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正支线运输作为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集装箱枢纽港和干线运输的重要支撑,也是干线运输网络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但自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市场持续低迷和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大量出现,支线集装箱船建造市场一直不太乐观。三大造船指标变动情况全球支线型集装箱船新船成交量出现下滑。2005年,全球支线型集装箱船新船成交量达到409艘、57.5万TEU的历史最高点,之后持续下降。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型  相似文献   

2.
1236TEU高速无舱口盖集装箱船为我公司成功建造的航行于集装箱大型集散中心与中小集散中心之间的支线运输的灵便型集装箱船。本文介绍了该船的主要技术难点——无舱口盖技术中的舱底水系统。  相似文献   

3.
位于埃及苏伊士运河北端塞得港区域的苏伊士运河集装箱港口码头于2004年10月3日开业.第一天为马士基海陆支线集装箱船"Chesham"号装卸600标准箱,从而向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宣布其正式诞生.到同年10月底,前来挂靠苏伊士运河集装箱码头的大大小小集装箱船舶已经达到9艘,其中有欧洲-远东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还有地中海东部区域连接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和埃及等港口的沿海支线船.  相似文献   

4.
李源 《中国船检》2015,(2):96-99
近年来,世界集装箱船船队大型化趋势明显加快。航运公司在订购超大型集装箱船时,已经设想好这样的贸易模式,即超大型集装箱船仅服务于主要的干线港口,再由小型的支线集装箱船将货物转运至小的支线港口。或者反过来,支线集装箱船负责收集区域内的货物,集中到干线港口统一由超大型集装箱船运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在港成本,同时也是因为大型集装箱的尺度限制使其仅能挂靠少数枢纽港,其他港口的货物必须通过支线中转进入干线运输。干线通常为跨洲的航线,主要有跨太平洋航线、跨大西洋航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运货量不断增长,远洋运输集装箱船向大型化迅速发展,今后几年新建大量的1万TEU型集装箱船舶将投入运营,但支线船发展却相对滞后,荷兰航运顾问公司戴纳玛Dynamar在“中转与支线——贸易、营运及船舶”一文中对支线船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支线船的规模已得到充分发展,市场对支线船的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 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加快,导致能够接纳干线船舶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大型集装箱船造价昂贵,在船公司整个物流运输系统中,为挂靠一个港口而增加的船舶成本所占比重上升,支线衔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由此船公司会选择减少干线挂靠港,而多采用支线船。进入 90年代后期,世界港口将有一番角逐,随着一些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的枢纽港,另一些港口将降级成为支线港。为了吸引班轮公司挂靠,港口必须在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以争夺枢纽港的地位。在船舶大型化的驱动下,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正在发…  相似文献   

7.
游勇 《中国港口》2008,(1):30-32
<正>港口跟不上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同时,现有集装箱船、集装箱港口、船与港口间、港口与城市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弊端,制约了全球集装箱海上运输业发展。集装箱海上"库化"运输系统揭示了一种自动化集装箱运输船,通过船库和港库自动  相似文献   

8.
《船艇》2004,(1)
据LR研究表明,为适应集箱船运输量上升的需求,市场需要一些新型支线集装箱船。这些船应比目前500~1500TEU支线集装箱船箱位更多,并适用于深海转运的大型支线集装箱船。考虑到目前8000TEU以上集装箱船订单已超过百艘,支线集装箱船的运能也应增强。据LR预测,500~1500TEU级集装箱船在今后7年(2004年~2010年)的需求每年将超过200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化》1995,(8):32-34
1994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95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预测;1994年我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量;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铁路国际集装箱运量表;中韩达成开辟新航线协议;我国向德国出口8艘集装箱船;中远开设上海、香港/南美西岸集装箱航线;马士基开设福州/香港周班支线运输。  相似文献   

10.
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模式源于船运公司在海运运行系统合理化方面的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以下简称中转运输)不同模式,主要类型如下:1)产生于轴辐式运输系统的中转运输。这一系统中,大型母船只访问有限的几个大型港口,而剩下的中小型港口由支线服务连接。货物必须从母船转到支线船或从支线船转到母船。2)以实现即时送达(just-in-tim e)为目的,而在大型枢纽港之间出现的中转运输。例如,一艘在东北亚依次停靠A、B、C、D四个港口,然后开运北美的船舶,在该船离开A港后,有一批须急送北美的货物,对这批货物就可由其他船舶直接送往…  相似文献   

