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C)已强制执行,它是迄今为止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安全及防污染方面所制订的最为严厉的规范。其“适航管理”概念的引入必将对承运人适航义务的认定产生重大的影响,承运人提单下责任也因此而加重  相似文献   

2.
ISM规则对船舶适航标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SM规则的实施将严重影响现行海事法,特别是船舶适航规范方面。规则扩大了适航概念,将船舶安全管理作为船舶适航和船员技能的组成部分,新的适航概念的引入必将对承运人的适航义务认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ISM规则,承运人谨慎处理的义务有被重新认定之趋势,对于未按照ISM规则标准经营船舶的承运人,法院极有可能判定他未尽适航之责或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  相似文献   

3.
何静 《中国水运》2007,7(5):255-256
适航义务是提单项下承运人的基本义务,对适航义务的违反将导致承担适航责任。本文主要分析了适航责任的构成以及承担适航责任时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并且在最后论述了适航责任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关系,以期能更深入了解适航责任。  相似文献   

4.
林颖 《中国水运》2007,7(12):265-266
适航责任是承运人的"最低法定义务"之一.《海牙规则》要求"一、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船舶适用于航行;二、船员的配备、船舶装备和供应适当;三、船舶要适合货物的安全运送和保管."我国《海商法》第47条规定"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妥善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并使货舱、冷藏舱、冷气舱和其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载运和保管货物."本文拟通过案例"FJORD WIND"对船舶适航标准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妥善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并使货舱、冷藏舱、冷气舱和其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载运和保管货物”。由此可见,承运人在“开航道和开航当时”是法律规定保证船舶适航的时间范围,承运人对开航以后发生的船舶不适航不承担责任,所以如何准确,合理地界定“开航当时”,对于确保运输双方的责任与权利有重要的意义。对如何认定“开航当时”的时间标准,在学术界历来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试图从船舶操纵技术与海运实务出发,从分析船舶“在航”与“非在航”状态的角度出发,对“开航当时”时间界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起海上货物运输纠纷案,中心问题是海运中承运人的责任问题。海上运输纠纷是最常见的海事纠纷之一。要正确处理此类纠纷首先要明确法律中规定的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的基本义务,其中,使船舶适航是承运人的一项基本义务,现来看一下有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杨婵 《航海》2013,(6):13-15
在没有合同依据及交易惯例参考情况下,积载是由法律分配给承运人的义务;承运人可以通过约定FIOST条款等合同安排排除部分积载义务,但仅可排除与违反管货义务相关的一些损害后果,如装卸工人的野蛮操作而导致的货损等,不能排除与船舶适航义务相关的责任.因积载是与船舶适航紧密相关的重要一环,承运人仍应对与适航义务有关的积载问题负最终责任.[案情]原告(反诉被告):中国上海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外代)被告(反诉原告):南通江海通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海通公司)  相似文献   

8.
朱宇 《中国水运》2007,7(7):255-256
长期以来,船舶适航一直是海上保险中的重要默示保证,其对于船舶保险和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合同的履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探究承运人的船舶适航责任,有利于更深入地解决由此引发的各项矛盾,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开航当时”在航海中是用来界定承运人承担适航义务的时间范围.因此如何界定“开航当时”对于确定承运人的适航责任及货损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界,对于如何界定“开航当时”的时间点历来存有争议.本文试图从船舶的实际操纵过程及航海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何正确、合理地界定“开航当时”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伟明 《中国水运》2002,(12):24-24
船舶适航问题不仅涉及船舶机器设备等有形物体,同样涉及船员是否合格足数问题.依<海牙规则>第3条第1款的规定,适当地配备船员是承运人的适航义务之一.我国<海商法>第47条对此也作了同样规定.  相似文献   

11.
姚鹏 《世界海运》2002,25(4):36-36,38
海难是承运人对货损主张免责最常引用的抗辩,共有3种形式,本文分别予以区分和界定,并对其构成的基础加以分析,认为船舶适航是构成海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李爱云 《集装箱化》2009,20(1):34-37
为明确甲板箱运输责任问题.对甲板箱和传统法律框架下的甲板货进行比较,分析集装箱提单甲板货选择条款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承运人对甲板箱负有的义务,认为应当根据承运船舶的实际情况判断甲板箱是否属于传统法律意义上的甲板货。在运输甲板箱的情况下,承运人仍然应当克尽职责使船舶适航,妥善管理货物,并遵从托运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因为船员在编制航行计划时没有把航海通告(NM 6274(P)/10)中关于厦门港航道外水深不可靠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标识和提醒,英国海事高等法院(2019)和上诉法院(2020)都判决CMA CGM LIBRA船东在船舶开航之前和开航当时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且船舶不适航是导致船舶搁浅的原因,因此承运人无权请求货方分摊共同海损。该判例完全改变了业内此前对船舶不适航的认识,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由于航行计划缺陷导致船舶不适航可能成为业内和司法界的普遍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是承运人的法定义务。然而如何认定船舶是否为在航船,在司法实践中却有不小的争议。此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一些主要观点的分析,来解决船舶开航当时的法律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大鹏 《世界海运》2002,25(4):34-35
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是承运人的法定义务。然而如何认定船舶是否为在航船在司法实践中却有不小的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一些主要观点的分析,来解决船舶开航当时的法律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5,(4)
<正>船舶超载是指船舶装载后未能保留最小干舷,船舶没有保留足够的储备浮力。船舶是否超载应以船舶的实际排水量是否超过核定的满载排水量作为判断标准,船舶装载货物总重超过参考载货量不能作为认定船舶超载的依据。船舶超载违反了承运人适航义务中有关船舶载货的要求,构成不适航。但船舶碰撞造成的货损纠纷是一般侵权纠纷,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方承担货损责任以其行为与货损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船舶智能化的推进,无人船的商业化运用已可预期,当无人船进入水上运输市场后,应明确航海过失免责是否适用于使用无人船载运货物的承运人、无人船的岸基操作员,以及适用航海过失免责对岸基操作员和无人船的要求。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横向比较法,经分析得出无人船仍需要人的参与,航海过失免责规则将长期存续。分析结果表明:航海过失免责应适用于使用无人船载运货物的承运人和无人船的岸基操作员;岸基操作员应具备相应的适任能力,无人船应当适航;具体的适任要求和适航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需不断修订。  相似文献   

18.
在航运实务中,为保证船、货双方的合法权益,船货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公约、法规。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妥善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并使货舱、冷藏舱、冷气舱和其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载运和保管货物。”由此可见,承  相似文献   

19.
ISM规则(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的船舶强制实施,它给海上运输的各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笔者就规则对船舶适航内容的增加、对船东适航保证要求的提高以及对传统适航中各方责任分担的改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指出由规则的实施,在使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过分增加了船东的适航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20.
单红军 《世界海运》1999,22(4):20-22
ISM规则已地1998年7月1日如期实施。ISM规则作为船舶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其管理的程序化,文件化和规范化,是对传统船舶安全管理的一次质的飞跃,从已有的导致ISM规则产生的案例中不难发现,ISM规则改变传统船舶安全管理模式使船东受益的同时,也给船 东依据现行海事法律享有的权利带来一定的冲 承运人丧失单位现任限制和海事索赔责任限制权利的条件为主线,探讨ISM规则对船东作为承运人时其依据行现海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