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意向调查方法,在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的吸引范围内,基于城市外围出行者的个体特性、活动特点、出行行为选择和出行者所在区域的交通特性,从出行者个体的角度,建立了城市外围停车换乘出行方式选择的非集聚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修正、拟合和模型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非集聚模型集聚化的方法,为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探求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外围停车换乘需求预测是停车换乘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以距离为指标划定P&R设施吸引范围在山区城市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山区地形、居民分布、路网等因素,提出了基于时间指标划分吸引范围的方法,并且依据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建立了换乘轻轨、公共汽车、继续使用小汽车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3.
引入忠诚度变量的城际出行方式动态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形成与发展,结合城市群城际出行特点,研究城市群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基于非集计理论,对效用函数引入刻画动态选择行为的忠诚度变量,抓住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关联性.利用了平滑指数计算忠诚度变量,既反映了忠诚度的持续性也考虑了突变性.将忠诚度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模型的可观测效用部分,建立出行者城际出行方式选择Mixed Logit模型.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通过对引入前后的模型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忠诚度变量加入后,模型中其他的出行影响因素效用强度明显削弱,其产生的正效用证明了城际出行选择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行为反应,具有某种出行方式选择的持续性、依赖性和突变性,说明出行者过往的出行体验对选择心理具有显著的影响,也说明构建的模型很好地还原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历史城区通勤者出行方式与活动模式之间的交互特征,选取根据扬州市历史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行调查数据将出行方式和活动模式分别划分为4类,运用协同进化Logit模型理论,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合理设置和标定,分别建立出行方式选择和活动模式交互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与未考虑交互选择对比发现,交互后能够提高模型的总体命中率.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者与简单出行链HWH互为正相关;电动车通勤者与活动模式HW+MH和HW+OH互为负相关,说明历史城区通勤者较少选择电动车完成非工作出行;慢行方式对活动模式HW+ OH的相关系数为1.052,说明使用慢行出行的通勤者倾向选择活动模式HW+OH.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理论,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为研究对象,基于降雪天气下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结果,通过多项回归分析,构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不同程度降雪下商务计划出行和休闲计划类出行中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及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大雪天气下,出行者的出行频率和职业同时显著影响商务计划出行和休闲计划出行,而出行时耗在商务计划出行中影响显著,并且驾龄和性别在休闲计划出行中影响现在;中雪天气下,出行时耗、出行频率、驾龄在商务及休闲出行计划中均影响显著,而职业显著影响商务出行计划,并且年龄显著影响休闲出行计划。而且每个因素对每个模型影响程度各异,可以为综合运输网络的交通规划、需求预测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市交通城镇化、机动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城市正面临双重压力,同时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的紧缺也使城市发展严重受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道路拥堵状况加剧。文中分析停车换乘P+R(Park and Ride)出行方式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宁波市现有P+R停车场存在的弊端,确定影响居民选择停车换乘方式出行的因素;在非集计二项Logit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收费情况下停车换乘出行选择模型,提出合理的P+R停车收费政策建议,加强P+R设施的换乘接驳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评价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超级交通网络理论,从出行链的角度分析了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巢式Logit出行方式划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程时间可靠度因子改进效用函数;根据上海市某郊区得到的显性偏好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对巢式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后,对有无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引导轿车及其他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向多模式公交系统转移,提高了公交出行比例.研究结果可为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EMME/2EMME/2/2交通规划软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规划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出行的模型和方法对未来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EMME/2ME/2(INROConsultantsInc.)是一套先进的并且在北美地区广为应用的交通规划应用软件。文章对该软件的基本理论进行说明并列举应用案例,最后得出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出租车交通分布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昊  王炜  陈峻  徐任婷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6):145-148,156
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以居民出行分析为基础,预测得出的出租车交通分布量实质上是载客出租车的交通分布量,因此其预测值比实际值偏小.基于出租车的运行规律,提出了出租车出行概念,将系统中出租车总出行量分解为载客出租车出行量和空驶出租车出行量,并运用Logit概率选择模型,建立了载客出租车出行量与空驶出租车出行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总体出租车的交通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模拟城市现状的出租车交通分布状况,也可以对规划年出租车的交通分布进行预测,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对空驶出租车交通量的疏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意向调查数据的非集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焦朋朋  陆化普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14-116,138
当交通系统中引入新的交通方式时,传统的基于实绩选择调查数据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对于方式分担预测将会无效。本文以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实绩选择调查和假设意向调查组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对模型中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分担率预测。实例研究表明,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出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共享停车的出现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将出行者划分为共享停车和普通停车两种用户类型,分别构建停车阻抗函数,并基于分层Logit(NL)建立停车和路径联合选择结构模型.进一步提出带有两种停车方式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改进相继平均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发现预约费用从4元变化到12元时,共享停车需求量从378辆...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出行日益频繁,从而导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和能源需求及其大气污染排放不断上升。本文以上海为例,应用LEAP模型,研究了在确保交通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发展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上海市交通发展模式,即有序发展私人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减少全市道路交通能源需求,减缓供应压力,降低大气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影响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决定着出行方式的总结构,微观因素则决定着各交通区之间出行的具体选择。基于宏观指导微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城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随距离而变化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预测方法。其中,微观预测采用了特定的标定函数来反映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率随出行距离变化的趋势,并通过对经验系数和拟合系数的调整和计算,使得宏观预测结果与微观预测结果相一致。该预测方法曾在河南濮阳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常州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中两次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张钧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2):131-134,5
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是城市停车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国内传统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停车需求预测非集聚模型,该模型可以为我国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X的城市停车需求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停车生成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各预测区域不同类型用地间相互作用后的停车动态生成率,并利用道路交通量对其进行扩展,建立了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然后借助可编程MapX组件,与高级编程语言VB.NET结合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建立了模型的算法设计,开发了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性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城市行政区域及其功能小区进行精确的停车需求预测,为停车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岩  罗瑞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5-27,30,M0005,M0006
以实际工程为例,制定调查方案,对日间及夜间的停车情况进行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现状出行及停车特征,总结得出现状地块存在出行结构不合理、路内停车周转率不足、路外停车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停车改善方案,引入包括共享停车在内的多模式改善方法。该改善方案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解决该地块的停车供需矛盾,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建设项目的停车改善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容量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辉  于晓桦  晏克非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129-134,146
以出行者出行行为选择为基础,以最大化网络容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双层规划评估模型。其中下层引入停车路段(搜索停车设施所行驶的路段)和步行路段,把停车设施转化为道路路段,以出行分布、方式分担和均衡配流组合模型来反映出行者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服从多项式Logit和出行路径服从用户均衡原则的出行选择行为;上层以网络储备容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网络的路段通行能力、外部环境以及服务水平要求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流量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有效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汽车共享模式的出现,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对交通状态、停车情况、资源供需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保定市共享汽车目前存在安全隐患、配套设施布点以及车辆认证监管等问题,汽车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共享汽车的运行模式。相信在来来,汽车共享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传统出行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及环境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弹性需求下的组合出行模型与求解算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弹性需求下的组合出行行为,利用网络均衡理论和超级网络方法,给出了弹性需求下组合方式出行的混合网络均衡条件,提出了与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设计了求解模型的算法,并用一个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模型求解结果和算法收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人们的组合出行行为。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交通行为的理解,有助于合理规划与布局停车换乘设施以及协调发展多种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