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某型挂车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目前国内内较为少见的反力式挂车冲出制动系统检测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采用整体式框架结构,单轴反力式双滚筒技术方案,能够对挂车的制动性能进行多项检测,且使用经济、便捷,为挂车装备保障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挂车气制动响应时间是评价其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性。通过分析挂车气制动系统结构和原理,针对GB 12676-2014《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中挂车制动响应时间性能要求,设计了挂车气制动系统响应时间检测系统,经过测试试验验证,测试系统满足标准GB 12676中的要求,为挂车气制动系统响应时间测试及设备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东风系列军用牵引车挂车制动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军牵引车辆与牵引装备制动系统的匹配现状,阐明了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了对东风系列军用牵引车挂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前后牵引车辆挂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国内牵引车和挂车采用气压制动系统,其系统压力为0.85MPa,挂车在常规制动、紧急状况下的自动制动都可以通过牵引车来控制。挂车制动气源来自牵引车驻车回路,挂车与牵引车是通过两条管路进行连接的,其中红色管路为供能管路常有气,黄色管路为控制管路控制着挂车的制动和紧急状况下的自动制动。挂车分为半挂车和全挂车,本文讨论的是半挂车,对应的牵引车为半挂牵引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双轴汽车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与防抱制动系统相关的数学模型,对装备有防抱制动系统的汽车制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分析讨论了防抱制动系统固有特性对汽车制动效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BT-1型程控气制动传动装置测试系统,可用来测试主车与挂车制动阀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及主车制动阀的部分制动工况的动态特性,并可进行数据采集、制动阀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等。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戴逢权 《天津汽车》2010,(12):54-57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以电驱动元件为制动执行器,取代传统的液压或气压制动执行器.是一种全新的制动理念.它具有的没有制动液体、反应快速、性能可靠及安全环保等特点使其拥有令人看好的前景.在国外.EMB的研究取得初步的成绩,Bosch、Siemens公司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部分试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刚刚开始.文章阐述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论述了其关键技术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鉴于电子液压制动(electronic hydraulic brake,EHB)系统液压管路复杂且难以集成驻车制动,而电子机械制动(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EMB)很难满足失效备份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前轴采用EHB,后轴采用EMB的混合线控制动系统(hybrid brake by wire system,HBBW),研究了EHB的双闭环压力跟随PI控制算法和EMB的三闭环制动力跟随PI控制算法,使其制动力能快速准确地跟随目标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精确调节PI控制策略,最后基于d SPACE Autobox和Car Sim搭建了HBBW系统的硬件在环(Hi L)试验平台,进行了Hi L测试与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混合线控制动系统可有效地协调工作,实现四轮制动力快速、精确调节,从而提高车辆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波  徐达 《专用汽车》2005,(4):39-42
介绍了几种国内外重型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其特点,从左右轮制动力差异,制动器的效能因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及迟滞量等方面对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进行性能对比分析,说明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稳定性以及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上比鼓式制动器具有明显的优势,理论和试验表明盘式制动器与ABS、ASR、EBS等系统匹配时可简化系统结构、优化系统性能,并对重型汽车装用盘式制动器带来的制动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来飞 《北京汽车》2013,(4):32-34
对澳大利亚设计规则ADR38/03关于挂车制动系统的试验检测项目进行了介绍,主要对整车项目中的制动反应时间、行车制动兼容性测试、应急制动和行车制动热衰退试验,以及制动控制系统及零部件检测项目的相关试验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企业进行相关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欧洲制动AMS试验的仿真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特定车型,应用已有的Carsim悬架、轮胎等模型建立整车模型,通过改变制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过程的标定。最后根据欧洲AMS制动试验方法设定了仿真工况,并进行了制动效能和制动热衰退性能的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标定Carsim制动系统模型的AMS制动性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在车辆设计初期利用Carsim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从而对其性能做出预测和评估,并可有效地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许沧粟  于洪波 《汽车工程》2006,28(4):366-369
提出利用联合制动系统将电涡流缓速器应用到铰接车辆上的方法。联合制动系统由拖车上的电涡流缓速器和挂车电控制动系统组成,二者在ECU控制下可以保证拖车与挂车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以及对拖车及挂车的制动实施时间进行干预。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减少铰接车辆行驶中某些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可兼有ABS、TCS、ESP、ACC等功能,它具有的没有制动液体、反应快速、性能可靠、安全环保等特点使其拥有令人看好的前景。在国外,EMB的研究只是近年刚刚开始,Bosch、Siemens、Teves公司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部分试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仍属空白。  相似文献   

14.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 system,EMB)采用电控纯机械制动技术,可实现多种主动安全控制功能,具有结构精简、响应迅速,能够对车轮制动力矩进行独立精确控制等优势。为全面梳理EMB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其未来技术走向,本文首先介绍了EMB的组成架构,分析了EMB典型结构型式的优缺点并确定了相关内容的主要研究方向。然后从夹紧力控制和传感器故障诊断两个层面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分析了夹紧力控制算法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研究重点,对比了3种典型夹紧力控制算法的试验效果;接着介绍了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具体类型及作用,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分析不同故障诊断算法的实际控制效果。最后对EMB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夹紧力控制和传感器故障诊断等算法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提高、EMB与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的协调控制以及EMB对整车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EMB与HB的制动效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汽车制动过程的动态分析模型,建立并引入传统的HB液压制动器模型和新型的EMB电子机械制动器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制动效能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解放牌CA141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拖带挂车时,主车“点”制动而挂车无制动问题。改造后,还克服了原挂车断气制动一管两用放气时不能充气的弊病,确保下长坡过程中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铰接车辆主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不足和制动稳定性差的问题,将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与车桥融合设计,构建了一种电涡流缓速车桥,以避免重载挂车的制动出现"冲撞"和"折叠"现象。对电涡流缓速车桥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空载和满载时安装于牵引车和挂车上的缓速器的制动稳定性。结果表明:车辆在空载,尤其是满载时,安装在挂车上的电涡流缓速车桥比安装在牵引车上的缓速器更能使车辆有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重型挂车的气制动类型,按其控制方法的不同来分,一般有充气制动和断气制动两种。一、充气制动系统,是将挂车的制动系通过软管与牵引车的制动系联成一体。由于动力气源的供应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单管路和双管路两种。1.单管路制动:挂车上不装储气筒,挂车的制动管路与牵引车的管路串联成一个整体。当牵引车的控制阀开启时,同时将压缩空气分配到牵引车和挂车的各车轮制动器气室。这种制动系统的结构虽然较简单,但由于从牵引车流向挂车的管路较长,气流受管道的阻力影响,使前、后轮的制动略有时差,故一般仅适用于半挂车或轮组较少的挂车。2.双管路制动:在挂车上装有一组储气筒,挂车车轮制动器所需的压缩空气由挂车储  相似文献   

19.
紧急继动阀是国内近期在汽车制动的驱动装置内发展的新气动元件。它的基本功能对比于目前传统结构的继动阀更为健全,而性能亦更能满足各机动车辆的使用要求,灵敏度高(轻微制动反应快)。把它装置在挂车(半挂车)制动系统中,可能使其制动方式实现双管路充气制动,且可取代目前各类挂车(半挂车),单、双管路制动方式的驱动装置中挂车制动阀(装于牵引车)、挂车分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盘式制动器,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进行了线控制动系统最关键部件电制动器(EMB)的设计、试制和性能测试。阐述了EMB中各主要部件参数设计与选型方法,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针对样机进行的动态测试表明,所提出的设计集成方法是可行的,与液压制动系统相比有优良的可控性,为后续的改进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