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船舶螺旋桨静平衡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结果的精度低及大型转子的静平衡检测难度大等难题,研究设计了新型船用螺旋桨静平衡在线检测系统,依据力矩平衡原理,利用传感器及软件算法检测出各桨叶的不平衡重量。通过对系统原理和结构的认真分析,推出了折算螺旋桨静不平衡质量的算法,并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阐述。从现场实验数据得出,该静平衡在线检测系统能高精度的测出桨叶的静不平衡质量,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船舶螺旋桨质量大和静平衡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开展技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检测装置.采用力矩平衡原理对该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螺旋桨不平衡量检测算法,并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软件计算出不平衡质量.同时,提出磨削分解算法,通过该算法能快速计算出待磨削桨叶的打磨量,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为船舶螺旋桨和大型盘状转子类构件的静平衡检测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螺旋桨作为船舶关键件之一,其静平衡性直接影响船舶整体性能。大型船用螺旋桨由于质量大、搬运拆装繁琐,静平衡检测难度较大。本文针对大型船用螺旋桨静平衡检测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一种新型检测装置及检测算法。在克服传统定位弊端的基础上,提高了大型船用螺旋桨的静平衡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对于提升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水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存堂  胡红波  刘志勇 《船舶工程》2011,33(2):41-43,52
介绍了为某企业所开发的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螺旋桨液压静平衡计算机检测系统,依据电子秤的称重原理设计而成,在对其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求取螺旋桨静不平衡质量的差值算法,并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其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测量出螺旋桨各桨叶的静不平衡质量,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对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结果的精确化以及提升大型转子的静平衡检测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他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该系列静平衡仪的特点:1)只需一次装配即可完成检测、铲磨、修理等多道工序;2)静不平衡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船》2021,(1):28-28
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它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船》2021,(2):58-58
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它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船》2020,(2):16-16
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它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修船》2014,(5):28-28
<正>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他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2020,(1):25-25
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配套产品研制。2002年研制了我国首台100吨级螺旋桨静平衡仪,成功应用在VLCC船舶建造上,填补了国内超大型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的空白。经过所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使该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生产,目前已有从1吨级到150吨级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其广泛应用于螺旋桨的制造和修复,也可用于其它大型旋转体的静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创新地提出了将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应用于对舵桨的水动力性能和强度校核的联立求解中。应用此方法,对舵桨在不同航速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航速下舵桨产生的推力和扭矩,总结出桨叶推力、扭矩、敞水效率随进速变化的规律;同时又以流体计算的结果作为强度计算的载荷条件,对舵桨强度进行校核,从而保证了舵桨满足强度需求。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的使用为舵桨性能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的螺旋桨几何外形和载荷分布,为解决其强度校核问题,首先,采用单向流固耦合CFD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螺旋桨的结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文献推荐的安全系数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然后,采用此方法对设计的调距桨在设计工况和系柱工况进行强度校核,同时与校核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和现有的强度校核规范相比,此方法能提供更多的调距桨结构强度信息。该方法是先求解RANS方程来获取桨模表面的水动力压力系数,然后划分实桨的有限元模型,再把压力系数插值到有限元网格节点上计算得到实桨表面的水动力载荷,同时施加离心力,求解得到最大等效应力和应变,从而计算得到安全系数,可为调距桨的强度研究提供一种数值计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螺旋桨三维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勇  夏雨 《船舶工程》2006,28(1):21-24
螺旋桨的桨叶是一个含有规则曲面的零件,其三维建模过程比较复杂.文章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螺旋桨建模方法,根据生成的三维模型,该方法还可以检查螺旋桨外形特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陆金铭 《船舶工程》2007,29(6):46-49
首先建立了增压柴油机一系列平衡点的综合函数,它综合有关部件的静态特性,经过离线的迭代运算,事先求得;然后建立发动机本体、涡轮增压器、调速器及船桨运动微分方程;在Matlab Simulink下建立增压柴油机准稳态非线性仿真模型,研究静态平衡条件受到破坏时,具有代表意义参数的动态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准稳态非线性的建模方法符合大扰动下仿真的实时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应用导轮装置可将常规螺旋桨尾流能量转换为推进功率的原理,给出了以升力线理论为基础的导轮设计方法。为了检验给出理论公式的实际设计效果,对一条2000t的综合节能船作了螺旋桨/导轮组合推进装置的设计,在空泡水筒内进行了单独螺旋桨和螺旋桨加导轮组合装置的对比模型试验。为了探讨螺旋浆加装导轮后尾流场的变化,在对比模型试验中,用一维大功率激光测速仪进行了尾流轴向和切向速度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螺旋浆加装导轮装置后,确可减少尾流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给出实例中的螺旋桨效率达10%,与理论设计预估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6.
大侧斜螺旋桨强度校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侧斜螺旋桨复杂的几何外形和载荷分布,为准确解决其强度校核问题,介绍了两种螺旋桨强度校核方法,传统的悬臂梁法和有限元法。前者视桨叶为变截面的悬臂梁,按正车最大航速时的静态负荷来进行校核;采用有限元法在全速正车和紧急倒车状态时计算叶片的应力应变,重点介绍了紧急倒车过程中作用在桨叶上最大水动力载荷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校核同一螺旋桨强度的结果,指出有限元法更适合用于大侧斜螺旋桨的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7.
螺旋桨的桨叶是一种典型的复杂自由曲面.论文探讨了螺旋桨建模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坐标转换法和缠绕法.坐标转换法通过坐标转换公式,求出螺旋桨曲面型值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缠绕法利用二维桨叶切面图生成三维曲面.在此基础上,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模型桨进行了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良好吻合,验证了两种建模方法的精确性,同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8.
高慧  熊高涵  张照钢 《船舶工程》2016,38(10):68-71
本文采用基于RANS方程的 湍流模型,对No.19A+KA导管螺旋桨的敞水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误差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该桨为母型,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对加上毂帽鳍的螺旋桨节能性能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毂帽鳍使从螺旋桨出来的毂涡减少,消除毂涡引起的诱导阻力,提高了螺旋桨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可调桨桨叶在受到重大损伤经焊补修复后对桨叶螺距和可调桨静平衡的检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适合可调桨修理专用的检测装置,成功地消除可调桨所存在的螺距和静不平衡量偏差超差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可调桨修理的检测精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