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随着港口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船舶交通流量也不断增大,交通流量密集水域事故频发,为了加强交通流量密集水域的船舶交通管理,保障船舶交通安全,防止水域环境的污染,对交通流量密集水域的研究和分析已迫在眉睫.以天津港北航道和主航道交汇水域为例,利用点统计法,对船舶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实施该水域的船舶交通管理措施和通航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舟山中部港域岛礁众多、船舶通航密度较大、能见度不良等使得进出港口水域环境复杂,水域船舶进出港航行风险增大。基于此,从能见度不良时的港口管理规定、水域地理环境、航行风险、航行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安全航行措施等方面对船舶进出中部港域安全航行进行探讨,从而为水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是港口建设的规定程序之一,针对当前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复相关系数赋权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因子的基础上,对分组后的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赋权和复相关赋权,建立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评价各港口水域的通航安全性。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评价指标过多和评价指标权重难确定等问题,而且能避免传统因子分析法存在的不足,较客观地反映各因素对港口水域评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港口航道通航水位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港船舶候潮时间和航道疏浚量,从而影响港口通过能力和基础建设投资。本文对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20万t级航道工程通航水位的选取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分段乘潮方法,确定合理的乘潮水位,在满足港口通航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节省疏浚投资。希望为沿海港口航道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航水域航行安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通航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性进行定量的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我国主要港口通航水域的安全评价模型.根据当前影响通航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的11类主要因素建立综合评价集.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此模型对我国10个主要港口水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沿海港口水域的监管能力,增强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以"数据监测-模型分析-系统集成-工程应用"为主线,建立基于物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沿海港口水域综合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港区水上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的自动化流程体系,服务于港口水域船舶生产调度、航道养护、港作船舶调度、水文信息预报和信息发布等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监管和分析手段,为港口航道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更加丰富、准确、及时的辅助信息,使管理过程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升航道生产效率,提高港口经济效益,为港口管理部门提供水上交通信息智能化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7.
当航道候潮因素对船舶进港存在明显限制时,到港船舶对锚地容量的需求会有不同,候潮进港条件下锚位数应当同时满足待泊锚位需要和候潮锚位需要。以连云港港30万吨级锚地为例,探讨了候潮进港条件下锚位数确定方法,从计算简便和结果偏安全考虑,可认为到港船舶规律和到港(在港)保证率相同,则候潮进港条件下锚位数可取待泊锚位数与候潮锚位数之和。该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水域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其中约95%的水域由河北和天津海事局管辖。渤海湾腹地有天津港、唐山港(包括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和黄骅港。一、渤海湾水域一体化监管需求分析(一)通航密度大近几年,渤海湾水域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且船舶交通流量逐年上涨,2014年,三大港口船舶交通流量超过60万艘次,如表1所示。(二)航线交织严重根据《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渤海湾水域船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年吞吐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见图1),这使得全球集装箱港口码头普遍面临通过能力不足的压力。鉴于港口码头岸线和土地资源有限,而且规划建设新港口码头需要时间,不断提高现有集装箱港口码头通过能力成为解决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亚洲集装箱港口的生产率普遍高于欧美集装箱港口,长期以来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一直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位的大港,因此,两港常常成为国内外大型集装箱港口在设备配置、土地利用、作业效率评价等方面的标杆。例如上海港大型集装箱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配置密度看齐香港港:美国研究人员将洛杉矶和长滩港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新加坡港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找提高洛杉矶和长滩港通过能力的方法。但是这些比较没有注意到诸如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中转箱量比例特别大、香港港有很大一部分集装箱吞吐量不是在集装箱码头上完成等特点,在数据引用和结论上均有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港口效率,分析舟山港域发展现状,利用DEA模型对舟山港域2018年的港口效率进行测度,通过与我国其他11个主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口效率进行对比,得出舟山港域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小于1,处于无效状态的结论,并为此给出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重视港口人才培养、加强政策的支持与引导等提升舟山港域港口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刚 《水运工程》2006,(8):10-13
给出了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内涵,建立了多层次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苏州港太仓港区、南京港、南通港、镇江港和江阴港5个江苏省主要沿江港口的物流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船舶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大;仙人岛港区的大型原油码头的兴建,届时将会有大型油轮靠泊;营口老港区冬季封港,老旧船舶转到鲅鱼圈港区,上述严峻形势都会给冬季营口港的航行安全和环境资源保护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本文在分析营口港水域积冰形式,以及冰区溢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冰区溢油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化学品等危险品需求日益增长,危险品水路运输量随之剧增,而港口作为水路运输的枢纽,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危险品码头装卸系统的安全评估就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天津港危险品码头装卸系统安全管理评价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天津港危险品码头装卸系统安全评估模型,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天津港危险品码头装卸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船舶进出港时间规律对于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出X港航道的船舶交通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船舶进出X港航道的时间分布及间隔时间分布。结果表明船舶进港时间间隔服从参数r=1.3226,p=0.0854的二项分布,出港时间间隔服从参数r=0.8531,p=0.0564的二项分布。船舶进出港时间规律的挖掘对掌握X港航道船舶交通流量分布规律,为X港单双向通航时间控制提供了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台州港龙门港区是台州港"一港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港区进港航道规模和等级限制,大部分进出港船舶需要候潮.因此在设置龙门港区配套锚地时需统筹考虑待泊、候潮锚位数量.目前行业内尚无推荐性的候潮锚地锚位数量计算方法.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规范标准进行了龙门港区有关锚位的研究.采用排队论的理论分析方法,对龙门港区锚地锚位数量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船舶停泊行为规律,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德国罗斯托克港、巴西桑托斯港和荷兰格罗宁根港等全球六大港口水域为例,基于Hive数据仓库和R语言平台,利用网格化DBSCAN算法,提取船舶在各港口水域停泊点位置、面积等信息,进而基于停泊点可视化结果,验证这六大港口实时可视化结果与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结果相符。研究成果有助于保障港口水域船舶安全通航,亦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港口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水域是我国重要的航运水域之一,对港珠澳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珠江口水域主要港口运营存在的特点及运营问题并分析原因,然后运用DEA模型对珠江口水域主要港口进行运营效率分析,得出部分港口投入资源配置存在问题,需要重新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钢坯装卸效率较低且保证率低,造成了部分货主不必要损失。在港口竞争日益增大的环境下,为了提升港口公司的竞争力,降低货主损失,降低货物在港的等待时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装卸作业模式,提高钢坯的装卸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并且提高港口的作业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AHP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港综合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HP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AHP结构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青岛港和釜山港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得出两港综合竞争力排序.进一步分析青岛港的优劣势,针对青岛港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港口岸线资源紧张,大吨级船舶或通航数量较少的船舶一般考虑乘潮进出港,并相应配置候潮锚地,针对目前尚无适合候潮锚地锚位数计算方法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和有关规范标准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提出影响候潮锚地锚位数因素,主要包括潮汐特征、航道管理及船舶到港时间规律等,且对这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种适合海港候潮锚地锚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锚地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