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中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同时解决机动车辆出行过程中停与行的问题,减少车辆巡泊产生的无效交通,提高出行效率,提出了服务于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的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第一阶段是以停车场距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停车设施类型、有效停车泊位数、停车费用等4项指标对候选停车场进行初选;第二阶段为组合选择过程,以步行距离最短、停放可行性最高、停放成本最低、停放安全性最高、驾车至停车场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各候选停车场的决策排序.该方法求解效率高,且充分考虑驾车者意愿,适用于出行前的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2.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路内停车设置规模非线性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路内与路外停车的合理匹配,减小停车成本,从路内停车带与路外停车场匹配关系入手,分析了车辆停放者选择停车场行为,分别量化了路内车辆停放者和路段车辆出行者的社会成本,综合考虑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流延误的影响、绕行距离、收费差额以及个体时间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停车成本整体最小的路内停车带设置规模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内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设置路内停车带之前相比,优化后停车平均绕行距离减少了63.0%,停车综合成本下降了37.3%,可以看出路内停车带规模模型能够优化路内与路外停车之间匹配关系,使停车系统综合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4.
陈峻  刘平  王炜 《城市交通》2006,4(6):79-83
以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包括地点选择、时段选择和内容设计的出行途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调查方案设计原则,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驾驶人个体属性、出行特征、停车场选择因素以及停车信息诱导效果的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性别、停车目的、停放时间和是否首选停车场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设置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现状系统设置的典型问题在于信息显示的准确性和可见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考虑停车收费定价对私家车出行者、停车场运营者、交通管理者三方停车参与者的影响,本文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了三方参与者共同决策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引入效用理论分析三方参与者在停车收费定价中的行为特征,分别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停车行为选择模型、停车场运营者运营利润模型和交通管理者社会负效用模型。针对三方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三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入停放饱和度和道路饱和度作为新的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三方博弈下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并用咸阳市两个公共停车场的实测数据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算例中的两个公共停车场收费费率分别为4.5元/h和3.9元/h时,停车需求为303个,私家车出行者的总出行成本之和为12 999.41元,总运营利润之和为6 902.17元,公共停车场的停放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0.35,周边道路的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1.51,为三方博弈下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案。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可为公共停车场综合考虑三方主体需求制定停车收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商业区、娱乐区、人口密集地带的车辆停放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静态交通也就随之提到了议程。静态交通所指的就是为乘客上下车、为装卸货物的短时间停车,汽车及其他交通出行中的停车,以及各种车辆在停车场和存车处的长时间停车等所组成的一个总概念。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城市公交停保场站的选址方法,以公交停保场的服务能力和出行效率最优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的城市公交停保场选址模型。首先,以满足服务能力要求的公交停保场可选点作为备选地址,选取满足公交车辆停车需求的备选场站方案;然后,以公交停保场的建设费用、首末站及枢纽站所有公交车辆到达停保场的总出行费用、总停放效率为优化目标,以首末站的停放需求、停保场的服务能力为约束条件建立公交停保场选址优化模型;最后,运用递归思想和运筹学相关方法设计该选址模型的求解算法,并通过对比各备选方案的适应度确定停保场的最优选址方案。结果表明,该多目标优化选址模型可以有效获得公交停保场的最佳选址,对于城市公交停保场选址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赛场周边车辆停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日常出行车辆停放不同,奥运会期间的车辆停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北京奥运会的车辆特征、时空分布特征、目的和路径选择、停车信息服务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其实质就是临时性、突发性、大量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应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矛盾,具体从停车收费、停车需求管理(PDM)、停车信息服务方面提出了解决停车交通的对策,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的问题.本研究对组织好2008奥运会期问的车辆停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城市路网中交通均衡与停车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出行者实际停车搜索过程,运用G/G/c/FCFS 停车排队模型,研究了路径流量、行程时间、停车场可用概率三者的关系,进而计算停车场在车辆到达时的可用概率,并将此概率纳入停车搜索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最后根据交通网络中出行者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理论,提出基于停车排队理论下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准确合理地分配城市路网中的停车流量. 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城市整体角度为停车需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城市路网中交通均衡与停车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出行者实际停车搜索过程,运用G/G/c/FCFS 停车排队模型,研究了路径流量、行程时间、停车场可用概率三者的关系,进而计算停车场在车辆到达时的可用概率,并将此概率纳入停车搜索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最后根据交通网络中出行者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理论,提出基于停车排队理论下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准确合理地分配城市路网中的停车流量. 