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地铁司机在开车前无法独自完成曲线站台车门与屏蔽门间空隙异物检测而存在运营安全的隐患,提出一套地铁曲线站台空隙异物自动检测预警系统。通过在站台每扇屏蔽门上方安装微型摄像机来拍摄站台屏蔽门与车门间空隙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车门检测并确定车门在图像中的区域(即感兴趣区域),在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异物检测,并在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发出预警,提醒司机延迟开车。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准确检测出空隙中存在的异物,可以辅助列车司机完成开车前对地铁曲线站台空隙异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地铁已成为大型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何保障乘客的安全成为地铁运营的热点问题。文章在现有的车门与屏蔽门之间人工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空间异物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车尾处灯带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判断车门与屏蔽门间是否存在异物,进而辅助司机进行开车前的安全检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实地采集视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出空隙中异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算法的视频检测技术,研究一种高可靠性的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异物自动检测方法,并形成一个系统。该系统能够辅助或代替列车司机检测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用以保障行车安全、缩短列车停站时间、提高检测率和列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站台门与列车之间间隙的安全防护问题,介绍了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激光对射和红外光幕2种自动检测方式,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异物检测方案,包括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和安装方式等。该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及高安全性、可精确定位障碍物、安装简单且不受限界尺寸影响等特点,实现了对乘客及行车运营(尤其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更为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5.
屏蔽门系统的控制需要信号提供相应的接口。结合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接口功能定义,介绍广州地铁1号线既有信号系统与后加装的屏蔽门系统的接口关系,以及TKCG-06型屏蔽门联动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描述联动系统与车门回路、信号紧停回路、信号车载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屏蔽门系统之间的电气接口内容,并分析了屏蔽门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以及在日常维护中故障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铁2号线实现了信号系统对屏蔽门的状态监督与开/关控制。重点描述了信号系统和屏蔽门系统接口的设计原则、功能以及信号系统(CBTC)与站台屏蔽门系统之间的安全控制与联锁关系。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接口的合理设计与运用,确保了列车在站台精确停车,实现了屏蔽门、车门的联动。对于实现行车与乘客乘降的安全,提高地铁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地铁风险空间异物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切合未来地铁无人驾驶的需求,首先分析地铁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风险空间的风险特性与异物事件的发生原因,对比现有防夹装置和风险空间异物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异物事件的异物体积、风险性与危害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对现有异物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水平评估,最后总结未来地铁无人驾驶环境下的异物检测系统必须达到理想化人工瞭望灯带技术及其以上的检测水平,本研究为未来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和异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屏蔽门与车门的联动原理,以广州地铁APM线为现有条件,重点阐述了屏蔽门与车门无法联动开关故障中的主电源不稳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1):51-51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针对屏蔽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表示,今后所有新建地铁都将安装保障安全的“活动门”。所谓安全隐患,就是地铁轨道区间一旦起火,乘客无法快速疏散。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每个对应车门的屏蔽门处安装紧急按钮外,又在每个车站的两端各增加一个“活动门”。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66-66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正在单向一侧的屏蔽门上试验红外线探测仪,一旦有乘客被夹在列车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探测装置便能立刻向列车司机发出警报,发车信号会终止,从而避免人身伤害。目前该装置还处于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效果良好,有望向其他安装屏蔽门的车站推广。探测器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车站站台门与车门之间空隙存在夹人夹物的安全问题,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只适合于直线站台的通过司机瞭望检测方式的瞭望灯带,以及受限界尺寸影响的激光对射探测方式存在检测盲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顶置式防夹人夹物的自动探测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安装不受限界尺寸影响,探测范围广,盲区小,实现了对乘客及行车运营更为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屏蔽门系统是保障乘客安全和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因地铁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时有乘客被夹和踏空等安全事故出现.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解决办法:在站台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加装激光传感器阵列和自动伸缩踏板.该解决方案对于现有系统的改造较为简单.在实验室做出了模拟样机...  相似文献   

13.
地铁两条地下区间之间联络通道中的防火门受列车活塞风压的长期往复作用,损坏脱落、威胁行车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通过火灾烟气模拟分析认为:车站设置全封闭站台门的情况下,采用设定的区间火灾纵向排烟模式,联络通道中能出现一定风速的气流以抵抗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对于设有1条联络通道和2条联络通道的区间,不设置联络通道防火门不会出现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情况,取消防火门是安全的;对于设有单渡线等配线的区间则存在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可能性,不应取消防火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地铁工程中,屏蔽门系统与多个专业存在接口,其中与土建专业的接口尤为重要。土建结构条件的预留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屏蔽门的安装。本文以上海地铁9号线工程为背景,总结在地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不同安装方式优缺点的比较,优化屏蔽门系统的安装设计。研究结论:土建施工预留屏蔽门安装条件,要充分考虑在土建施工前地铁车辆尺寸不能确定情况下的适应性。站台板预留通长的安装槽以及在顶部预留通长H型钢,可解决屏蔽门预留不能定位的问题。土建施工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要提高土建施工精度,另一方面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满足屏蔽门的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隧道活塞风对地铁屏蔽门的影响,通过分析活塞风形成机理,构建两车、两车站、三区间隧道的地铁隧道模型,利用滑移网格技术仿真模拟列车在隧道运行时引起的活塞风速度与压力,并提取所研究车站屏蔽门区域所受活塞风的压力值。通过对屏蔽门进行静力学分析,利用屏蔽门所受最大阻力来衡量屏蔽门开关能力。将仿真结果与南宁地铁1号线的实际故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活塞风对屏蔽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仿真模型有效、合理,屏蔽门所受最大风压受列车运行速度、屏蔽门位置及风井布置模式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屏蔽门故障诊断和智能运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铁站台屏蔽门首末端滑动门为避免遮挡列车门,应采用非标准开度。从开关门时间一致性要求及列车司机门畅通性要求论述了首末端滑动门的设计要点。分析了屏蔽门就地控制(PSL)盘几种安装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对首末端滑动门设置的影响。提出了将PSL盘安装在端门拐角立柱的侧面,采用嵌入端门门体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既能保证首末端滑动门的设置最优,又兼顾了站台屏蔽门拐角的美观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