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报告3例巨大斜坡肿瘤伴有球麻痹及不全高位截瘫,分别采用经颞枕底,经口咽,经额颅底斜坡入路施行全或次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平均随访2.8年。如何根据每个病例选择好手术入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987年,M.Loyo 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而入海绵窦,处理海绵窦内血管疾患的新手术入路.本文作者用30个(60侧)尸头及51个干颅骨(102侧)做了蝶窦的外科解剖观察,除为经蝶窦而达垂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数据外,本文侧重论证经蝶窦而达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及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肿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肿瘤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患者术前、术中脊柱失稳因素实施脊柱内固定。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椎管哑铃肿瘤均达到了一期全切。其中,神经鞘瘤20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术后1月ASIA感觉评分为(219.34±1.62)分,ASIA运动评分为(98.61±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随访6~52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依据椎管哑铃肿瘤特点分型并制订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一期全切;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对于预防患者术后脊柱畸形,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侧前路及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胸腰椎结核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岁;术前采用标准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2~4周;采用一期侧前方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同期经后方多裂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情况和术后血沉、Cobb角、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等级变化等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75~290min,平均(248±42)min;出血量300~900mL,平均(420±68)mL。平均随访(24±5.2)月,植骨融合率100%,融合时间(4.7±0.5)月;末次随访Cobb角(8.2±3.1)°,VAS评分(2.1±0.8)分,血沉(17±4.2)mm/h,ASIA评分除3例为D级外,均为E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及后路Wiltse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后凸畸形矫正理想,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减压效果满意;可吸收螺钉可以安全应用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植骨中。  相似文献   

5.
颅颈交界处压迫性病变位于背侧者,由后入路手术治疗,已为神经外科及骨科医生所熟悉,而病灶位腹侧者因手术入路困难而限制了病灶的切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与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影像学的发展,经口咽(TOA)手术入路切除颈、延髓腹侧压迫性病灶,变得简便易行,并获...  相似文献   

6.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容易误诊。1971年~1989年,我院收治7例。诊断依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治疗结果:优6例,良1例。作者探讨了以下3个问题:①损伤机制;②误诊原因及其防止方法;③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只有少数Ⅲ型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合并有晚发性脊髓损伤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骨折为儿童时期常见损伤之一,有关这方面的大型统计资料在国内已有过氏,车氏,在国外也有很多作者(3—4)作了详尽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一九五三年元月——--九五八年六月五年半时间内共收治骨折病人一四六一例(一九○二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意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892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意外并发症分别为 :胸主动脉出血 2例 (占 0 .2 2 % ) ,经修补缝合止血 ;奇静脉出血 4例 (占 0 .45% ) ,显露静脉后结扎裂口远近端止血 ;支气管损伤 5例 (占 0 .56% ) ,均予及时修补 ,3例行术后气管切开 ,1例术后死于ARDS,4例愈合良好 ;胸导管损伤 1 2例 (占 1 .35% ) ,缝扎胸导管 ;胃左动脉出血 3例 (占0 .34% ) ,经缝扎残端止血 ;脾脏出血 3例 (占 0 .33% ) ,2例胃短血管回缩出血行脾切除 ,1例包膜撕裂压迫局部止血。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对防治术中意外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冶疗,绝氏多数有较满意的效果,但部分病例疗效欠佳,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探查。再次手术率在腰椎部位约占3—12%左右。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现将我院1956—1981年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治疗的103例中,8例施行再次手术的原因,作一分析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 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 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 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 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 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 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 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6月,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单侧组(48例)和双侧组(5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法)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分别采用VAS、ODI(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两组中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治疗48例,手术时间(34.87±5.91)min,骨水泥注入量(6.20±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16例(33.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19±2.12)%,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23°±1.58°);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5±0.12)、(5.42±0.12),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40±0.11);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5.46±1.89)%、(47.88±2.21)%,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42±0.2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10例(20.9%)。双侧组治疗50例,手术时间(41.66±6.90)min,骨水泥注入量(4.88±0.52)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9例(18.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48±1.43)%,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04°±2.03°);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6±0.11)、(5.30±0.10),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34±0.08);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6.08±2.13)%、(47.54±1.97)%,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26±0.5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6例(12.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年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ODI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Cobb角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双侧经皮椎弓根入路具有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膝关节损伤的RMI特点,病理基础,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骨外科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而详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黑斑息肉综合征5例,其中直肠息肉恶变1例,并发膀胱癌1例。作者为一息肉所致12指肠梗阻病人一次行保留幽门的小肠Roux—Y吻合等多种手术。该文重点讨论该综合征手术处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腹腔一期切开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感染的一种严重疾患,一般诊断较易,但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据报导,经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非手术治疗有所降低,但仍高达33%,近年来由于重视全身支持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在16~27%之间。Balasegaram氏报导国外近年的死亡率高达32.8%,我院从1957—1980年经手术治疗的100例细菌性肝脓肿,总的死亡率为11%,经腹腔引流的80例,死亡9例,其死亡率为11.25%。较其它报告的死亡率低,本文重点讨论经腹腔一期切开引流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1997年6月至1998年7月共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ngery,VATS)35例,均获成功。结果表明VATS为胸外科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术野显示清楚、损伤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病期在2~6周内的胳购,可以通过会师的方法对决VATB的手术入路.胸内小弯度针缝合严密,灵活准确,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本团队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内镜术式以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包括经颈椎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在内的术式,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对于合并有颈椎序列异常和稳定性差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内镜手术重建治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经验、完善技术并进行推广,最终实现国人在国内就可以接受颈椎病微创手术治疗的心愿。  相似文献   

17.
眶后部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 ,以往多采用经眶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 [1] ,其手术显露较难 ,尤其是眶尖部肿瘤更难以完全显露。自 1990年以来 ,对 14例眶后部肿瘤 ,采用经前颅窝底眶顶入路切除肿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4例均系我院 1990年 10月~1997年 1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4 8岁 ,平均 33.7岁。病程 2周~ 4年 ,平均 1年 4个月。临床表明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眼及球结膜水肿 ,13例伴视力下降及眼底改变。头颅CT及 MRI检查为阳性结果。手术治疗及疗效 :12例行全切除 ,2例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板间隙入路组与经椎间孔入路组各80例。根据Gross公式计算失血量。结果经椎板间隙入路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mL)、隐性失血量(mL)和血红蛋白损失量(g/L)均小于经椎间孔入路组(119.73±179.26 vs.158.6±190.65、109.73±179.53 vs. 148.78±190.19、3.76±8.12 vs. 4.3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比例大,而经椎板间隙入路患者失血量少于经椎间孔入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30例单发性髁状突骨折患者行切开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观察术前和术后、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片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满意 ,并发症轻微。结论 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B超实时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探讨其成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开颅后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应用B超,结合术前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帮助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并用B超判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42例中,全部病变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34例病变全部切除,6例次全切,2例死亡。结论术中B超能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定性,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