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210例(成人137,儿童73)尸体对腹腔动脉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表明: 1.起始高度:在T_(12)椎体下1/2—L_1椎体上1/2之间,儿童比成人高半个椎体。 2.长度:成人平均值为1.01±0.03厘米,儿童为0.72±0.03厘米。 3.口径:成人平均值为0.82±0.02厘米,儿童为0.44±0.02厘米. 4.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35±0.03厘米。 5.其主支起始的顺序:胃左动脉为第一支者占80.48±2.73%,其次为脾动脉和肝动脉。 6.有膈下动脉者占35.23±3.29%,未发膈下动脉者,占64.77±3.29%。 7.类型:Ⅰ型(胃、肝、脾动脉干)占91.43±1.93%为常见型,其余为少见或罕见型。  相似文献   

2.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手术中的解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的解剖意义。方法对102例甲状腺腺叶手术切除患者(共145侧甲状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上甲状旁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按照PELIZZO分度标准对ZT进行分级,按YUN等报道的方法对RLN与ZT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结果 ZT发生率为85.5%(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0级以上数量与0级对比有明显差异;ZT的出现与术后声音嘶哑、SP是否显露具有相关性;ZT级别越高,A型数量越多;ZT级别越低,D型数量越多。结论 ZT可以作为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的定位与解剖标志,以避免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和上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 1 5 0例受检者分甲状腺癌 ( 5 8例 )和甲状腺良性结节 ( 92例 )两组 ,以患侧 /健侧摄取比值 (UR)为定量指标 ,观察其 5min和 60min摄取比值变化。结果 甲状腺癌组动脉血流灌注异常增高占 74 1 3% ,而良性结节组仅为 31 .5 2 % ;甲状腺癌组 5min和 60minUR值分别为 1 86± 0 65和 1 63±0 49,而良性结节组分别为 0 81 3± 0 1 8和 0 82 7± 0 1 6,两组两时相UR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T4a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纳入T4a的甲状腺癌病例303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受侵器官、手术方式、生存时间等。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使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 在入组的303例患者中,共计53例患者失访,1年总生存率为98.4%(246/250),3年总生存率为97.0%(224/231),5年总生存率为90.2%(92/102)。其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94例,失访13例,1年总生存率为100%(81/81),3年总生存率为98.7%(77/78),5年总生存率为97.4%(38/39)。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食道受侵151例,失访31例,1年总生存率为96.7%(116/120),3年总生存率为95.3%(101/106),5年总生存率为82.2%(37/45)。在生存曲线分析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组较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或食道等器官受侵组在总生存时间上存在优势。结论 T4a期甲状腺癌如果有手术机会,应该首选手术切除,通过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chemiluminescenceimmunossay ,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globulin ,anti 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idperoxidase,anti TpoAb)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比较。 方法 经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证实 ,37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3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及 36例其它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及库兴氏综合征 )和 35例正常人用CLIA和RIA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的Anti TgAb和Anti Tpo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CLIA和RIA两种方法的批内变异 (CV % )分别为 3.0 %和 10 .0 % ,其批间变异 (CV % )分别为 3.9%和15 .0 %。