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城市整体角度为停车需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因城市停车资源有限造成的停车难问题,根据共享停车理论和智能交通诱导策略,提出了居住区泊位参与的共享停车诱导服务流程,探讨了实现居住区共享停车的基本条件,建立了诱导服务的泊位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上层以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该诱导服务能否实现区域范围停车资源均衡利用的指标;下层以驾驶员停车后平均步行距离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共享停车是否可行的依据.根据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原理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思想,设计了该模型的粒子群嵌套优化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鹤祥园小区最低泊位空闲指数为0.301,最大高峰泊位对外共享率为0.093,即只利用了不足1/3的闲置泊位就缓解了远洋城的停车问题;平均步行距离为160.59m,说明共享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合理的成本效益,应用全寿命周期理论,系统梳理了其成本效益组成结构及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同PPP模式下不同建筑形式的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场)固定成本模型、年运营收入与费用模型和基于动态投资回收期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探讨用地、停车收费及金融政策对不同PPP模式、不同建筑形式公共停车场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影响,并以居住类公共停车场为例开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内部收益率和收费价格一定时,对于机械式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TBT(Transfer-Build-Transfer)模式动态投资回收期最短,其次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和BOO (Build-Own-Operate)模式;对于停车楼,BOT模式动态投资回收期最短,其次为TBT模式和BOO模式;当附属商业面积比例为20%时,不同建筑形式的居住类公共停车场动态投资回收期均小于15年,满足社会资本目标;土地价格一定时,增加附属商业面积比例可以使动态投资回收期缩短0.4~10年;转让停车场规模为小型或中型时,转让车位价格小于21.21万元,社会资本均可在15年内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15.
停车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可能以低速寻找路内停车位,这种巡航行为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基于停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综合分析停车持续时间、停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步行时间及停车费用等因素的关系,并且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建立了路内巡航停车行为模型.模型以停车选择过程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定量化描述停车价格对路内停车巡航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停车价格对调节巡航时间具有杠杆作用,非工作出行的巡航时间要长于工作出行.模型有助于解析影响巡航停车行为的关键决策变量,利用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停车价格的优化调整,从而引导停车选择行为实现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共享停车容量优化分配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根据停车管理平台总收益与步行费用最小确定共享停车用地的最优停车容量,下层建立共享停车、普通停车与乘坐公交出行的多用户均衡分配模型,用于描述共享停车用户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共享停车选择概率实现上、下层模型之间的联系;设计了相继平均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并内嵌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而求解上层模型. 对常州市金坛区CBD区域的部分路网进行模拟测试. 研究表明:在不同共享停车容量分配下,停车管理平台收益随着容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而用户的出行费用随着共享停车容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合理地分配共享停车容量可以实现停车管理平台收益与共享停车需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在预约需求下,考虑预约时刻、时长及延时需求的共享停车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以平台收益和停车步行距离为优化目标,将需求分为基本及延时两种情况,确定停车预约请求的分配策略. 根据模型结构,设计随机解集生成方法,利用蒙特卡洛法确定模型的最优解. 以医院停车场及周边停车场为案例,测试模型. 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服务于共享停车泊位的分配,实现平台收益与满足需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平面密集停车是一项全新的停车方案,利用四向移载设备配合停车托盘来实现密集停车功能. 为研究其调度问题,利用改进最短路径算法求解平面密集停车场内任一车位上车辆出库调度的综合最短路径. 不同客户对时间和费用的偏好不同,电机空载和满载时能耗不同导致调度成本不同,故引入时间权重和能耗权重两项指标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仿真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车辆调度模型可用于密集停车场的出库调度,在保证车辆调度出库时间合理的基础上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实现了经济环保的目标.本研究对智能平面密集停车场的推广应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平面密集停车是一项全新的停车方案,利用四向移载设备配合停车托盘来实现密集停车功能. 为研究其调度问题,利用改进最短路径算法求解平面密集停车场内任一车位上车辆出库调度的综合最短路径. 不同客户对时间和费用的偏好不同,电机空载和满载时能耗不同导致调度成本不同,故引入时间权重和能耗权重两项指标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仿真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车辆调度模型可用于密集停车场的出库调度,在保证车辆调度出库时间合理的基础上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实现了经济环保的目标.本研究对智能平面密集停车场的推广应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共享停车作为一种缓解停车矛盾和挖掘停车资源的新思路,其理念与运营策略亟待完善. 共享停车运营平台整合停车资源并从中获利,但需要承担车位租赁成本. 为充分发挥共享停车模式对停车资源调整的灵活性优势,在综合考虑租用车位成本,提供停车服务收入和拒绝用户潜在损失的基础上,以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对闲置车位租用与停车请求分配统一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相应指标进行评价. 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运营商的利润与车位周转率,为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的决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