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最优压力的CVT多片湿式离合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理论和方法设计了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依据最优理论方法确定在不同工况下湿式离合器摩擦片间最优的压力变化规律,对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进行控制.台架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原来压力按线性变化的PID控制,新的控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驾驶员的起步意图和路况,较好地解决了湿式离合器起步时接合平稳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控制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的关键问题--离合器的控制进行了研究.为缩短起步时间和保证两个离合器片的寿命基本相同,起步控制时采用两个离合器同时接合,使变速器的1挡和2挡同时挂上的办法,当1挡离合器的滑转率下降到某一阈值后,2挡离合器开始慢速脱开,而1挡离合器继续工作完成起步.以驾驶员意图、离合器主从动盘的转速差和发动机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值为输入,设计模糊控制器,控制两个离合器的接合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能实现离合器的快速、平稳起步.  相似文献   

3.
AMT车辆爬行工况离合器控制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了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AMT车辆电控操纵系统。根据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的特点,制定了车辆爬行时离合器的控制策划,并采用PD控制算法实现了离合器的慢接合控制,使车辆的爬行速度可以适应驾驶员的意图、行驶环境以及负载的变化,经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时离合器会介入传动系统,容易引起较明显的冲击感,是影响整车驾驶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基于离合器双模糊和电机转矩协调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减小离合器滑磨功为目标,对模式切换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划分;其次,结合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基本要求和驾驶意图,制定离合器双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对滑摩阶段的接合时长和转矩同步阶段的压力变化率进行控制;然后以离合器滑磨功和整车冲击度为优化目标,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对滑摩阶段的接合压力进行优化,从而获取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的最优接合压力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计算离合器传递转矩,根据电机转矩响应快的特点,制定电机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某混合动力试验样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缓加速、中等加速和急加速下的模式切换试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较好地反映驾驶人驾驶意图,保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所产生的整车冲击度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改善了整车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湿式离合器以其独有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本文研究了利用模糊控制技术来控制湿式离合器的接合,并对不同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动离合器精确位置跟踪控制与起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离合器位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专家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专家调整策略,在不采用速度环的情况下实现了目标位置的准确跟踪.针对离合器接合规律问题,采用模糊控制和规则协调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发动机恒转速起步.试验结果表明;专家PID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能够适应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要求;在不同工况下车辆均能顺利起步,且能够体现驾驶员意图.  相似文献   

7.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控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控系统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方法。对电控系统中速比与带轮夹紧力的控制进行了具体设计。在台架试验中,根据输入信号模拟汽车整个工作循环过程,对无级变速器控制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该电控系统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判断行驶工况,并根据汽车当前行驶状态及驾驶员的意图控制执行机构,实现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  相似文献   

8.
大麦 《汽车导购》2004,(11):66-67
自动离合器: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一种自动离合器系统也进入了汽车领域。这种由控制单元(ECU)控制的离合器已经应用在一些轿车上,使手动变速器换挡的一个重要步骤——离合器的断开与接合能够自动地适时完成,简化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  相似文献   

9.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离合器接合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对起步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降低起步冲击度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并阐述了离合器接合量及接合速度的确定方法。采用该控制方法对桑塔纳2000样车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起步品质。  相似文献   

