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7):11-14,128,129
虽然目前中国商船的北极航行之路充满艰辛,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这条航线也孕育着无限商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一些科学家乐观预测,在未来30年内北冰洋将出现夏季无冰期,北冰洋"黄金水道"开通成为可能。"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将成为北极航线的两条主要航道。一旦这两条北极航道常年开通,将成为联系东北亚和西欧,联系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可以节约大约40%的海上运输成本,届时北极航线可能成为苏伊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舶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成为了可能。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笔者参加了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记录了从2012年7月22日至8月2日"雪龙"号船首航东北航道的实际情况和航经水域的气象水文特点,并对东北航道的适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未来北极航运的发展离不开船员的贡献.然而,相对于目前成熟的航道而言,北极航道的特殊地理位置,航道内浮冰分布密集,水文气象复杂多变,缺少准确可靠的海图、通讯系统、助航设施、港口接收设施备;另外,针对北极航道国际立法还不完善,商船在北极航道航行还要面对北极沿岸国家的许可和通航管制.这给北极船舶的航行、停泊等增加了安全隐患和困难,同时对北极航行的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北极航行的特殊性,能够满足北极船舶安全航行的船员少之又少,而随着北极航道的全线开通,有高纬度、冰区航行资质的船员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参与北极航运事务较晚,能够投入北极航行的船员更是缺乏.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对北极航行船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冰区航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水域的冰层正在慢慢融化,使得开辟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航道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和俄罗斯欧亚部分的最短路线。同时,北极油气资源的逐步开发,极地船舶的需求逐步增大,对符合极地规则要求的船舶设备需求也相应增大。目前,环北极航线已部分开通,相对于其他可航水域,极地水域有其自身特点:(1)水域温度极低;  相似文献   

5.
冰区船时代     
<正>过去数百年,北极航道一直布满浮冰,几乎无法通过。英俄等国探险家曾试图开发这一航道,但由于风险太大都没有成功。近20年来,伴随全球气温升高,这一海域的大部分冰层逐渐溶化,开通北极航道从遥远走近现实。  相似文献   

6.
专家     
北极航道开通将使重心北移
  8月8日,中远航运“永盛轮”北极东北航道扬帆起航,计划用33天时间前往欧洲。此次首航,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
  江南社会学院陆俊元教授分析认为,北极航道开通不仅会直接改变原有的世界海洋运输格局,还将使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整体提升。新航线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航线经过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同时,新航线将分散一部分原有航道的贸易货物,降低原全球航运线的分量和地位,航线所在国的影响和地位也将受影响。地球中路战略地位下降,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抬升,这种变化将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地区冰雪融化的加快,北冰洋冰盖范围逐渐减小,以及近年来北极航道夏季开通的时间越来越长,北极水域商业航线的地位也将慢慢形成.届时,世界航运、商贸、能源格局均将因此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的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结合我国"雪龙船"科考船和"永盛轮"商船东北航道航行资料,对北极东北航道夏季的海冰冰情进行分析,探讨东北航道2002~2016年7~10月的适航性.结果表明: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可有效减小其数据间的系统差异,获得一致性更好的长时序卫星观测资料;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冰情在逐年减轻,航道适航性愈加良好;航道开通时间窗口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极东北航道中段受海冰影响较大,但海冰影响呈减小趋势,可通航天数不断增加,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可为我国科考船和商船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极航道的探索与开辟成为航运业热点,北极航线的开通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利益让很多船东心动。那么,现阶段北极区域的航行状况如何,通过冰区航道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极地规则的未来立法趋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事》2010,(11):12-14
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能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极航道探险虽兴盛一时,终因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而沉寂。近2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一些科学家乐观预测,在未来30年内北冰洋将出现夏季无冰年,北极航道将从遥远走近现实。北极航道成为了国际海事界的热点之一,该航道一旦打通,吸引全球目光的不仅仅是北冰洋区域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它的开通还将影响整个世界的海运格局。为此,本刊记者马艳玲走访了相关专家和研究机构,采写编辑了一组北极航道的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极地冰融,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越来越多的船舶选择极地航道通行。以北极为例,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将大大缩短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运输距离。图1为传统航道与北极东北航道的比较。从东亚到西欧的海路运输,如果走苏伊士运河,其航程为1. 8万~2. 0万km,而走北极航线则仅为1. 2万km,可以缩短30%~40%的距离,经济效益显著。然而,日渐增多的船只也带来通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球气温逐步上升,北冰洋海冰持续消融,北极航线的开辟逐渐成为可能,而北极航线的开辟带来的利益几乎都是国际性的,所以北极航线的开通必然会给现有的世界航运格局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极航道的概况,随后对北极航道通航对世界航运的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北极东北航道地缘政治,以及高纬、高寒等地理环境对船舶通信等航行设备的影响,结合北方海航段海域、海峡的海冰特点、通航条件,指出决定北极东北航道开通的关键水域和海峡,并搜集整理了东北航道沿线主要港口的通航条件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华 《中国船检》2010,(9):25-28,108-109
过去数百年.北极航道一直布满浮冰,几乎无法通过。英俄等国探险家曾试图开发这一航道,但由于风险太大都没有成功。近20年来,伴随全球气温升高.这一海域的大部分冰层逐渐溶化,开通北极航道从遥远走近现实。  相似文献   

15.
正北极航道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捷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北极冰区逐渐缩小,北极航道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2007年夏天,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图像显示位于俄罗斯北部的北极东北航道和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北极西北航道同时实现连通,这在人类可记录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其意义不言而喻。自2013年"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以来,中国货轮已经多次航行在这条航线上,2017年10月3日,中国货轮"天健"轮经  相似文献   

16.
东北航道的开通对于中国很重要,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对于推动北极航运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挪威楚迪航运集团,期待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航运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并挖掘未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以及北极航线可利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航线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权益、提升国家海洋软硬实力等方面对我国"海运强国"战略的价值更加凸显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区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主要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气温上升、冰层融化,这使得北极航线开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北极海冰的逐渐消融,北极航线的商业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9年,德  相似文献   

18.
航向北极     
千百年来,北极被人类一直当成"圣地"、"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随着冰层的消融或逐渐变薄,人类踏足北冰洋和沿岸地区的时代已提前到来,区内更多资源开发成为可能,航道开通与贸易航线开放吸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预计在未来数十年,人类在北极的活动将愈加频繁,亟需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北极地区的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更多船只往来,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北极冰雪的融化速度超出预期,北极航线的开通不再是梦想,国际航运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未来的黄金航线[1]。2012年8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我国航海史上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2]。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团")先后组织实施以"永盛"轮为旗舰的"首航北极"(2013年)、"再航北极、双向通行"(2015年)、"永盛+"(2016年)、"首航南极、服务科考"  相似文献   

20.
北极航道通航的重要意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气候逐渐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北极航道将成为中欧、中美货物运输新通道,挑战传统远洋运输航线,改变国际航运格局,对我国未来航运事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北极航道通航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航运格局、能源格局以及地缘环境影响等角度,通过分析北极航道的历史与现状、全面通航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应对北极航道通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