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通过时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现状的调查,以TOD模式作为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分析哈尔滨市公交发展的概况以及路网布局和客流分布的特征,由此预测哈尔滨市的公交需求总量,界定其公交走廊线路,分层次地规划研究哈尔滨市的公交方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BRT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特性分析,研究了BRT设置和实施的基本条件。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哈尔滨市设置快速公交专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哈尔滨市开辟快速公交专线网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城市常规公交的服务质量,提升公交吸引力及运营效率,在分析常规公交服务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常规公交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进而构建了公交乘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利用哈尔滨市问卷调查数据对常规公交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哈尔滨市公交乘客满意度得分处于...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哈尔滨市公交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的公交系统评价方法,对哈尔滨市公交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的公交体系评价方法是有效的,能够为哈尔滨市公交系统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以燃气替代燃油的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已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中广泛使用。在燃气公交车大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安全问题。通过对哈尔滨市公交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调研,从驾驶员、车辆自身、加气站和公交车辆管理部门四个方面分析哈尔滨市公交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哈尔滨市公交车燃气安全管理办法,为改善哈尔滨市公交企业燃气安全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2013,(10):56-56
哈尔滨市首届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哈尔滨市第三届公交工人节、“服务民生 让百姓满意出行”安全优质服务竞赛系列活动颁奖授星表彰仪式于2013年9月22日在哈尔滨市通江湿地公交换乘枢纽举行。  相似文献   

7.
燃气公交是国内许多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燃气公交是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大力发展燃气公交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燃气公交车的安全问题。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对哈尔滨市的燃气公交车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对近年来哈尔滨市燃气公交车的安全事故进行调研,利用事故树法多角度地进行燃气安全事故分析,最后,根据事故树分析提出燃气公交车的安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末,哈尔滨市全面启动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工作,2599块采用卫星定位等技术、可以实时查看公交运营信息的电子站牌将成为冰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哈尔滨市交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公交电子站牌采用卫星定位技术、无线联网接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先进的视频传输技术,覆盖了主城区绝大多数公交站点。根据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供的车辆调度排班数据,以及智能车载终端设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相邻站点的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模型,对节点度、节点强度、平均路径长度、加权聚类系数、介数等多个结构特征指标值进行分析;以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作为网络连通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在L空间下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在相邻站点间设置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有效延缓整个网络由于线路运营时间而崩溃的速度;在全部线路停运前,网络效率反而随着网络规模和站点间平均距离减小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公交站牌作为公众乘坐公交车出行获取线路信息的载体,安装在公交站台上,使乘客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乘车信息和相关服务,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哈尔滨市常规公交站牌特点,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使公交站牌更加完善,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长.本文在阐述公交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基础上,建立了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公式,确定了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对公交服务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哈尔滨104路公交线路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改善乘客的出行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线路客流预测是公交调度优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内容。通过对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根据改进的BP学习算法,而建立的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预测模型.经哈尔滨市有关调查数据的训练与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公交信息对出行前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选取了公交出行距离信息、 公交车辆位置信息、道路拥堵情况信息和公交换乘信息等四种公共交通信息,通过均匀 设计方法,设计四种公共交通信息组合条件下的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意向调查,并通 过在湖北襄阳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多项Logit 模型,定量分析了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公交信息对出行前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不同的公交信息对出行方式选 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会增加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对于已购车的出行者,公 交信息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个人对于公共交通的偏好也会影响其出行方式选择的意向.研 究建议,提供更准确和丰富的公交信息服务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考察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性,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市辖区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数等方面,分别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并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共交通能够显著拉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公交初期阶段的发展模式应以加快完善路网为主,相对成熟阶段则应以运力投放为重点;公共交通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分散效应,并且仅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公交客运总量才产生显著作用;公交发展水平越成熟,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高.公交运力并不直接影响城市就业和引导城市人口分散.地铁开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方位掌握公共交通运行现状和精确预测客流变化趋势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重要前提,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信息发布,还对预测模型的精度产生直接影响。为有效服务政府决策并科学指导公众智慧出行,运用智能化手段建立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其具有线网性能分析、客流监控预测、运行状态评估等功能。在整合武汉市公共交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建立时空匹配算法判断乘客上车位置,通过车站吸引强度以及出行链模型模拟乘客下车站点,建立基于动态信息的公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等。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系统性能达到预期要求。同时,探索运用系统各项量化指标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调整、换乘优惠政策制定以及日常运营管理,为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滕靖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3):72-78
为促进城市公交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对公交企业加强营运质量监管并采取有效、透明的财政补贴策略,由此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公交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首先,分析了公交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比性条件重构公交营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解析公交企业收支平衡关系,研究成本规制的决策内容和方法。在上述基础上,设计面向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监管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最后,给出监管系统在公交信息化平台体系中的接入位置及与其他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潘述亮  俞洁  卢小林  邹难 《城市交通》2014,(2):62-68,58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灵活型公交服务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品质,并将成为一体化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灵活型公交服务的产生及4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该系统的分类、运营模式以及主要研究进展,并深入剖析国外已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运营实践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灵活型公交服务系统的关键理论研究聚焦于边界条件决策、关键运营参数设置以及线路优化与协调三个方面。而如何结合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性及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实践,将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创新性地应用于中国现实环境,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公交乘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市某公交线路为例进行服务质量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改进SERVQUAL模型计算乘客感知值与期望值,进行公交服务质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线路乘客感知值均低于期望值,移情性、保证性、可靠性、可感知性、反应性、方便性等6个维度的差距依次减小,并且计算得出的总体感知服务质量值与公交服务质量总体评价均值相当,对于改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地面公交等多种模式,多种模式的整合优化对于发挥公交线网整体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方格型路网布局结构,提出理想的公交线网布局结构,将多等级公交线路与公交换乘枢纽结合,表现为主线、辅线和补充线的组织形式.该线网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公交主线间距、快线线路站距和交通分区大小.从出行者、运营企业和政府管理者角度出发,分别建立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模型,在特定的城市交通背景条件下,利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不同出行距离条件下关键设计参数的建议值,其结果可以为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路整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共识。面对大都市圈集聚发展、近中期通勤圈可能继续外扩等发展前景,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点围绕缩短出行时间和提高覆盖率等时空组织要求。进而通过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耦合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促进轨道交通轴带功能集聚。最后,强调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衔接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主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