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运营的客流数据实地提取,探讨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分析2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2号线目前的运营方案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旨在为2号线改进更加符合线路客流特征的运营方案提供基础支撑,以利于合理调配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并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建成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及车辆配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的运营现状为背景,重点分析1号线客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号线南村站—福泽站区段列车的运能利用率较低,断面客流分布极不均衡。文章分别从大小交路开行区段、行车间隔的设定、优化效果和客运组织4个方面对1号线采用的大小交路开行方案进行研究,为1号线行车组织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修建或者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线路运营一段时间后,原配置的车辆不能满足运营的需求,需要及时增购车辆的问题。以西安市运营的第1条地铁线路——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运营客流基础数据的分析,研究2号线的客流特征,并对现状运营方案进行适应性分析,认为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的列车配属及行车组织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客流需求;且2号线是西安市的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需尽快启动增购车辆工作;通过预测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研究列车增购时机,制订可行的列车增购方案,对增购列车需要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运营组织及车辆增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市区逐渐向外围拓建与延伸,市域快线的规划与建设应运而生,如何合理选择市域快线运营模式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成都地铁13号线为依托,分析穿城市域快线的客流特征,基于客流需求、城市布局、大区客流分布、客流断面特征,对行车对数和大小交路折返点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地铁13号线的行车对数并提出3个行车组织方案。并从运能适应性、高峰小时车公里、最大满载率、运营组织难易度等关键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运营方案,以期为类似穿城市域快线运营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道路公交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各1个月的"E通卡"刷卡数据,首先分析了1号线和道路公交整体客流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不同乘客群体出行模式选择,分析了1号线新线运营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客流变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公交群体出行模式分析和客流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是影响城轨交通行车交路方案的重要因素,而客流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性,这也决定了不同运营时期城轨交通的行车交路方案是有区别的。本文结合2号线的线路特点,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2号线初、近、远期的行车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取决于预测年的客流预测结果及客流出行特征,尤其是预测年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断面客流量。本文结合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特点,在分析研究客流出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1号线的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行车交路计划、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停站时间,并提出了应对1号线运营初期早晚高峰客流具有较强潮汐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运营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我国城市已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实际客流与设计客流偏差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研究其现状客流特征,并与原设计客流对比,分析主要客流预测指标与实际值的偏差及原因。在综合考虑客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3号线研究年度内各年客流预测推荐值,对其原客流预测进行校正。最后,结合3号线客流发展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相关建议。在线路运营初期对客流趋势进行预测,为合理增购车辆、制定运营计划提供依据,为其他线路进行客流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运营客流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周客流、日客流、时客流等时间分布角度,以及从客流流向、区段客流等空间分布角度描述并分析了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行车运营策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采用4参数Logistic函数对累计客流曲线分段拟合,推导各车站在任意时间段内客流需求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客流需求的动态特征和大小交路模式下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的特点,以减少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提高列车平均满载率以及减少列车总走行公里数为优化目标,建立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NSGA-Ⅱ对模型求解,并根据模型特征设计特殊结构的编码方式。以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运营数据为例,对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根据动态客流需求设计非固定间隔时间的列车发车时刻表,适时采用大小列车交路运行模式得到的列车开行优化方案,可有效满足乘客和运营企业双方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广州地铁3号线未来客流演变趋势和客流压力缓解办法,首先分析3号线现状客流特征,从运输组织层面探讨3号线Y型交路方案优化的可能性,然后立足线网规划中提出的3号线、10号线拆解改造的设想,基于广州市交通模型分析未来几年不同轨网供给条件下不拆解情形、拆解情形两种运输形式对客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3号线客流压力在运输组织层面优化空间较小,不拆解情形下3号线未来几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客流压力,北延线最大断面满载率将达140%以上,体育西路最大换乘量将超过60万人次/d,但随着平行线路近期的陆续开通,客流压力将得到缓解;若3号线拆解,北段运能提升,高峰断面客流压力得到快速缓解,体育西路最大换乘量亦将低于疫情前的最大值,但拆解期间有一定负面影响。应综合考虑拆解前后客流影响和施工期间的社会影响,决定3号线未来是否拆解改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断面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能运量匹配情况,提出了8号线在世博会期间会存在高峰运能不足、上下行不均衡程度大等问题。从提高开行密度与增加列车编组、开行大小交路方案列车、优化车组使用方案、优化列车运行图、加强车站客运组织等方面优化世博会期间8号线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析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的客流变化特征,重点针对深圳地铁三期工程7、9、11号线开通后运营实际,从"网、线、点"3个层面综合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尤其是新建线路对原有网络的影响。网络层面重点分析网络客流规模、强度与地铁建设的关系;线路层面着重研究不同性质线路高峰断面、客运量增长特征的差异性;车站层面分析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接驳客流的特征。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针对未来深圳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铁已运营的7号线与新建13号线在东坡路站换乘。介绍了7号线东坡路站预留换乘条件;根据东坡路站客流情况和周边条件,结合13号线接入后的客流吸引、进出站流线组织、换乘客流组织需求分析,优化原有的两线换乘方案,将7号线和13号线的两线换乘形式由简单的通道换乘调整为"十"字型节点换乘,实现换乘功能的优化提升;通过优化对楼扶梯组的布置,改善了"十"字型节点换乘形式存在的换乘中心区域容易发生拥堵的问题。客流仿真验证了东坡路站换乘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进行运营组织的重要依据。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为机场专线,本文在分析总结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机场专线的客流特性,提出了开行站站停慢车、跨站停快车与快慢车组合3种列车开行方案。并对以上3种开行方案的旅行速度、旅行时间及配属车辆数进行计算,比选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开行快慢车组合形式的开行方案为一期工程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对已开通线路较少的地级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选取苏州市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时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网络客流、线路客流和站点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进出站客流和断面流量的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分布来看,苏州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的高峰小时系数较高,1号线的早晚高峰系数均高于2号线;同时,居住和居住主导型车站的高峰小时系数最大,商业中心类车站高峰小时系数最小。从空间分布来看,1号线主要承担通勤客流,2号线承担的客流类型则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早期车站在客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面临的车站结构及设备设施布置无法满足现场客运组织需求的现状,依据车站结构、设备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明确"仿真-分析-优化-评价"的研究思路,利用AnyLogic软件对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客流分布密度等分析结果提出设备布局优化方案,并设计量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对车站拥堵情况和流线通畅程度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思路及方法可行有效,优化后车站面积利用率提高,换乘瓶颈被消除,站厅客流交叉减少,站内拥挤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流线通畅程度明显提升,对早期轨道交通线路老旧车站的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地区的客流构成及客流分布特征,描述了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二道桥站的现状,详细阐述了二道桥地铁站出入口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铁设计优化、与地铁结合的商业开发,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津滨轻轨9号线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骨干轨道线路,对天津市双城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依托天津市轨道交通AFC票务数据,整理分析津滨轻轨9号线的现状客流特征,包括其客流增长规律和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津滨轻轨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对城区客流服务的增强等内容。基于客流特征,研究分析津滨轻轨现状和规划的功能定位,指出其现状功能混杂带来的问题,进而结合远期规划和相关情况,给出相应建议。分析研究津滨轻轨功能定位,对其未来的扩能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