② 35例正常人的Anti TgAb水平CLIA法的 x±s为 ( 2 5 .9± 9.6 )U·mL-1;RIA为 ( 11.2± 2 .8) % ,Anti TpoAb水平CLIA法为 ( 31.4± 6 .7)U·mL-1;RIA为 ( 8.7± 3.0 ) %。③经病理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其用CLIA法测定Anti TgAb为 2 92 .6± 334.1(n =17) ;RIA为 ( 5 6 .4± 11.2 ) % (n =2 1) ,而Anti TpoAb的CLIA法为 5 0 4 3.3± 3196 .1(n =17) ;RIA为 ( 35 .4± 6 .9) % (n =2 1)?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了80例腹股沟部旋髂浅动、静脉与腹壁浅动、静脉。二、旋髂浅动脉单干起始占52.5%,外径平均值1.64±0.08毫米;共干起始占42.5%。不论单干或共干,绝大多数发自股动脉,而且以外侧壁为主。动脉缺如者占5%。动脉距韧带平均距离21.05±1.90毫米,距交点为22.48±2.58毫米。三、腹壁浅动脉单干起始占41.25%,共干起始占43.75%。其起始部位不如旋髂浅动脉恒定。双腹壁浅动脉占1.25%。动脉缺如者占15%。动脉距韧带平均距离28.59±2.80毫米。四、旋髂浅,腹壁浅二动脉共干起于股动脉者,其外径为1.96毫米,距韧带21.44毫米,距交点23.95毫米。五、旋髂浅静脉单干注入占63.75%,借合干注入占32.5%,呈二支分别注入占1.25%。该静脉缺如占2.5%;其外径为2.79±0.16毫米,距韧带38.10毫来,距大隐静脉入口34.59毫米。六、腹壁浅静脉单干注入占55%,合干注入占23.75%,呈二支注入占20%。该静脉缺如者占1.25;其外经为2.75±0.22毫米,距韧带34.59毫米,距大隐静脉入口3.59毫米。七、对动脉的起始、口径、距腹股沟韧带距离及存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正常和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及同步钙瞬变的影响。方法 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 ,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测定仪 ,在基础刺激 (S1)同时给予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S2 ) ,以F3 60 /F3 80 反映细胞钙瞬变 ,观察细胞收缩幅度和细胞钙瞬变的变化。结果 健康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6 .5 5±5 .4 9)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7.4 3± 7.0 8)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 (19.74± 9.0 8) % (n =10 ) ;细胞收缩过程F3 60 /F3 80幅值增加 (2 5 .79± 6 .88)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2 9.4 7± 9.2 5 ) %和 (2 2 .5 2± 7.81) % (n =10 )。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5 .5 3± 5 .31)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0 .6 0± 3.0 2 )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2 3.32± 8.2 6 ) % (n =6 ) ;F3 60 /F3 80 幅值增加 (16 .82± 7.0 3)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16 .2 7± 5 .91) %和 (10 .32± 2 .4 6 ) % (n =6 )。结论 适宜的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强健康和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舒缩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减少误诊 ,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的患者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76例 ,合并甲状腺危象 2 1例 ,占全部患者的 2 .4 %。男 6例 ,女 15例 ( 1∶2 .5 ) ,年龄 18~ 6 5岁 ( 38.6 1± 13.6 1) ,病程 2个月~2 0年 ( 4 .5 4± 5 .2 1) ,有 2例为反复复发患者 ;6例合并糖尿病 ,其中 4例同时存在DKA。 2 0例有明确诱因可查 ,其中感染 7例( 4例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例有粒细胞减少症 ) ,5例为甲亢心心衰加重 ( 1例与感染并存共同诱发 ) ,2例为脑梗塞 ,放射治疗 2例 ,手术 2例 ,外伤 (骨折 ) 1例 ,妊娠分娩 1例。入院前有典型甲亢症状的 16例 ,入院时 (开始按甲状腺危象处理时 )体温升高者 17例 ( 38~ 4 1℃ ) ,体温正常者 2例 ,体温不升者 3例。 2例伴谵妄状态 ,淡漠 4例 ,昏迷或昏睡者 6例。并黄疸 3例。心率 90~ 190次·min-1( 15 7± 2 4 .14 ) ,BP :72~ 180 / 30~ 10 0mmHg。合并心律不齐 11例 ,有明显脱水征者 6例 (后有 4例证实合并DKA) ,右侧肢体偏瘫 2例 ,肌力 1~ 4级 ,合并周期性麻痹 1例 ,同时存在甲亢心 7例。根据协和内分泌  相似文献   

10.
