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防扭拉杆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计算中的模型,推导了其等效刚度的计算公式.该防扭拉杆静刚度的公式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所推导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以一具有防扭拉杆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例,利用ADAMS软件和所计算出的防扭拉杆等效刚度对其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防扭拉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用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值乘以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得出公路客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燃油消耗最高限额值.采用质量和速度因素对油耗影响独立计算的方法,对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过程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基本运行条件下客车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推导、建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张哲  李文武  叶毅 《公路》2011,(6):62-66
在桥梁工程中,墩、桩的计算长度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没有定论的问题.以m法为基础,将桩的稳定分析与计算长度联系起来.通过欧拉公式,分析了桩径、埋深、土层抗力系数和墩高对摩擦桩计算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径、墩高的增加,摩擦桩计算长度增加;土层抗力系数对计算长度影响较小.最后给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摩擦桩计算长度系数表格.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附加应力计算、土体本构关系及计算参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常用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往往有较大差别.为了符合工程实际,国内相关行业的规范一般都对沉降计算值进行修正,铁路路基工程的相关规范也有类似规定,但与其它部门的规范相比仍有不足之处.文中在分析常用沉降计算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相关行业关于沉降修正方面的规定,并对部分已建铁路沉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最后对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计算值的修正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发动机冷却风扇气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建模方法和求解技术.计算了一风扇的静压、功率以及效率与流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对风扇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研究,分析了风扇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叶尖间隙对风扇性能有重要影响,叶尖间隙过大将导致风扇效率低下,应当减小叶尖间隙或安装旋转环提高风扇性能.本文给出的风扇性能计算的建模和求解方法对发动机冷却风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接头系统的角度,对副车架到车身的连接接头进行了设计计算,选择了固定点的数量和接头的类型.从接头外载计算入手,进行了紧固件的初选,并计算了接头预载损失、预载需求和紧固件的啮合长度.根据最大预载需求,得到了扭矩规范,并提出了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能力分析,以评价实际预载是否满足需求.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在扭矩下限时,剩余夹紧力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对接头的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和CAE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在准确度和应用范围都有很大的局限性,CAE计算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汽车滑行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车辆滑行阻力计算模型.按照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和GB/T12536-19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规定,分别对空载、半载和满载的试验车辆进行了滑行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滑行阻力计算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滑行阻力模型计算得到的百公里油耗值与道路试验值对比表明,所建滑行阻力计算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和特性计算的通用程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和特性计算的通用程序,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加厚叶片设计和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所给通用程序不仅具有计算和绘图能力,而且可进行多方案比较.介绍了利用该程序对DFZFB-323型变矩器进行的多方案叶片设计和特性计算,并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计算了混凝土收缩徐变损耗、混凝土弹塑性压缩损耗、钢束松弛损耗、垂向预应力筋的摩擦损耗以及锚固损耗值,完成了箱体梁垂向预应力筋损耗的现场测量分析.计算和检测成果比较显示,计算方法对箱体梁垂向预应力筋的损耗计算有效、适用和安全,对同类工程计算应用有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模态综合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车身结构外部超单元的划分方法,并分别采用外部超单元模态综合法和自动部件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结构的模态及响应.通过与传统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在车身模态计算和车身频响计算中.外部超单元模态综合法和自动部件模态综合法与传统计算结果吻合程度均较好.且节省了90%以上重复计算时间和50%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