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消息报导     
沪东造船厂为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建造的又一艘52000吨浮式生产储油船——“渤海长青号”,于1990年3月31日正式交付拖航,由渤海石油公司海上拖船拖往渤海34-2/4E油田,经海上系泊定位后,为渤海油田开发生产服务。该船是迄今为止,我国海洋石油开采综合功能最全面的一艘海上石油工程船舶,在国内首次采用高容量电站通过海底电缆,向油田生产平台集中供电的新工艺,并首次在船上设置了油田井下注水装置。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是随近代海洋石油开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技术,高难度的海上石油工程船舶,船上的炼油装置,可以把海底开采出来含有大量泥水杂质、天然气的原油,在海上就地提炼、加工。除去水分、杂质,并把天然气分离出来,供船上发电、发热等能量需要,最后把纯度较高的石油装上穿梭油船,运往陆地进一步精炼。船上除了炼油装置外还有天然气发电站,卫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0,(5)
沪东造船厂为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建造的一艘52000吨浮式生产储油轮——“渤海长青号”,于3月31日正式交付拖航,由渤海石油公司海上拖轮拖往渤海34-2/4 E油田,经海上系泊定位后,为渤海油田开发生产服务。“渤海长青号”是迄今为止。我国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工程船舶,被称为“海上原油加工厂”的52000吨浮式海上储油船“渤海友谊号”,于1989年4月4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完工,并正式交付拖航。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石油工程的国际招标中中标,并自行设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和建造成功的第一艘海洋石油工程船舶。“渤海友谊号”建造成功,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曾恒一 《船舶工程》2005,27(B05):30-34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在它高速高效发展中得到造船工业的大力支持,海洋石油工程已成为我国造船工业的重要领域。江南造船厂即将迎来140周年厂庆,作者借此表示热烈的祝贺,也感谢“江南人”建造的“渤海明珠”号浮式生产储油轮,为我国成功开发百万吨级海上大油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船艇》1988,(8)
52000吨浮式储油轮“渤海友谊”号在沪东造船厂顺利下水我国第一艘为海洋石油工程配套服务的特种油轮——“渤海友谊”号52000吨浮式储油轮,于7月5日从沪东造船厂六万吨级船台上顺利下水。为我国大型海上石油工程设备填补了一项空白。“渤海友谊”轮是沪东造船厂为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JCODC)开采渤海海底石油工程而建造的一艘海上石油初级处理船,它犹如一个流动的海上石油加工厂,把从海底开采出来混有水和天然气的初级原油就地进行分离处理,把水分分离出来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1月17日,天津海事局组织召开了“渤海油田安全管理总结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创新监管模式、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打造平安油田”,来自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等11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几年来,天津海事局监管的渤海油田在生产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海上油田作业活动中,大事故及以上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人员伤亡持续为零,海上石油作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船》2017,(3):31-34
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是具有生产、储备和外输为一体的海上石油工程设备。海上油田单点系统通过管线及FPSO艏部单点系泊系统来实现对海洋石油的开采。"海洋石油113"位于中国渤海BZ25-1油田,2004年投入使用,入DNV船级社,原单点系泊系统采用的是法国的APL系泊系统,受到风暴后单点损坏,"海洋石油113"永久复产工程是对单点系泊系统的改造工程,工程采用的是SOFEC公司提供的单点系泊系统,实现软钢臂水下系统和水上系统的更换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造船工业的重要领域--海洋石油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恒一 《船舶工程》2005,27(Z1):30-34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在它高速高效发展中得到造船工业的大力支持,海洋石油工程已成为我国造船工业的重要领域.江南造船厂即将迎来140周年厂庆,作者借此表示热烈的祝贺,也感谢"江南人"建造的"渤海明珠"号浮式生产储油轮,为我国成功开发百万吨级海上大油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简讯     
52000吨级浮式储油船建造完工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工程船舶,52000吨级浮式海上储油船“渤海友谊”号已在沪东造船厂建造完工.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石油工程的国际招标中中标,并自行设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和建造成功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钻井供应船在海上油田的锚泊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田甜 《船舶》2008,19(6):4-9