1.用血管造影法和腐蚀法对110例狗心左室乳头肌动脉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分布特点计论了冠状动脉阻塞时对乳头肌可能产生的影响。2.前、后主要乳头肌均为附着型。前乳头肌平均长1.96厘米,宽1.10厘米。后礼头肌平均长2.04厘米,宽1.2厘米。3.前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由前降支供应)最多,占71%,Ⅱ型(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支)次之,占18%。后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左旋支的分支)最多,占91%,其中65%来自左室后支。4.乳头肌内部血供特点:(1)均来自直走型动脉支;(2)均呈节段性分布。每肌接受2—9支,5,6支最多;(3)动脉支在肌内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4)动脉的排列形式以混合型最多;横行型次之;(5)动脉支在乳头肌心内膜下层吻合成心内膜下丛,中上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脉线上初级传入神经参与跨脊髓节段信息传递的成分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在 6 7只大鼠胸 9~ 1 2 (T9~1 2 )脊神经背侧皮支上分离细束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 1 47个A类初级传入纤维 (包括Aβ 和Aδ 两类 )的放电及其相关特性 ,电刺激相邻节段神经干后传入放电的改变。结果  1 3个Aβ 类单位的平均传导速度为 (3 3 84± 1 46 )m/s;全部为快适应单位 ,平均电刺激阈值 0 2 7mA ,5 4 6 % (7/1 3 )的单位有低频自发放电 ,每 3 0s平均放电数为 1 3 1±0 2 0 ,跨节段电刺激后 ,放电无明显改变。 1 3 4个Aδ 类单位的平均传导速度 (1 3 5 1± 0 78)m/s,其中快适应单位 5 5个 ,慢适应单位 79个 ;平均电刺激阈值 0 2 2mA ,跨节段电刺激后 ,两种适应单位中被兴奋单位所占比例差异显著 ,P <0 0 0 5。 41 1 % (5 5 /1 3 4 )的Aδ 单位有散在而不规律的自发放电 ,每 3 0s平均放电数 0 73± 0 1 4。跨节段电刺激后 5 6 0 % (75 /1 3 4 )的单位放电迅速增加 ,在电刺激后 3 0s内达高峰 ,0~ 3 0s、3 0~ 6 0s、6 0~ 90s的平均放电数分别为 2 5 4±0 85、1 87± 0 5 2、1 49± 0 41 ,显著高于跨节段电刺激前 (P <0 0 0 1或 0 0 5 )。结论 A类初级传入纤维参与了外周末梢之间的跨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癌动脉的收缩功能。方法取结肠癌癌患部位动脉、癌旁10 cm处动脉、非癌患者动脉,用动脉张力描记法记录血管活性物质收缩血管的量效曲线。结果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正常人结肠动脉的最大收缩(Emax)和最大收缩浓度的负对数(pD2)分别为(97±19)%和5.94±0.17;结肠癌动脉NA收缩的Emax和pD2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和正常人结肠动脉(P<0.05)。ETB受体激动剂S6c在结肠动脉不引起收缩。ET-1对正常人结肠动脉收缩的Emax和pD2分别为(106±7)%和8.85±0.17;ET-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Emax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pD2与癌旁动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受体和ETA受体是结肠癌动脉的主要缩血管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 ,即 :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 1/3(M区 )及下 1/3(P区 )进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 ,之后行组织连续切片 ,光镜下观察M区和P区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房室交界区中不同部位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特性 :AVN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 182± 17)ms]分别长于M区、P区及普通房肌细胞的APD90 [( 16 0± 9)ms,( 15 7± 8)ms ,( 15 1± 10 )ms ,P <0 .0 5 ]。普通房肌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90± 6 )ms和 ( 70± 7)ms]分别短于AVN、M及P区过渡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12 8± 13)ms和 ( 10 9± 12 )ms ,( 114± 9)ms和 ( 93± 8)ms ,( 10 6± 6 )ms和 ( 87± 6 )ms ,P <0 .0 1]。此外 ,在APD50 和APD3 0 上 ,AVN与P区的细胞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区可见一大束疏松平行排列的过渡细胞束 ,为房室结后延伸。P区可见一些过渡细胞束分别来自冠状窦口前方、下方和左房后壁。结论 房室交界区不同区域细胞间存在复极异质性。M区和P区的过渡细胞束可能与慢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碘营养状态下克汀大鼠脑内T45’ 和 5 脱碘酶活性变化 ,探讨低碘和高碘所致甲状腺功能障碍和甲状腺肿大的机理。方法 利用低碘饮食复制了Wistar克汀大鼠模型。