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相同空隙率的两种级配、四种不同沥青结合料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沥青性质、集料级配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随着沥青60℃粘度的提高,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显著提高;对于同种沥青结合料,良好的集料级配可以极大地改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选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选取合理的集料级配可以保证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沥青性质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三种空隙率相同,但沥青结合料不同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及一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6-I工进行了性能试验。发现随着沥青60℃粘度的提高,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弯拉强度明显增大,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显著提高,但透水能力、抗滑性能变化不大;同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强度指标均低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果表明沥青的60℃粘度是影响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关键指标,应选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作为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再生工艺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SGC旋转压实试验、汉堡车辙试验以及低温弯曲试验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和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性能恢复效果的增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逐渐增强,高温稳定性有所下降; SGC旋转压实试验中的交通密实指数TDI与汉堡车辙试验中的车辙变形率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性指数93%;采用再生剂与沥青预混共热的再生工艺,老化沥青性能恢复效果最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水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低温抗裂性也有一定的提升,高温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SEAM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结构设计参数,采用AC-20和AC-13两种级配,设计室内试验测试了3种沥青混合料(70#A热拌沥青混合料、SBS热拌沥青混合料和SEAM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SEAM温拌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其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均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十分相似,表明其除高温稳定性外的路用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5.
顾万 《北方交通》2023,(5):42-45+50
将抗车辙剂PR材料以不同掺量外掺至SMA-10和AC-10两类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中,对其分别进行了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水稳定性、抗剥落性能和抗滑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抗车辙剂能够显著提高超薄磨耗层材料的路用性能,SMA-1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剥落性能和抗滑性能优于AC-10沥青混合料,SMA-10和AC-10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的最佳PR掺量分别为0.6%和0.4%。  相似文献   

6.
采用2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Duroflex沥青混凝土改性剂掺量下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Duroflex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由试验得出Duroflex可以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从而可以延长道路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依托某高速公路铺筑了试验段,为Duroflex添加剂的应用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明  邹勃 《北方交通》2007,(1):26-28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钢渣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石灰岩和不同膨胀性的两种钢渣为粗集料,设计配合比为AC-13C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浸水马歇尔、动稳定性、冻融劈裂、间接拉伸和体积稳定性试验,研究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好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两种钢渣的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疲劳性能分别为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36倍和2.16倍,用钢渣2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比用钢渣1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更稳定。虽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降低,但是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72 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分别是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25倍和1.52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歇尔标准击实试验确定了不同温拌剂的降温效果,通过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温拌剂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剂可以显著降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拌和温度;不同温拌剂降低温度的幅度不同;最佳施工拌和温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温拌剂A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而温拌剂B明显提高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降低了其水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  相似文献   

10.
以克拉玛依90#石油沥青为基质沥青,对掺量为0.3%、0.6%和0.9%的DUROFLEX高模量沥青改性剂和4%SBS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加DUROFLEX改性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以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而对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的影响不大。从性能方面考虑,建议DUROFLEX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最佳掺配量为0.6%。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功能要求,对常用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需结合气候特点和交通特点进行级配优化。文中对7种AC-13级配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使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适用于湖北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并通过试验路进行级配验证。  相似文献   

12.
改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方案系统地研究了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变化规律,以及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为酸性石料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砼的路用性能,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抗冻融破坏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疲劳耐久性、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结果表明: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一种用于公路冷补的乳化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乳化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养生条件、击实方法以及试验温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该冷补料马歇尔试件在60%烘箱中养生48h后二次击实,与冷补路面的实际情况相符,在40℃水浴温度条件下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其结果接近热沥青对比试件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强度和稳定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形式入手,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其高温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试验为基础,针对不同级配、沥青结合料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体积指标和压实特性评价参数.通过研究沥青混合料Nini至Ndes的密实度曲线的斜率来作为混合料施工时的压实特性的评价标准,其斜率K1值越大,则说明混合料越容易压实;通过研究沥青混合料Nd.至Nm.的密实度曲线的斜率来评价开放交通后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其斜率K2值越小,说明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熵法的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有许多影响因素,如沥青性质、矿料性质、混合料配合比等,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对控制其水稳定性有着重大意义。利用灰关联熵分析法研究了沥青针入度、4.75 mm及0.075 mm筛孔通过率、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空隙率、饱和度、粉胶比等对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表明,沥青用量、沥青饱和度、沥青针入度及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是影响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SMA沥青混合料具有高温抗变形、低温抗裂和雨雪抗滑等综合路用性能,因此,对亳阜高速公路中SMA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为今后成功修建SMA路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的研究 ,系统分析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 ,探讨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并与普通密级配沥青砼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优良品质的沥青路面材料 .  相似文献   

20.
讨论沥青混合料在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明确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并从组成结构、结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应力应变特性等方面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并探讨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