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以车客渡船建造过程中重量和重心控制为研究对象,找出导致重量和重心变化的因素,提出并实践了渡船建造过程中重量和重心的控制措施,使实船的重量及重心的位置与设计方案相一致,满足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建造实船重量、重心与设计目标不符等问题,船舶建造中需进行重量、重心控制,而其中大型船舶总段重量、重心控制难度较大。以大型船舶总段为对象,综合分析船舶轻量化因素,结合数理统计等思想,建立分段重量控制模型和重心计算算法,为其设计公差分配。通过所开发的软件,协助建造者进行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3.
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防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华  杨宇超  卫涛  刘东 《船舶》2017,28(5):1-8
针对当前我国在极地船舶防寒设计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的现状,通过梳理相关规范对于防寒设计的要求,明确船舶在低气温区域航行时,遭受积雪和冰冻等影响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理清船舶防寒设计需要考虑的各类对象,研究分析各类防寒措施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并且明确了涉及推进操作以及人员与船舶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对象和常规工作相关的设计对象之间应用防寒措施的区别;基于上述研究形成了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相对完整的防寒设计方案,为我国后续新造极地破冰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义刚  王燕舞  宋扬  顾俊 《船舶》2017,28(5):43-48
基于IACS极地船级(Polar Class)规范环境,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正在研发的一型满足PC3级的万吨级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重点论述冰级、骨架型式及参数、首部形状等对冰带区域骨架系统规范设计的影响。基于研究船型,对冰带舷侧骨架系统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证明在冰带结构质量控制方面,横骨架式布置方案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船舶建造过程中实施重量重心控制的目标要求、实施程序、控制措施以及超差管理等内容,并列举了部分取得较好重量重心控制效果的船舶实例,为进一步梳理和总结重量重心控制工作经验,更好的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重量重心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7.
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推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主要承担执行极地科学考察和部分物资补给运输任务,首要功能是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船舶的破冰能力主要取决于船型设计、破冰方法以及推进方案等,其中影响船舶破冰方式和破冰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推进方案。在基本确定电力推进的基础上,研究比较不同电力推进方式在破冰船上应用的优缺点,并对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推进系统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乐美鑫  刘媛  蔡晓涛 《船舶工程》2021,43(9):11-14,58
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为研究对象,为减小机舱噪声,设计过程中综合风机室布置和机舱通风管系布置,分析消声器、消声百叶窗和壁面吸隔声处理等各种常用噪声控制措施的利弊,优选出适合该船风机室的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船测试验证.实船测试表明,噪声控制效果显著,研究方案可为同类型或其他类型船舶的风机室噪声控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接单难、竞争大、船价低、重量要求高等情况,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中应该强化精度管理制度,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以金陵船厂精度控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影响精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通过改变精度管理理念,推动精度控制工作前移,不断加强内场的精度管理来开展精度管理工作。在船舶建造中,精度工作的有效控制使得各车间合格率不断提高,实船顺利交付。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科学考察船电力推进系统的系统设计和设备性能与船舶的水下噪声有着密切联系,而船体的水下噪声等级将会显著影响科考作业的精度。通过对电力推进系统和重要噪声源设备进行低噪声设计,可有效降低科学考察船的水下噪声。国内已有实船验证低噪声设计的有效性,为后续科学考察船的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经两期自主整体改造的"雪龙"船已成为一艘国际一流的、极具特色的现代化极地破冰科学考察船。文中介绍了该改造工程项目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改造后的营运绩效。  相似文献   

14.
蔡乾亚  王曙光  赵振华  丁筠 《船舶》2023,(1):98-109
为系统性解决未来中国极地船舶建造工艺瓶颈,该文总结了“雪龙2”号建造过程中“冰、寒、科考”的一系列工艺技术难题,从总装厂建造工艺出发,梳理了破冰结构建造、御寒技术设计及极地科考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关键点,取得了极地破冰科考船建造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出了结构建造技术优化、防寒系统设计等方面要点;初步构建起面向极地破冰科考船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建造工艺技术体系,并就重型破冰船开展了建造技术预研攻关,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上层建筑重量重心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设计、建造过程中及船舶建造完成后,有时上层建筑的固有频率与主机、螺旋桨的激励频率相接近。想要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手段对船舶进行修改,使上层建筑的固有频率避开激励源频率以避免共振。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某300,000吨级原油船为研究对象,对上层建筑的重量和重心高度如何影响上层建筑的首阶横向、纵向固有频率进行灵敏度分析,以求找到简单有效的、适于工程实际中改变船舶上层建筑固有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船舶》2017,28(5)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船舶》编辑部承办。论坛以"专业·  相似文献   

18.
毛学昌 《江苏船舶》2005,22(4):41-42
稳性是船舶安全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船舶重心垂向位置对船舶稳性影响很大。在船舶设计时,一般用计算方法来估算重量重心位置。船舶建成以后,由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实船重心的实际位置不一定与设计重心位置相符。因此,需要用实船试验来测得和确定重心的实际位置,以便审核船舶的稳性,即用倾斜试验来求得。  相似文献   

19.
吴刚 《船舶工程》2021,43(7):前插3-前插10
南北极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且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开发极地航道和极地空间、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极地战略、装备先行",极地的进入和探索严重依赖先进可靠的技术装备,因为我国科研人员进入极地需跨越漫长而又环境复杂的极地水域.在众多装备中,船舶装备首当其冲.回顾我国首制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设计建造过程与体会,分析了极地船舶装备研制特点和国内外技术现状,并对未来我国极地装备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13,(7):18-21,132
极地船舶建造市场正成为世界造船业的竞争新"高地"。北极航线破冰而出,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然而,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船舶面临着许多极地地区特有的风险。由于低温,从甲板机械、应急设备到海水吸入口的许多船舶组件的效能降低。一旦结冰,船体、推进系统和附属设施都将被迫承载额外的负荷。因此,穿越北极航线的船舶与普通远洋船舶有着不小差异。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