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2例胃肠癌的MG_7,抗原表达和局部免疫应答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G_7抗原的检出率在胃癌为80.77%(21/26例),结直肠癌为94.44%(34/36例),淋巴结转移癌为93.33%(14/15例)。除2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呈弱阳性外,其余正常。良性病变粘膜上皮均为阴性。而且MG_7抗原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MNC_s)的密度有一定相关。提示瘤细胞的MG_7抗原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用我们改良的特异性红细胞粘连试验对50例食管鳞癌的A、B血型抗原进行了研究。由于已往该试验都是在不染色切片上观察,有时难予辨认癌细胞或细胞巢,故我们在抗原反应之前将切片作美兰染色。观察后以5%福尔马林和5%戊二醛的PBS固定切片,然后行H E染色,这样切片可长期保存。5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之正常上皮均为血型抗原阳性,然47例之癌组织却呈不同程度的血型抗原丢失,完全丢失者28例,部分丢失者19例。将癌组织中血型抗原丢失情况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性间质增生进行比较,发现血型抗原丢失的程度与癌的分化高低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癌的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增生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癌组织血型抗原丢失可能是随着细胞癌变而来的去分化现象,癌细胞可能丧失了合成这种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10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碱性磷酸酶(简称AKP)的超微结构定位。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及腺瘤型增生病例中AKP定位于细胞膜上。子宫内膜癌中,AKP的超微结构定位无明显变化。分化型内膜癌中AKP主要位于靠近腺样结构腔面的癌细胞顶端膜及微绒毛上。未分化癌中,AKP均匀分布于癌细胞周缘膜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E 钙黏附分子 (E cadherin ,E CD)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测定 3 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鲜大肠癌标本中E CD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E CD强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3 1例大肠癌E CD总减低表达率为 77.4% ;分化较好的和分化不良的大肠癌细胞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57.2 %和 94.1% ;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癌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44.5%、93 .7%、88.3 % ;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62 .5%、93 .3 %。E CD表达与大肠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生长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与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结论 E CD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Fas和FasL在宫颈癌中表达与CIN、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并且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高于Fas和FasL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Fas及FasL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基因治疗特异性改变凋亡阈限有利于改变宫颈癌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 我科自1983年以来,采用痔上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后注入医用TH胶进行堵塞,并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阻断肿瘤组织血供的办法、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17例,经术后1年~7年随诊15例患者、并与单纯腹壁造瘘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该法治疗的17例患者中,自觉症状好转的13例(占76.4%)。减轻的4例(占23.5%)。自我生活能力提高者14例(占82.3%);3例变化不大。粘液分泌及出血量明显减少的15侧(占88.2%);2例变化不著,原发病灶生长趋于缓慢。CEA测定无显著变化。17例中15例得到随访,占88.2%。此15例中在病理方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退行性变、癌细胞结构模糊,核仁不清、细胞萎缩、癌细胞间隙增大,周围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R胃癌的少数癌细胞。且HLA-ABC抗原缺失率在早期癌(60.0%)明显高于中晚期癌(15.79%);胃肠癌的HLA抗原表达与局部单个核细胞各亚群浸润的程度间也有一定的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LA抗原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分析;将一定量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接种于CAM上,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并取移植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20μL含有6×106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且不影响鸡胚的活力,移植瘤形态学特征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NVB为主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毒性及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组 49例 ,男 1 8例 ,女 31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2 5例 ,乳腺癌 2 0例 ,宫颈癌 3例 ,卵巢癌1例 ,用NVB为主方案化疗三周期。结果 CR 9例 ,PR 2 0例 ,有效率 59.2 %。主要毒性为白细胞下降 (96.6% )。分析诸多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发现 :既往化疗史及病程早晚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P <0 .0 5) ,癌细胞分化程度也影响疗效 ,但差异不明显 (P >0 .0 5)。结论 NVB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较高疗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不同性别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形态间的差异。女性多位于胃中1/3处(43.6%),组织类型以印戒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为主(58.1%);男性多位于胃下1/3处(45.4%),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为主(51.5%)。粘膜下癌女性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男性(P<0.05)。且出现年龄较男性提前。但组织类型在胃内分布无性别差异。术后10年生存率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化法对 50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 PCNA表达 ,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 ,取 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而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检测肿瘤组织中 PCNA表达能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估患者预后 ,有望成为临床判定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 大肠癌大致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癌,类癌及未分化癌等,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Floyd~1 1687例大肠癌中占92.3%,Berg60193例中占99.6%。故本文以大肠腺癌为分析对象,观察各亚型组织学特点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EXPRESSIONOFPCNA,P53,KI-67,EGFRANDONCOGENCerbB-2INHUMANSUPERFICIALSQUAMOUSCELLCARCINOMAOFESOPHAGUSZhangJun(张军)HiroyasuMakuu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子宫颈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采用PCR、ISH和IHC方法对51例子宫颈癌组织的HPV16感染、HPV16E6mRNA、p53、p21ras和c-myc蛋白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1例中有HPV16感染者38例,HPV16E6mRNA表达者35例,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高分化癌巢之周边部或中、低分化癌之整个癌巢;p53、p21ras和c-myc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60.8%和76.5%,其阳性细胞是弥漫或灶状分布。统计分析表明HPV16感染与P53、P21ras、c-myc蛋白积累间无关,但后三者间则显著相关。这提示癌基因活化或抗癌基因的失活及HPV16感染等因素之协同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Lee SH荧光组化法检测42例非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2/4例卵胞膜细胞瘸有ER、PR;6/8例颗粒细胞瘤有ER、PR,其中4倒受体水平较高;12/16例畸胎瘤有ER、PR,畸胎瘤中含柱状上皮、皮脂腺、汗腺、软骨时,显示较高的ER、PR水平。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及纤维瘤均显示受体阴性。1/4例胃肠道转移癌有ER、PR阳性细胞。结果提示,应重视颗粒细胞瘤ER、PR的检测,对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也许可进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