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 ,从侧面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及治疗的时机。方法 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 38例 ,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ALB、GLB、A/G的变化 ;动态观察了中期和晚期重型肝炎各 1例几次人工肝治疗前后BIL T、ALT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明显的下降 (P <0 .0 1) ,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 ,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 ,白球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P <0 .0 1) ;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不同 ,中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BIL T和AL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呈胆酶分离现象 ,虽每次治疗后血清BIL T水平明显下降 ,但随后出现反弹 ,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ALSS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而晚期重型肝炎较差 ,对于重型肝炎应尽早应用ALSS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8周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 ,且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肝炎 (中度 ) >慢性肝炎 (轻度 )。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 8周后 ,其血清IL 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ALT与IL 6呈明显正相关 ;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 ,其HBeAg、HBV DNA转阴率为 43.3%、46.9% ,转阴组IL 6、IL 8水平接近正常 ,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 (P <0 .0 5)。结论 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排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肾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与肾活检在移植肾排异中的作用 ,评估无创性CDFI对移植肾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CDFI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 ,对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图、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 (S/D)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排异组的RI值为0 .77± 0 .0 5 ,PI值为 1.4 7± 0 .33,S/D为 4 .0 1± 1.33;慢性排异组的RI值为 0 .72± 0 .0 7,PI值为 1.2 2± 0 .5 1,S/D为 2 .90± 1.0 1,两组RI值、PI值、S/D明显高于正常组 (RI值 0 .5 7± 0 .0 7;PI值 0 .87± 0 .2 8;S/D为 2 .33± 0 .4 2 )。手术后早期急性排异患者CDFI可靠评价移植肾低灌注 ,RI <0 .72。结论 CDFI监测移植肾后的排异反应快速 ,准确无创 ,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负压治疗对犬缺血肢体自由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负压治疗 (NP)对实验性缺血组织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切断犬股动脉分支 ,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 ,在两周内复制出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动物模型 ;对动物模型进行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采集模型建成及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样 ,分别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缺血后 ,LPO含量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显著下降 ,二者与缺血前正常时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5 .5 94± 10 .75 3)vs.(2 4 .80 0±9.0 11) μmol·L-1,P <0 .0 5 ;(10 3.90 0± 4 5 .82 1)vs.(15 7.2 5 2± 17.4 5 1)kU·L-1,P <0 .0 1];经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LPO含量明显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升高 ,可恢复到模型建成前水平。对照组未经负压治疗 ,患肢静脉血中测得的LPO含量持续升高 ,SOD活性持续下降 ,与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4 0 .0 0 0± 12 .5 4 3)vs.(2 4 .6 6 0± 4 .396 ) μmol·L-1,P <0 .0 1;(114 .4 94± 2 8.70 2 )vs.(16 6 .0 4 0± 34.72 1)kU·L-1,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后 ,局部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 ,引起或加重组织损伤 ;肢体负压治疗可明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改善局部代谢状态 ,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简称急肝 )的病原类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别应用ELISA和PCR法对 30 6例急肝患儿的血清学标志及核酸进行测定。结果 甲、乙、丙、戊和未定型分别占 88 2 %、3 3%、2 9%、0 9%、2 9%。重叠感染率为 1 9 6 % ,重叠感染组与单独感染组相比较 ,两组ALT、AST、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元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临床类型以黄疸型多见 (88 2 % ) ,重症型及淤胆型发生率较低 ,甲型中 31 1 %有不洁饮食史 ,乙型中均有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 ,丙型中均有手术输血史。结论 菏泽地区小儿急肝仍以甲型最多 ,戊型最少 ,住院者多有黄疸 ,但重症肝炎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双骨胶囊”治疗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5~ 6月龄SD雌性大鼠 ,以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后 ,给予含硼中药“双骨胶囊”进行治疗。用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等实验技术 ,观察“双骨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双骨胶囊”治疗后 ,大鼠的平均骨小梁数 (6 1 0±0 88)、平均骨小梁宽 (75 74± 1 8 3 9)、骨小梁面积百分比 (2 4 0 1± 6 1 4)等指标增加 ,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 (4 3 3± 0 82 ,41 96± 1 1 6 9,1 6 1 6± 3 0 3 ;P <0 0 5 )。结论 “双骨胶囊”可增加骨量 ,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小诺米星药物动力学 ,并获药动力学参数。方法 对 8例新生儿患者按 4mg/(kg·d)静脉点滴小诺米星 ,用药后 0 .5、1、2、4、6、8、1 0h各静脉采血 0 .5~ 1mL ,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用 3P87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小诺米星在新生儿体内呈二室开放式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 :平均血药峰浓度 (Cmax)为 (3.86± 1 .2 )mg/L ,消除半衰期(T1 / 2 β) (5.32± 1 .8)h ,清除率 (CL)为 (0 0 8± 0 .0 3)mg/L ,曲线下面积 (AUC)为 (2 9 7± 1 0 47)mg/(L·h) ,1 0h血药浓度为 (1 0 2± 0 .41 8)mg/L。结论 药动学参数与儿童、成人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小诺米星在新生儿血液和组织中作用较持久 ,建议每日一次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单剂量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 30 0mg ,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 3P97程序拟合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T1 / 2 β分别为(1 4.76± 2 .77)h和 (1 4.92± 3.1 2 )h ,Tmax分别为 (1 .38± 0 .2 3)h和 (1 .63± 0 .2 3)h ,Cmax分别为(8.37± 0 .66)mg/L和 (8.2 3± 0 .63)mg/L ,AUC0→∞ 分别为 (91 .84± 1 1 .90 )h·mg/L和 (88.55± 1 0 .70 )h·mg/L。经统计学分析 ,两制剂的Cmax和AUC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3.75± 5.58) %。