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电动车介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电动车道,也没有执行严格的相关管理,再加上还有很多电动车车主安全意识不强,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导致各类事故频发。《中华人面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10日沈阳市颁布实施的《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了5种情况下行人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无违章过错行为的,行人负担全部责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撞了白撞”。这一规定在多家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各路学者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值得  相似文献   

3.
曾光明 《摩托车》2005,(8):35-3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的规定,如同戴在头上的紧箍咒,令机动车驾驶人无所适从。2005年元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使之出现了转机。按照该条例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的,由保险公司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现行的“第三者险”是“商业第三者险”而非“强制第三者险”;在第三者责任险的合同中,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签订的是“有责赔付”,即投保的驾驶人,经交管部…  相似文献   

4.
问:《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人是一位在基层交警大队具体处理交通事故的办事民警.自从2004年5月1日起有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以来,经调查,多数基层办案民警不能正确理解掌握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的过错责任.特别是涉及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基本都是追究肇事机动车驾驶员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中行人受到的伤害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我国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数量惊人,造成行人伤亡数量必然大幅增加。我国的交通是典型的混合型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在道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数年超过十万人,近几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嘉定区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讨论此类事故的相关特征,并对行人、非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的碰撞事故进行深入研究,为车外人员的伤害位置、伤害原因与碰撞形态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威 《摩托车信息》2007,(11):29-2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简称"交强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9.
正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工作实践中,对于多方形态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始终是一个难点,如多辆机动车之间、多辆机动车与一辆机动车之间、一辆机动车与多辆机动车之间或者多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多方形态交通事故,有些事故相撞后还伴有一次一车拖带碾压或多次多车拖带碾压及肇事方逃逸等情形,形态种类较为繁多,取证认定较为复杂,在处理过程中大多涉及相关各方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有些还要涉及刑事责任。在处理这类涉及多方的交  相似文献   

10.
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肇事逃逸有哪些新的处罚规定? 答:<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法还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1.
1.什么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不仅不立即停车,抢救伤员,反而驾车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自己的经济赔偿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归责原则,不以加害方的过错为归责原要件,这一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但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是以机动车的运行具有高度危险性为前提的,当机动车不属于高速运输工具时,便不能再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行人与机动车共同享有路权,矛盾天然存在。从理论层面看,为最大可能地避免矛盾,创造和谐的通行环境,政策法规要求机动车作为更具危险性的一方向行人群体作出"让步",降低姿态去"保护"这一相对弱势群体。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人与车依然是针尖对麦芒,尤其是在斑马线、非机动车道等矛盾突出点,强者"持强凌弱",弱者则偏偏"不甘示弱",以致于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事故中行人更易受伤行人、骑自行车者及两轮机动车使用者,都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弱势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  相似文献   

15.
马文 《摩托车》2005,(2):25-26
新的交通法规自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争论之声不绝于耳,由此也产生了持不同态度的两大意见群体。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媒体的宣传和评论大多表示理解和赞成新的交通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人性关怀,弱者普受社会关注和同情的人文方向,并加大了对遇车祸的不幸者的补偿力度。但是,持不同观点的人士或群体,尤其是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人士,以及法律界一些律师却对新交通法提出不同意见和质疑。从舆论反映来看,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新交通法第67条规定,一旦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则由机动车驾驶人一方承担责任,既使车祸事故是由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违章所致,机动车仍要承担责任,只不过是"减轻责  相似文献   

16.
目前欧洲、日本都制订并强制性实施了行人保护法规,为了便于汽车企业开展汽车行人保护方面设计,各国共同讨论和制订GTR法规.GTR法规的名称为<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目前中国已经在GTR行人保护法规的基础上推出了<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征求意见稿,预计在三年之内将强制性实施.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确定驾驶员的赔偿责任?在审判实践中,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性质不同,其赔偿责任也不同,具体而言,分以下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8.
远沙 《驾驶园》2006,(8):86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明确表示,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的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失;二是被保险人所有的财产及被保险机动车上的财产遭受的损失;三是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通信或者网络中断、数据丢失、电压变化等造成的损失以及受害人财产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因价值降低造成的损失等其它各种间接损失;四是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致果集中分析,构建了涵盖机动车驾驶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及乘车人、道路环境、意外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因子,进而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关键因子分析步骤.以我国2006~201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为例,对原有38个相关联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是机动车非法行驶与停靠致因因子(贡献率57.34%)、交叉口与路段非法穿越道路致因因子(贡献率23.12%)和道路设施不健全与交通工具故障致因因子(贡献率12.58%)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信息     
《专用汽车》2013,(1):75-77
3月1日起挂车不再投保交强险近日,国务院决定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进行修改,从3月1日起,挂车不投保交强险。修改后的交强险条例明确,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牵引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牵引车方和挂车方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目前保险公司规定的是主车和挂车分别投保,挂车取消交强险,实际是扩大了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