11.
1236TEU高速无舱口盖集装箱船为我公司成功建造的航行于集装箱大型集散中心与中小集散中心之间的支线运输的灵便化集装箱船,属国际上新兴未来型船舶。本文对设计与建造仅作粗浅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班轮运输发展历程中,已经经历了以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和中转运输变革为主要特征的三次革命性变革。预期,随着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扩大和新巴拿马型特大集装箱船的问世,世界班轮运输将发生第四次革命。巨型集装箱船的出现以及它所引起的服务模式的变化,必将对港口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特大型集装箱船及支线船将开展赤道航线服务和支持性支线服务。为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将出现新型港口模式──纯中转港。纯中转港将完成大量中转业务,其规模远远超过现有最大码头的吞吐量。新的纯中转港将采取全新布局和新的装卸技术,以浮码头作为…  相似文献   

13.
吴铭 《集装箱化》1994,(11):9-10,3
近年支线集装箱货运生意逐年增加,反映了远洋承运人正在不断减少挂靠港口。集装箱船愈大则所靠泊的港口愈少,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由于挂靠港减少,班期密度降低.大量的集装箱装卸只能集中在少数港口,这就要求支线网络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随着大量的35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不断投入主干航线.  相似文献   

14.
航务快讯     
东方海外公司新辟新港、大连至日本航线 香港东方海外公司12月1日新开辟了一条中国新港、大连至日本神户、横滨集装箱班轮航线,投入了2艘800TEU型集装箱船,提供周班服务。东方海外将利用这一支线载运中国与美国及欧洲间的货物。 大连—船公司在中日线上增运力 大连龙兴海运公司从今年初开始在中日集装箱班轮航线上追加投入1艘585TEU型集装箱船,以达到三艘船的营运体制,并准备在中日线上追加挂靠4个日本港口。目前,大连龙兴海运公司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庚 《中国港口》2001,(11):40-41
一、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地位 在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众多中小港口将本地区和其他邻近地区装有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从(向)相对大的港口疏运(集中),众多小港口被称为支线港(或喂给港),而相对大港口被称为枢纽港.  相似文献   

16.
新千年的第一个月,世界新船市场比较平静,连续的节假日对市场活动多少产生一定影响。但与往年相比还属活跃。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足当月市场的相对热点。各型散货船均有订购报道,日本和韩国船厂旗鼓相当,获得了大部分订单。集装箱船的订造依然保持旺盛势头。德国船东仍旧选择其信任的波兰船厂订造了一批支线集装箱船。而Ofer集团3 15艘4000TEU集装箱船订单可谓本月最引人瞩目的一份合同。此外,日本大阪三井商船公司和德国哈·劳公司都在考虑订造载箱量超过6000 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中国航运企业在集装箱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船都在谁的手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总体上来划分全世界集装箱船舶的所有权由以下两个集团分别拥有,即承运人和不经营航线的船东,前是集装箱船的最终用户,他们组织港口到港口的运输业务,或提供全方位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而后则是纯粹的船东,他们将船租给航运公司,自己并不从事实际的班轮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彭博 《集装箱化》1999,(6):13-14,37
集装箱联运保险是指保险人在集装箱运输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作为保险标的的集装箱及其运输和装卸设备.如底盘车、拖车、铁路车架等提供垒程的财产和责任保险。它不仅涉及集装箱船经营人,还涉及为集装箱提供服务的码头与仓库经营人、港口当局、货运代理人、无船承运人等。本文以联运保赔协会为例,就集装箱船经营人投保集装箱联运保险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按总体上来划分,全世界集装箱船舶的所有权由以下两个集团分别拥有,即承运人和不经营航线的船东.前者是集装箱船的最终用户,他们组织港口到港口的运输业务,或提供全方位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而后者则是纯粹的船东,他们将船租给航运公司,自己并不从事实际的班轮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集装箱运输历经40年的不断发展,到9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对运输规模和综合效益的更高追求.干线船舶日趋大型化,载箱量6000TEU的第五代集装箱船(船宽40m)已投入营运,即将出现8000TEU的干线集装箱船.集装箱干线港口相对集中,形成以枢纽港为中心,以众多支线港和内陆集疏运系统为辅助的集装箱运输干、支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