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如何最有效利用粘着特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动力集中方式与动力分散方式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动力分散的优点,以及动力分散在日本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日本铁路现代化电动车和内燃动车的技术发展过程和现状。从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了动力分散和动力集中中牵引方式的优劣。认为动力分散成于动力集中方式;配比适当的MT(动车+拖车)编组方式是动车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世界轨道交通》2013,(10):38-39
与传统的铁路列车不一样,动车组列车将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几个车厢上。动车组列车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是动力分散,二是动力集中。但实际上,动力集中式的动车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普通的机车+车辆模式的翻版再升级。  相似文献   

4.
问与答     
动力分散式电动车组与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有什么不同 ?答 :动力集中是由机车牵引 (power car train)方式发展而来的 ;动力分散则是多牵引动力单元车辆的组合 (EMUs) ,即所有车辆均有乘客室而电气设备大多布置在车下。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单元的功率等级和动拖轴比例不同。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还出现过相对动力集中、相对动力分散的提法 (动拖比不同 )。根据日本的比较 ,动力分散比动力集中更优越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轻 :平均轴重和最大轴重轻 ,高速运行时轮轨相对作用力小。(2 )快 :单位质量牵引、制动功率大 ,具有高加速度和高减速…  相似文献   

5.
现代铁路的高速列车按动力和驱动设备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其中动力分散方式(E-MU Form)驱动的高速列车是指将全部机械与电器设备吊挂安装在车辆地板下面,牵引电机安装在列车的全部或  相似文献   

6.
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用、市场和列车型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分析了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特别阐述了利用寿命周期成本 (L CC) ,来比较这 2种方式列车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综合叙述高速动车组的几种制动方式及其特点 ,并根据国外高速铁路所采用的不同制动方式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的实际情况 ,分别在动力分散及动力集中两种牵引模式下所采用的制动方式的异同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为今后的高速铁路设计做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目前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配置管理方式分散,容易出现因配置错误而引发网络故障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配置方法,并分析了该配置方法的控制逻辑和设计原理。通过列车编组案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速电动车组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外300km/h高速动车组发展动态,认为受关键参数的限制,300km/h的速度是一个重要临界值。在此速度之下,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两种方式都能适应;在此速度之上,动力分散为佳。提出我国必须坚持科研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试验并巩固200—250km/h电动车组技术的平台上,应向开发300km/h电动车组技术推进。建议对总体方案进行深入比较后,再确立最佳方案为好。  相似文献   

10.
CRH5型动车组制动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CRH5型动车组制动装置的配置、制动系统组成和作用、制动方式、制动力分配及制动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德国ICE动力转向架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地介绍了ICE动力转向架的结构,并对结构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该转向架的特点,ICE动力转向架的成功结构,可对我国高速动力车的研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向架如何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下的快速定制设计是轨道车辆研发过程中的难点。针对目前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尚缺乏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模块化配置的转向架快速定制设计方法,并开发了对应的设计原型系统。在基于通用物料清单(GBOM)的转向架产品族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层级三维骨架模型和模块配置设计过程模型,构建了扩展的转向架配置模型。以扩展的配置模型为基础,基于实例推理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转向架配置设计流程,实现了个性化需求驱动下转向架的快速定制设计。此外,开发了轨道车辆转向架模块化配置设计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企业试用,试用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研制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明了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的设计要求,阐述了研制转向架的技术思路,分析了转向架的设计和结构,提出了采用先进制造手段和采用强化性能参数控制的技术对策,达到制造高质量转向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曲天威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B10):28-30,61
新型转向架用于改进设计的大功率东风8D型内燃机车。这个转向架是典型的3轴机车转向架,最高速度100km/h,最大起动牵引力480.5kN。介绍了转向架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和各部分结构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转向架寿命是转向架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现代设计技术表明,载荷特征掌握越具体,结构寿命预计越准确。如果动车转向架电机吊座的寿命预计欠精确,势必影响转向架整体寿命预计。本文通过在线试验,拟合了动车转向架电机垂向振动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预计了30年间不同加速度值出现的频次,为该部件寿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通过对有轨电车转向架检修间的设计对转向架各部件的检修进行详细论述,介绍转向架检修间流水线设计的基本情况,并对转向架检修之后的标准及检修流程、各部件的检修进行说明, 指出可能存在的不尽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高性能机车转向架设计理念 ,并提出了从结构设计、参数优化、动力学性能预测 3方面出发开发高性能机车转向架的具体措施 ;以 2 0 0km/h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转向架的研发为例 ,介绍了高性能机车转向架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3轴转向架构架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3轴转向架用于200km/h速度级电力机车。文章详细介绍该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特点,并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对该构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确定构架主体合理的截面形状,使其达到强度要求和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 2 0 0km/h动力分散交流电动车组的非动力转向架的开发研制过程。在该转向架的研制中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优化设计参数。通过滚动振动试验台试验和线路运行试验进一步优选方案。线路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设计路线正确、参数选择合理 ,运行品质优良 ,并多次创造中国铁路试验速度纪录  相似文献   

20.
ZLA080-Bo型铰接式轻轨转向架构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ZLA080-B0型转向架构架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设计特点,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通过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对其强度进行了校核,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为轻轨车辆转向架,特别是铰接式转向架构架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