过渡波,其中低能波对拦门沙区域的深水河床基本无作用,高能波对拦门沙区域的深水河床作用非常显著,但过渡波对拦门沙区域的深水河床作用不确定,视波向变化而定。  相似文献   

13.
蒋文芳 《水运工程》2007,(12):80-84
介绍闽江口拦门沙浅滩在二期整治工程以来水文泥沙、水下地形演变的主要特征,以及拦门沙航道进一步增深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长江口通海人工航槽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长江口周期性演变规律及拦门沙深水航槽整工程方案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一、避开长江口拦门沙,加强跨省市区域合作。 有专家认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治工程是解决上海深水航道和深水港区的最佳途径。愚以为,这一项目投资量大、技术问题复杂、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太大,不宜匆促上马。长江是多泥沙河流,每年输沙量达7亿吨,长江口年均输沙总量达4.86亿吨。长江口泥沙顶沉积运移复杂,河道宽浅分汊,沙滩出没游移,口门拦门沙顶水深仅6米至7米。世界上多泥沙河口整治鲜有成功的范例。以美国密西西比河口港新奥尔良为例,目前水深已达13.7米,最大水深达18.2米。但这不是单靠治理河口所得的结果。一百多年来.美国花费巨资对密西西比河进行了全流域治理,使年输沙量从5亿吨减少到不足1亿吨,并在河口龙颈外建起两条输沙分道,从而辟出了深水航槽。美国治理密西西比河的第一目标是兴利除患,而河口港的港口航道治理只是全流域整治后水到渠成的一个附带效益。事实上,世界上多泥沙河口治理取得明显效果的先例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江口拦门沙河段航道回淤的水流动力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水流动力是引起北槽深水航道冲刷的基本动力,在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贯通后,航槽内的水流冲刷能力沿程普遍增强;2)径流变化与北槽深水航道回淤无明显关系;3)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水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周期性变化动力,洪枯季无明显差别;4)天然情况下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河床时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决定这种平衡关系的是水流和波浪两种动力,当仅有水流动力作用时,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河床形态就不再处于平衡状态,主槽将往冲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深化河口演变和河口治理的理论认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对河口拦门沙及最大浑浊带的生成机制及界定、泥沙密度层化、河口平衡剖面下的输沙特征、径流与丁坝工程对平衡剖面的影响、反映纵向环流影响的河口水团滞留时间(水龄)、航道回淤物理过程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减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回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后的回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拦门沙较为稳定,外域无沙源,影响挖槽回淤的主要因素是滩地风浪掀沙。由于滩地为中、细沙组成,大风浪出现机遇较少,因而年均回淤量不大,航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口拦门沙水域为对象,利用长系列MODIS遥感数据和"长江口遥测系统"实测含沙量,建立悬浮泥沙定量遥感模型,并反演长江口水域表层悬浮泥沙场.研究结果显示大潮涨潮后期九段沙附近存在高含沙水体进入北槽中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长江口南槽历史研究成果和近期的水、沙及地形监测资料,系统对比分析和总结长江口南槽水沙特性和河势变化规律,预测长江口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槽主槽流态以往复流为主;拦门沙及口外河宽放宽,主槽流态逐步向外过渡为旋转流为主。南槽是南北槽悬沙输移的主通道。南槽含沙量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分布特征。在涨落潮期间,拦门沙附近的最大浑浊带水体盐度与最佳絮凝盐度范围较为吻合。南槽河势滩槽格局总体稳定,但局部河势存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的趋势应当高度重视,必要时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