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铁辅助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地铁辅助线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车辆段出入线一站或两站接轨方案的优缺点及接轨方式,出入线与正线立交需要的最小上、下线轨面高差和最小线间距诸因素的计算,一度停车位置的选定及如何满足缓坡设置的方法,一种小交路站前折返平面布置新图型,折返方式不同引起了安全保护距离有区别,停车线平面布置中安全线设置的推敲、最小线间距及有效长所考虑的因素,存车线需要的最小线间距、纵断面设计要求,安全线设置规定中的矛盾、探讨及信号制式对其设置的要求,道岔防护信号机与道岔间及道岔与站台间的距离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段出入线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整个车辆段的平面布置和接轨站的设计规模,就深圳地铁1号线南头车辆段出入线的平面布置展开方案设计。通过对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的深入研究,从地方规划、运营需求以及线路通过能力等方面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尽管出入线两站接轨方案的投资较其他方案多,但综合考虑前海片区的土地利用、物业开发等因素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出入线两站接轨下穿正线方案作为本设计的推荐方案。在地铁设计方案比较中,应该把工程对地方规划的影响作为衡量方案优劣的辅助指标,定性地分析工程在结合规划后所能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继而选择更合理的设计方案,把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研究是轨道交通前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无锡地铁1号线西漳车辆段出入线的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进行比较后,从接轨站车站规模、线路条件、行车干扰程度、折返以及出段作业效率、建设投资等因素出发,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最合理方案。研究结论:(1)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优化平纵断面条件,减少与正线的行车干扰,提高列车折返、出入段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要素来选择合适的接轨方式。(2)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结合车辆段的段址,正线线路条件、车站规模,行车,运营,投资等多种因素,选择相对合理的接轨方式。有条件时可结合段型布置,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3)在选择车辆段出入线的接轨方式时,应从区域规划,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最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铁5号线镇平路车辆段为例,在段场用地受到多处建(构)筑物限制下,经车辆段出入线功能需求分析,提出多种具备双向收发车功能的出入线接轨方案,采用加权评价法对各接轨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出能够减少列车空驶距离、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兼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需求的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段是不可缺少的设施.车辆段出入段线与接轨等相关方案的设计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有着重要影响.结合无锡地铁4号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车辆段出入段线接轨宏观方案、出入段线入段方案、出入段线连接及接轨配线等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辆段出入段线接轨优化推荐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费用、方便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地铁建设受城市发展、市政规划、地质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出入线的接轨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地铁建设和业内研究的重难点。鉴于出入线的接轨方案直接影响地铁日后的运营和行车组织,本文着重介绍出入线平面、纵断面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求,就目前国内几种常见的终点站、中间站出入线接轨方式,分析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以期对业内地铁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出入线设计应综合考虑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正线行车干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折返效率等因素;(2)结合车辆段及停车场选址、正线运营组织方式、车辆的技术条件、工程投资规模、地质条件、前期征地拆迁、后期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3)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应考虑线路的延伸条件,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场段出入线设计及接轨方案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设置的基本要求以及平、立交设置的基本条件;分析出入段线与正线的接轨位置及接轨型式以及出入段线与正线平面交叉时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京地铁车辆段与正线接轨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能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全面接口方案及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京地铁车辆段与正线接轨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能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全面接口方案及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州地铁1、2、3、5号线车辆段站场设计经验,并以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为例初步探讨地铁车辆段与正线的接轨形式及段型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大竹林停车场方案设计为例,分析地铁出入线接轨方案的设计思路。将几种可行的接轨方案结合运营条件、隧道掘进机(TBM)始发方案等实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选,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反之,通过出入线接轨方案研究,确定了出入线工程采用的敞开式TBM始发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停车能力,南昌西动车二所1〜25股道分别设置具备列车阻挡功能的红蓝白信号机,同时每条股道合用一个发送器对G1、G2进行发码。针对场联发码电路和侧线股道发码电路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析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出入段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的出入段作业与信号系统转换轨设计方案关系密切。首先针对西安地铁2号线转换轨轨旁信号设备的布置情况做了介绍,然后详细分析了列车出、入车辆段的作业过程,对其他地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调度集中系统是现代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重要行车设备。针对成灌客专特殊的运输作业特点,实现了由一个主控站管辖多个无配线车站的调度集中系统,并提出了安全的引导信号关闭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弥补ZPW-2000移频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动态检测盲区,通过实践验证并总结了利用机车信号数据分析站内侧线股道补偿电容工作状态的方法,从技术方法上解决了利用机车信号数据分析来弥补站内侧线股道处于动态检测死角问题,为分析ZPW-2000移频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工作状态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动车所调车防护系统为动车所内调车作业提供安全防护,其应答器设置及控制方案极其重要。针对存车线受动车存放需求、平交道位置影响,咽喉区受折返作业、差置调车信号机、道岔区段调车信号机等影响,提出不同情况下调车应答器组具体设置方案,这对规范中调车应答器设置进行了补充、明确;针对集中式和分散式调车防护系统这两种应答器控制方案,从系统差异、工程实施难度、产品可靠性、维护工作量、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提出两种方案的工程设计应用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动车所调车防护系统应答器设置及控制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动态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反分析和已有监测成果,用以弹性抗力为基础的杆系有限元法编制程序。分析计算深基坑的分层开挖和逐层支撑各工况下支护桩的内力与位移,预测各工况下支护桩体的水平位移。以深圳地铁罗湖站安全线深基坑为实例,预测20m和25m桩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平位移。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按预测值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CTCS-2级列控系统在城际客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在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成灌城际客专作为实践平台,结合城际铁路本身的特点,分别针对无配线站进路控制、尽头站防护距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2号线车辆段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3个综合方案的研究:通过对方案研究过程的阐述,从减少拆迁量、节省拆迁费用等角度,介绍车辆段段址选择及接轨综合方案确定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