取第 2代缺碘动物 ,自分娩之日起 ,分别给每窝母鼠和其哺乳的仔鼠供应不同含碘量的饮水以补给不同量的碘 ,并依次分 4组。选用 2 0日龄的仔鼠进行实验。对 4组动物模型甲状腺功能状态及脑T45’ 和 5 脱碘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①甲状腺功能比较 :血清TT3 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FT3 浓度低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4 .0 % (P <0 .0 5 ) ;作为甲功重要指标的TT4和FT4在低碘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3.5 % ;适碘组与正常组相比 ,TT4和FT4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 ;高碘组除了FT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 ,其TT4和F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仅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6 1.86 %和 6 2 .0 %。②脱碘酶活性比较 :低碘组脑T45’ 脱碘酶活性 1.95± 0 .32T3 ng/( μgT4·h-1·g-1组织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5 9± 0 .2 3T3 ng/( μgT4·h-1·g-1组织 ) (P <0 .0 5 ) ,低碘组脑 5 脱碘酶活性 1.38± 0 .2 1rT3 ng/( μgT4·h-1·g-1组织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00例(男女各半)成人下颌骨,主要结果如下: 一、下颌支外侧隆凸或嵴出现者占89%,缺如者占11%。二、外侧隆凸或嵴位于下颌孔上方的距离:男性平均8.00±0.19(0.25~16.5)毫米,女性平均8.70±0.22(0.5~18.45)毫米。男性该隆凸或嵴位于下颌孔前方的距离平均2.97±0.17(0.10~6.40)毫米,后方平均2.20±0.61(0.15~5.40)毫米;女性者位于下颌孔前方的平均3.20±0.29(0.30~6.80)毫米,后方的平均1.996±0.89(0.75~3.90)毫米。外侧隆凸或嵴位于下颌孔前上象限内者占71.5%三、本文提出,手术切口若位于距外侧隆凸10毫米以外者,大都(70.22%)可以避免伤及下颌孔内的血管神经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 (Mox)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只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观察期末 ,测量左心室重 体重 (LVW BW )、左室胶原分数(CVF)、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 (PVCA)、肌间动脉中膜厚度 (AMT)及左室组织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Mox+SHR组不仅LVW BW明显低于SHR组 [(3.4 6± 0 .13)mg·g- 1 vs(3.96± 0 .18)mg·g- 1 ,P <0 .0 1],CVF低于SHR组 [(0 .0 86± 0 .0 18)vs(0 .0 4 6± 0 .0 15 ) ,P <0 .0 1],PVCA少于SHR组 [(0 .6 9± 0 .11)vs(1.34± 0 .2 9) ,P <0 .0 1],AMT薄于SHR组 [(7.97± 0 .73) μmvs(11.91± 1.16 ) μm ,P <0 .0 1],而且c myc表达量也低于SHR组 [(0 .74±0 .16 )Avs(1.2 4± 0 .2 1)A ,P <0 .0 1]。结论 盐酸莫索尼定能够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室肥厚 ,对c myc基因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机械性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对 1 0例正常 2 1 0~2 4 0 g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厚度和第V层神经元深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三组不同的横切深度 (每组用SD大鼠 8只 )。在立体定位下进行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 ,观察动物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 7d后取脑进行切片和染色 ,对横切深度进行测量 ,并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 2 1 0~ 2 4 0g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厚度为 ( 1 85± 0 1 2 )mm ;第V层神经元深度为 ( 1 1 7± 0 0 5 )mm。对同一预定深度所获的实际深度之间最大相差 1 60 μm。三个损伤组实际深度与预定深度差值的绝对值 |d|分别为 ( 5 0 1 7± 2 6 2 0 ) μm、( 4 6 68± 32 84)μm和 ( 4 8 70± 2 9 76) μm ,最大 |d|值为 90 μm。在损伤深度分别为 2 0 0 μm、40 0 μm和 60 0 μm时 ,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 ( 4 2 5 5± 5 1 0 ) %、( 68 96± 5 2 1 ) %和 ( 74 5 2± 5 37) %。结论 该模型模拟了多种脑白质病变导致轴突损伤的共同特征 ,重复性好 ,是进行脑轴突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