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交通运输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解析结构模型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结构优化的解析结构模型,以大连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优化为例,建立优化目标,提出了适合大连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优化的对策.通过系统优化分析可以建立有利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使大连市的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区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系统分析了地区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地区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模型,为交通运输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运量的预测及交通运输现状,对湖北省交通运输结构进行分析,并规划出其交通运输网络及其大通道发展方向,提出网络优化模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模糊系统结构辨识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模糊系统辨识是模糊系统建模的主要手段,优化的模糊系统结构是模糊系统辨识的关键.简要回顾了模糊系统结构辨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讨论了模糊系统结构辨识一些常用的方法,如基于模糊聚类、自组织神经模糊网络、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分层模糊系统、遗传算法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等的模糊系统结构辨识.对各种结构辨识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结构辨识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由我院管理系李家连教授主持的“大连市工资指导线原理与操作方法研究”获99年度大连审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研究并建立了适合大连市区域经济的工资指导线模型,提出了大连市199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对深化大连市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分配领域的宏观管理,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社会稳定和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连市工资指导线原理与操作方法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找出影响出租车规模内外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经济、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出行需求、政策等.在系统结构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租车系统,以大连市出租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发展政策对出租车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背景下,采用运输量、运输结构和运输弹性系数指标实证评价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得出江苏交通存在水运优势未发挥、公路运量比重偏大、铁路和航空运量比重偏小、管道货运弹性系数大但仍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综合运输结构不合理等结论,提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水运优先发展、资金支持、适度发展公路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综合运输枢纽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因素以及拓扑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引入网络连通可靠性和网络结构熵的概念,分别将其改进为系统的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连通可靠性和网络结构熵的多目标离散网络设计模型,并设计了交叉熵算法来求解该问题.通过优化计算,算例结果表明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可行的并能够较好的改善网络拓扑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当交通运输网络的预期流量超过路网能力时,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扩能优化方法改进路网能力,是交通运输部门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交通运输网络的扩能优化模型,设计通过构建关于改扩建费用最短路逐步迭代的求解算法.并对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加以验证,可为解决交通运输扩能优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有利于整合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资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整体效益的优化.以运输通道结构配置的目标为宗旨,在分析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机理,提出了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在通道结构配置优化中应用的思路和流程.  相似文献   

11.
���н�ͨϵͳ��SDģ�ͼ���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多反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它的可持续发展受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传统的交通预测模型难以模拟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动力机制。为此,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系统结构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的SD (System Dynamics) 模型,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环境影响、交通需求、交通供给和交通拥挤七个子系统。以大连主城区为对象,选取影响机动化发展的政策干预因素为调控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的机动化发展政策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艳红 《交通标准化》2011,(22):143-145
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借助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综合运输通道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特性的开放系统。通过对综合运输通道结构的分析,实现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合理竞争;满足人们出行与货运需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各种运输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通道内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Because of the complex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earch on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usually based on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ratio-based relation, which lacks of object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paper applies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heor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for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First, the transport structure information entropy is proposed, and a balanced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and dominance indicators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law. Based on that, the main driving-force factors are identifi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combination of gray relational method. The driving-force factors are: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comprehensive factor and population. These may provide evidence fo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decision-making theory. In the final section, Jiangsu province structural analysis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而正确认识BRT实施的综合效果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公共交通系统综合效果分析模型,采用综合赋权法标定参数,并以大连市华北路公交走廊为案例,对四种公共交通系统(普通公交、BRT、地铁、轻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RT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交通服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轨道交通。本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BRT系统的综合效果,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交通运输结构的研究多以简单的比例关系结合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评价的客观依据.本文尝试应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首先,提出交通运输结构信息熵,并构建了交通运输结构的均衡度和优势度指标,用于衡量交通运输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评价指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各评价指标的数学标度方法,阐明了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普遍应用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指标代表性强,标度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有的公交优先通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系统理念,即:提高公交车运行的准点率,尽量减少公交优先通行措施对其它交通方式的影响,以较低的工程造价达到或接近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系统的结构框架并对其子系统进行了划分,给出了作为其应用条件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技术在智能公交领域的应用。最后用VISSIM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并时模拟结果进行了时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交通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及发展能力等3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将评价指标分成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及区间型指标,对TOPSIS法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分别选取两个城市,进行了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铁水联运的开展背景和产品现状,提出了面向市场的产品概念开发、面向运输组织的运输计划编制和面向运输生产的作业计划产品设计流程;最后以大连港为例,分析对其铁水联运产品进行了探讨。定的铁水联运产品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运输需求和铁路能力的大连港的铁水联运需求和铁路能力等条件,并基于大连港现状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