钻井供应船在我国的海上油田开发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海上油田安全、高效地锚泊是钻井供应船的一项重要性能要求。通过对“海洋石油298”号钻井供应船在我国近海油田的锚泊进行分析,为该船的锚泊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海上边际油两种主要开发模式“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及其适用的油田类型.对“蜜蜂式”开发模式中的一种主要工程设施,可移动生产储油平台的自安装、方便搬迁、可重复利用等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顾了我国渤海、涠洲以及南海海域采用可移动平台开发边际油田的进展.介绍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改造、海洋石油161平台建造等工程经验,如筒形基础可移动平台、多功能简易海洋平台、分体自升式平台等概念.针对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开发的紧迫性,提出了须解决的关键技术,认为采用可移动储油平台这样的开发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石油开发已成为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然而海上石油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海上石油平台爆炸溢油事故对沿岸的生态环境、海洋渔业和海产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年前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至今尚未画上句号,海上油田的作业安全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海上石油开采系统安全监管,介绍我国海洋石油支持船的特点和发展规模,分析与海上过驳散油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出海洋石油支持船向同一公司的海上石油设施过驳油品作业是公司内部资源调配,不是商业交易行为,因而这一作业行为不在运政管理范围,各地方海事局可根据海洋石油支持船供油作业特征、辖区内海域风浪条件和风险等级等情况自行制定对其供油作业的相关监管要求。厘清海洋石油支持船向海上油田设施供油作业的性质和管辖部门,有利于规范海洋石油支持船的运营,有利于提高海洋油田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4.
海上石油平台是海上石油开采的主力设备,为对平台拖带作业航线附近的通航安全风险进行精准识别,提出针对性安全保障措施,本文以“海洋石油931”钻井平台涠洲油田群水域拖带作业为例,借鉴相关学者关于拖带作业风险及保障措施制定经验,结合油田群水域通航环境特点,分析拖带航线附近水域通航安全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以缓解平台油田群水域拖带作业风险,保障拖带作业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5.
曾恒一 《船艇》2000,(11):23-29
本文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国外海上油田开发最新技术给我们的启发以及我国海洋石油大开发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晓川 《中国船检》2013,(6):110-113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海洋石油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一百余座采油平台、钻井平台以及油气浮式处理装置(FPSO)矗立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上。近年来,我国除了在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事业上有了大踏步的飞跃,同时还建造了用于风能开发、海上气象预报等功能的海上平台,丰富了海上  相似文献   

17.
邵天骏 《航海》2005,(6):10-12
浮式生产储油(简称FPSO)船是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工程船舶,被称为“海上原油加工厂”。它集海上原油加工、海上油库、海上卸油终端、海上电站热站等为一体,成为快速、经济、有效地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船舶产品,在国际上素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的美誉。世界造船大国为此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努力承接订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中国各个海域中,渤海海域拥有数量最多的即将弃置的海上平台,而且已探明有大量的边际油田需要开发。海洋平台的拆除工作在渤海海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研究一套适用于我国渤海海域的海上弃置平台组块拆除方案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并依托岐口海洋平台上部组块拆除潜在项目,提出了双船浮托法整体拆除弃置海洋平台上部组块的方案,并为以后工程实际操作提供了相应的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油田生产整体成本,结合多次海上抛设、维护航标的作业实践,提出一种海洋石油支持船简便抛设、维护海上航标的作业方式,并对海洋石油支持船自抛设航标的准备工作、抛设及各关键点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方式满足海洋石油支持船自抛设航标的要求,能够对海上石油开发作业提供帮助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晨风 《中国水运》2011,(10):58-59
渤海湾溢油事件近日来愈演愈烈,当事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遭到舆论强烈质疑。6月初,中国渤海湾。碧海蓝天下一片宛如蝴蝶翅膀的油膜,开始游弋在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田B平台的东北方。直到半个月后,渤海湾溢油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