10.
液压电控离合器接合速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液压离合器的结构及基本控制原理,提出基于单位控制周期内接合量反馈的闭环控制和基于脉宽调制(PWM)的开环控制两种离合器接合速度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AMT样车的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车辆离合器起步阶段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春晖  陈慧岩  丁华荣 《汽车工程》2005,27(4):423-425,430
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和方法,基于驾驶员经验,编制了控制软件;采用Motorola MC68376微处理器和霍尔效应零速传感器,解决了AMT离合器在低速时转速信号的及时准确感应和及时处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系统避免了起步冲击和不能很好适应驾驶员起步意网与路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鲍伟  曹将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5):162-171
为了实现对湿式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传感器的冗余校验和自我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约简的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模糊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影响因素,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预测输入量,并采用模糊推理理论预测当前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在设计模糊预测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实车数据得到车辆行驶时离合器处于高滑摩功率过程和低滑摩功率过程的不同特性,分别确定相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预测规则,从而进一步提高出油口甩出油温的预测精度。为了提高模糊预测算法的实时性,基于模糊预测规则创建模糊决策表,模糊输入量和模糊输出量分别作为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与决策属性集。利用粒计算理论对模糊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进行属性约简,通过削减冗余信息有效降低模糊输入量和模糊预测规则的个数。最后利用实车采集的数据对比分析约简前后模糊预测算法的单步运行时间和预测误差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粒计算约简的模糊预测算法能够有效保障预测精度,同时拥有更少的模糊预测规则数和模糊输入量,有效解决了模糊预测算法占用资源较多以及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模糊神经网络内部引入递归环节,设计了入口匝道的动态响应调节算法,介绍了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由于递归神经元有内部反馈连接,可以捕获系统的动态响应,能简化网络模型,网络各个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根据经验选择初始值,且其是一个动态映射网络,比普通模糊神经网络更适于描述动态系统。最后分别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和交通TSIS模拟实验,详细分析了入口匝道智能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入口匝道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在控制效果上比常规定时、Alinea控制显示了较大的优势,在重要指标上优于定时控制策略和Alinea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类比法的公路工程合理造价的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向公路建设市场竞争的加剧,根据我国公路工程造价迫切需要实行动态控制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国高速公路的工程造价资料,提出利用模糊类比快速动态地评估项目工程量及其造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 active front steer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 (QFT). By incorporating feedback from a yaw rate sensor into the active steering system, the control system improv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vehicle. The steering response of a vehicle generally depends upon uncertain quantities like mass, velocity, and road conditions. Thus, QFT is used to design a controller with robust performance. A multi-degree-of-freedom nonlinear model is co-simulated here by MATLAB Simulink and ADAMS/CA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evaluated under various emergency maneuvers and road condit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igned robust control system has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handing qualities and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fuzzy controller for high-speed four-wheel-steering (4WS) vehicles based on the state-feedback and the sliding-mode control methods. In the proposed fuzzy controller, the consequent part of the fuzzy IF-THEN rules consists of either a sliding-mode controller or a state-feedback controller. Also, it will be proved that, if every fuzzy rule is stable in the sense of Lyapunov for a general Lyapunov function, defined for the whole system, then the whole system is stable in the sense of Lyapunov.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handling improvement of the 4WS systems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s using a nonlinear vehicl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can enhanc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4WS vehicles by reducing the transient response time and improving vehicle stability as compared to the sliding-mode and the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磁的车型识别模糊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由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检测获得的地磁曲线视为车辆磁偶极模型的映像,通过分析车辆地磁曲线的峰值、峰谷比、峰值时间、谷值时间、车身长等特征的选择和提取,建立相应车型特征向量;然后,依据各类车型特征,应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特征描述和模糊数据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磁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的车辆检测与车型识别流程和车型识别分类算法;最后,通过一组实际采集的车辆检测数据的分类结果,比较了4种模糊数据融合算式的差异,证明了车辆识别分类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汽车ABS模糊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ABS相关知识和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模糊控制算法.利用Matlab建立了ABS模糊控制总模型及模糊控制器模型,对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控制算法能使车轮的附着系数在最大附着系数附近微小波动,最佳的利用路面的附着潜力,故此控制算法的制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逻辑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S模糊模型和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FA6470PHEV的能量控制系统,并将其分为能量同馈制动控制系统和正常行驶时的能量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有利于控制策略的制订.在控制策略制订后,使用T-S模糊控制模型,使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而对于正常行驶时的能量控制系统,既简化了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又可使发动机在最优工况范围内工作,使起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按预定的模式高效运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能量控制系统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优化控制是提高混合动力各方面性能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一种优化模糊控制方法,离线进行发动机优化控制计算后,运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综合优化控制。仿真实验证明,其优于基础的电辅助逻辑控制。通过调整各优化目标的权值和修改模糊控制规则,可灵活地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