结论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26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3例)和对照组(43例)。冠心病组按冠脉狭窄积分又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3例);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酶法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胆红素。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2.30±3.84)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07±1.4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8.23±2.82)μmol/L;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为(14.59±4.3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66±1.5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9.93±3.33)μmol/L。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降低(P<0.05)。冠脉积分与胆红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胆红素r=-0.263,P<0.05,与直接胆红素r=-0.187,P<0.05,与间接胆红素r=-0.261,P<0.05)。冠脉狭窄三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②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透析方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延迟恢复(DGF)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 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 DGF 患者时血压、细胞因子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 4.85%,肾功能恢复时间(9.1±4.3)d,术后感染发生率 9.52%,均较血液透析(HD)组低[低血压发生率 7.8%,肾功能恢复时间(21.4±7.6)d,术后感染发生率 20%];腹膜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6.25%,肾功能恢复时间(15. 5±6. 7) d,术后感染发生率 37. 5%,后两项指标高于 HVHF 组; HVHF 组治疗后,TNF- α、IL- 1β和 IL- 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DGF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关系。方法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22例FD患者进行胃内pH和Bilitec 2000同步监测,并对FD患者DGR症状进行评分,研究DGR症状与胃内pH≥4及胆红素吸光值(Abs)≥0.14总时间百分比的关系。结果FD组餐后期pH≥4时间(%)和Abs≥0.14时间(%)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5.78±22.54和23.69±17.26,45.12±25.31和23.97±18.54,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夜间胃内pH≥4和Abs≥0.14出现例数(%)、总持续时间(min)、反流次数、反流>5 min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上腹痛症状评分(SS)与胃内pH≥4总时间%存在相关关系,r=0.678,P<0.01;呕吐胆汁SS与胃内Abs≥0.14总时间%存在相关关系,r=0.495,P<0.05。结论DGR在FD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方法以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32例女性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2名健康女性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利用HOMA公式计算HOMA-IR及HOMA-β细胞分泌功能,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4.58±0.61vs.4.62±0.56,P>0.05),但在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的同时(12.13±4.32vs.8.84±2.19,P<0.01),HOMA-IR(2.38±0.62vs.1.62±0.42,P<0.01)及空腹HOMA-β细胞分泌功能(232.68±32.24vs.161.78±12.17,P<0.01)明显增加。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空腹胰岛素分泌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清的代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生物人工肝 (BAL)并探讨其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代谢作用。方法 两步法分离 ,旋转振荡法培养的乳猪肝细胞球形聚集体置入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外间隙内构建成新型BAL。应用此型BAL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稀释血清进行 3h的体外灌流实验。每隔 0 .5h、灌流前及灌流后分别检测灌流血清的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结果 绝大多数肝细胞在培养 2 4h后都形成了球形聚集体且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循环灌流3h后 ,与无细胞的空白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旋转振荡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球形聚集培养肝细胞的方法。此型BAL有可能为临床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PHSA)。HBeAg阳性的患者受体滴度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的患者(HBeAg阴性),P<0.01。其PHSA几何平均滴度和阳性率分别为:30例正常人2.2±1.42(3.3%);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6.9±7.2(80%);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43.73±41.5(73%);17例急性乙型肝炎10.8±9.4(58.5%);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7.5±16.8(25%)。本文结果说明,检测HBsAg颗粒上的PHSA受体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区别上是一项有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抵抗素、血脂及有关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抵抗素、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内环境紊乱中的变化情况。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2DM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抵抗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①2DM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为(8.85±3.21)mmol/L,空腹胰岛素平均为(11.12±4.54)mU/L,抵抗素平均含量为(23.06±9.34)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2DM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5.51±1.37)mmol/L、(2.48±1.60)mmol/L和(28.49±41.18)mg/24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环境的紊乱,其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抵抗素,并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  相似文献   

18.
饮食结构变化诱导SD大鼠肥胖及血压变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饮食结构变化对正常大鼠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以脂肪占热卡53%饮食喂养5、10周,观察实验大鼠收缩压、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和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等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周组(105.506±4.634)mmHgvs.(100.060±4.773)mmHg,P<0.05;10周组(108.555±3.948)mmHgvs.(101.485±4.223)mmHg,P<0.01];高脂组大鼠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及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大鼠收缩压(SBP)随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增加而升高;大鼠血FFA与SBP、腹部脂肪占体质量的百分含量(Vfat%)、FINS、FPG、TG等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正常大鼠肥胖、代谢紊乱及血压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能为其糖脂代谢紊乱与血压升高的联系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