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郝媛  全波 《城市交通》2018,(4):51-59
天津客运交通枢纽既不能分担北京客运交通枢纽组织压力,又不能满足天津双城格局发展需要。因此,增强天津客运交通枢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自身发展的共同期望。首先,从天津铁路、航空枢纽在国家、区域层面的功能以及天津内部各铁路枢纽发展不均衡性的角度分析天津客运交通枢纽发展现状。其次,从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优化天津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天津客运交通枢纽优化的要求。最后,明确提出要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研究天津铁路枢纽功能优化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国家和区域层面铁路枢纽完善策略,并对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厘清空铁联运的规划要点,保障铁路枢纽空铁联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首先,通过案例和空铁联运的竞合研究,分析了空铁联运的联运模式;其次,从铁路枢纽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空铁联运的规划及服务要求;最后,通过郑州南站空铁换乘中心案例,从功能定位、联运设施、联运管理等角度,进一步论证大型铁路枢纽空铁联运的规划及服务要求。对铁路枢纽中空铁联运的规划布局、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空铁联运实际上是一种联合使用航空运输和轨道运输(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等)两种交通方式进行高水平服务的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在运输业中衔接各种交通模式,使旅客换乘、货物运输尽可能便利。空铁联运的实施涉及航空和铁路两大部门众多要素的协调、组织和融合,包括联运模式、运营组织、服务范围、衔接方式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公铁联运客运枢纽开发后因交通组织设计缺陷导致的停车难、疏导难等问题,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为原则,充分发挥铁路骨干的运输优势,结合道路运输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以为客户提供"零换乘"、"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目的,对淄博公铁联运客运枢纽设计了多种交通组织方案,并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恒 《城市交通》2010,8(4):23-32
路网结构是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获取国内外69个铁路客运枢纽地区的卫星图片,对其路网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路网密度、支路比例等方面。结合这些差异以及实地调查经验,指出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存在的问题:整体路网密度不高,路网级配不合理;新改建车站设计时过于重视进出站匝道的作用而忽视支路;铁路客运站集散交通汇入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设计不精细;疏散模式较为传统,周边轨道交通不发达。最后,对国内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设计提出了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支路比例、精心设计流线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晶  黄珂  王昊 《城市交通》2015,(5):36-42
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快速扩张,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交通流重构、场所功能重组,以及三类地区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建铁路客运枢纽与既有铁路客运枢纽、既有城市中心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实现节点与场所平衡的路径.提出通过客流培育与长途功能疏解提升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场所功能,通过耦合与直达提升既有城市中心的节点功能,同时完善新建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与场所功能,从而实现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的节点-场所平衡.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群间的城际客运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传统的铁路客货混合运输摸式和客运长途运输制约了铁路客运能力、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城际铁路客运的运输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高效合理的联运网络是空铁联运快递服务产品创新的重要支撑。本文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的基础上,以空铁联运转运枢纽的位置以及运输方式选择为决策变量,构建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空铁联运转运枢纽选址模型,并设计变邻域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截至2019年开通高铁并设有机场的200个地级城市为例,采用复杂网络和优劣解距离法结合的方法选取空铁联运转运枢纽的备选城市,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运输时间限制和折扣系数是影响空铁联运网络综合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运输时间限制的增加以及折扣系数的降低,空铁联运网络综合成本分别降低了15%和11%。空铁联运转运枢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运输时间限制的影响。运输时间限制较低时,空铁联运转运枢纽布局以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主,以提高快递运输的时效性。运输时间限制较高时,空铁联运转运枢纽布局向中东部地区转移,为经济服务趋势明显。空铁联运网络最优枢纽数量则受运输时间限制和折扣系数的综合影响,但运输时间限制对于最优枢纽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合理布局空铁联运转运枢纽和提升空铁联运规模效益是提高空铁联运服务时效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描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状况,通过因果关系图分析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经济发展和运输政策等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发展SD模型,并以大连港为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选定改进铁路运价形成机制、加强港航铁路建设、港铁信息互通3种政策作为控制变量,应用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RPT) andthe traffic marketing is analyzed. The grey model theory is adopted to establish a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volume (RPTV). The RPTV from 2001 to 2005 is predict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 few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改进SVR及其在铁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量现有预测方法的预测能力,用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间的马氏距离对惩罚因子进行加权,对传统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VR)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SVR的铁路客运量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以1980~1998年铁路客运量预测为例,对SVR方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R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量预测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只有根据运量预测结果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编制出可行计划、规划或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降低运作成本,减少设施闲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建立铁路客流预测模型,对我国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的方法简单,适合在数据少的情况下预测短期客流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段内,不同区位的旅客会根据不同的接驳方式及城际列车班次进行城际出 行.只根据城际间的出行成本无法准确地刻画旅客的出行.在已知不同时段内城市间各分区 OD客流、城际列车时刻表和铁路枢纽布局的前提下,构建城市内接驳交通网络;利用多项 Logit 模型,建立各个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的接驳子模型;进而利用列车时刻表得到城际出行 成本,并考虑列车拥挤造成的成本增加,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及接驳子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铁 路枢纽客流分配模型.通过改进的MS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时段内各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 以及铁路车站之间的客流量.最后通过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准确地预测铁路客运量是制定铁路网规划的基础。目前,运量预测的模型很多,单一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运量的变化规律和信息,因此,应采用Box-Jenkins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相组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对我国的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提高我国铁路客运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对铁路客运站客流到达、疏散的时空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型铁路客运站到达旅客疏散仿真概念模型. 从车站到达旅客交通特性出发,在经典社会力模型基础上对旅客站内交通行为进行微观仿真建模,并对模型的行人尺寸和期望速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标定. 通过对沈阳铁路局大连站到达旅客疏散仿真实验,得到该站地下通道和南出站口处旅客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旅客最高聚集人数95%置信区间和高峰出现的时间,到站旅客换乘时间95%置信区间,找出了存在安全隐患的带状区域和点状区域. 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匝道通行能力,从而在总体上制约着高架的交通运行状况。在铁路客运站落客区及部分高架匝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架匝道落客区交通流特性以及落客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标定车辆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停留时间、乘客服务时间等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流量预测与分析对铁路部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别应用基本的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对客流量进行了预测,建立铁路客流量网络预测模型.分别利用以前客流量的数据对2011年和2012年的客流量做了预测验证,并对2013年的客流量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得到的预测数据和实际的基本相符,该预测算法应用到客流量的预测中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了大连站在不同时期的客流量分布及其特征,为建立大连站客流量预测模型,进而科学地制定旅客输送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客运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铁路客运量的预测是运能分配、产品设计以及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使用我国铁路客流预测普遍采用的“四阶段”预测法对新建呼和浩特市到张家口市本线客流进行预测。在有无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的情况下,首先,使用重力模型对本线直接客运需求进行预测;其次,使用logit模型对直接需求进行运输方式分配;最后,在有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的情况下对产生的转移运量和诱增运量分别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对于本线旅客出行影响较大,结论可为本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