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以124例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为研究组,与其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00名社区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GQOLI-74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自尊、婚姻与家庭因子分外,其他因子分、躯体健康维度分、心理健康维度分、社会功能分、物质生活维度分、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因子分除躯体化均分外,其他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AS、SDS粗分高于常模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损伤鉴定者家属生活质量较差,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末完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和BDNF含量测定。健康对照30例,入组时完成血清BDNF含量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BDNF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6.82±2.15)μg/L、(8.16±2.84)μg/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21),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P<0.001;t=4.63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1;t=4.520,P<0.001;t=4.132,P<0.001;t=5.142,P<0.001)。治疗前血清BDNF含量与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348、0.351,P均<0.05),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减分率及病程无相关性(r=0.204、0.186、-0.058,P均>0.05);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含量变化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5,P<0.05),与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无相关性(r=0.036-0.17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血清BDNF可提高;治疗前的含量可能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戒烟对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根据自愿分为戒烟组21例和对照组(不参与戒烟者)23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6个月时戒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戒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戒烟,长期戒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5因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或者复发未治疗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名和85名健康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评估2组的认知功能,PANSS量表5因子模型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在MCCB测量的连线、符号编码、言语流畅、霍普金斯词语学习、空间广度、空间记忆、迷宫及情绪管理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在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与PANSS 5因子模型的关联性分析中,认知损害因子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言语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能力均呈负相关(P<0.050),而其他因子与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均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信息处理加工速度受损程度更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是相互独立的症状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说明精氨酸及组氨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同期在雁塔社区入组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测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析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病程、发病次数以及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清精氨酸(P<0.001)及组氨酸(P=0.0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发病次数(rs=-0.410,rs=-0.262)、PANSS总分(rs=-0.298,rs=-0.256)、阳性因子(rs=-0.299,rs=-0.234)及认知缺陷因子(rs=-0.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AL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MTX血药浓度的变化、四氢叶酸钙(CF)解救的总需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44 h MTX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需CF解救的总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口腔溃疡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综合护理可促进ALL患者体内MTX的排泄、减少CF的解救量、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海员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5名随机抽取的现职海员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0.27%的海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海员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短期治疗效果的关系,评估sTNFR作为抗精神病药短期疗效标记物的价值。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9名,并选取与病例组人口统计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对照6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sTNFR1和sTNFR2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精神病理症状,并对其中完成随访的26名患者,评估药物治疗6周后的短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与sTNFR1和sTNFR2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TNFR1和sTNFR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 1)。sTNFR1与治疗前后PANSS阳性症状总分(治疗前r_s=0.56,P<0.001;治疗后r_s=0.41,P=0.007)及PANSS总分正相关(治疗前r_s=0.42,P=0.004;治疗后r_s=0.27,P=0.034),而sTNFR2与治疗前后PANSS各项得分均不相关(P>0.05)。此外,治疗6周后有治疗效应组血清内sTNFR1浓度低于无治疗效应组(P<0.000 1),sTNFR1下降水平与药物疗效相关(rs=0.679,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TNFR1和sTNFR2升高,血清sTNFR1上调与症状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治疗后血清sTNFR1下降程度可预测抗精神病药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血样的采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GDNF基因多态性。选取GDNF基因2个SNP位点:rs2973050,rs2910702。所有数据应用SSP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①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s equilibrium)结果显示,GDNF基因rs2910702在病例组中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χ2=24.983,P=0.000);②GDNF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GDNF各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PANSS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s2973050基因型C/C、rs2910702基因型G/G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为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针灸加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1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除心理护理外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和心理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心理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RA患者的治疗能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口服国产利培酮片 2~ 6mg/d治疗 ,疗程为 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疗效 ,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Simpson Angns(SAS)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 87.9% ,总有效率为 97% ;有效治疗剂量 2~ 4mg/d ,起效时间为 2周 ;主要副反应为轻度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困倦等。结论 国产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且副反应轻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性护理干预策略在减少ICU器官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意外拔管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意外拔管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夜间高危时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ICU患者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全面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延续社区护理干预小组建立的意义。方法: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医院至社区延续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和有效地健康服务指导,我院护理部自2012年5月组建成立了"医院延续社区护理干预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式、内容和管理办法;通过电话随访(双向)、居家健康指导等方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服务。统计了30例慢性病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效果评价和5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30例患者干预后躯体健康度、心理健康度、社会功能维系度均好于干预前(P<0.05);52例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院延续社区护理干预小组的建立,延伸了护理服务领域,能明显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区化服务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治疗1年前后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分区化服务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显著改善,研究组显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分区化服务管理和规范防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替代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出院后行定期有计划的糖尿病康复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督导、心理社会支持等。结果:干预组血糖等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跟踪随访且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及督导有利于患者院外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自护管理,有利于血糖等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trA1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28例CIN(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25例原位癌及40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Htr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分级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rA1无阳性表达。CIN、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及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阳性表达率为52.5%,较原位癌组显著降低(P<0.05)。HtrA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22,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Htr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trA1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路径表在青少年百草枯中毒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枣庄市二、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5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立即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尽早应用心理护理路径表;比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对心理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青少年患者,治疗周期内应用心理护理路径表,可以明显减轻青少年百草枯中毒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心理负担,促进生理及心理创伤愈合,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状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水肿消失、气喘缓解、心率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同时测定了26例RDC-抑郁症脑脊液,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并分析了测定值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的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抑郁症血小板cA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cGMP及脑脊液cAMP、cGMP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患者偏执症状愈重,其血小板cAMP,脑脊液cGMP水平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