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悬挂式单轨单开道岔在段场应用时存在道岔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悬挂式单轨三开平移道岔总体方案,并对道岔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该方案采用“八字”型道岔梁结构布置方式,解决道岔三开转辙换向问题;设置齿形梁间连接装置和锁定装置,增强道岔梁与轨道梁对接定位安全性、平顺性、准确性和牢固性,避免道岔端部与轨道梁干涉的问题;通过驱动及走行装置,在门式梁的支撑下,解决道岔梁平移导向平稳性的难题;设计悬挂式单轨三开平移道岔控制系统,实现道岔平移运动中的控制。经与其他方案对比可得,采用悬挂式单轨三开平移道岔时,会使段场中道岔数量更少、横向长度更短、占地更小、投资更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作为一种中低运量交通制式,在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及景区观光线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总结国外悬挂式单轨交通应用的基础上,对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类型、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选型建议;结合悬挂式单轨交通特点,提出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系统设计建议。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道岔可采用可动心辙叉道岔,道岔侧股采用单圆曲线线型;(2)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设计应系统考虑道岔线型、道岔梁结构设计、道岔转辙系统设计、道岔梁支座及供电轨等接口设计、运营维护设计等因素;(3)为了提高维修维护效率、减小维修维护工作量,降低后期运营风险,建议设置道岔运维监测系统;(4)该研究成果可为悬挂式单轨道岔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庆单轨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条单轨制式交通线路,由于其线路及道岔的特殊性,道岔转辙设备采用的是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及行程开关,带动整体钢箱梁或PC梁动作,这与普通地铁轮轨道岔设备完全不同.该道岔控制电路参考了日本单轨信号系统道岔控制电路,并根据国内联锁系统的道岔控制基本原理进行了设计和完善;以五开道岔为例,介绍道岔控制电路的3种模式及动作程序,3种模式分别为联锁系统进路控制、车站值班员手动控制及现场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4.
多开向道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道岔就其结构来分,有单开、对开、复式交分道岔等。近年来出现了多开道岔,即每个道岔有3个及以上的开向。此类道岔装置在国外已有应用,我国新建的部分城市铁路车辆段也开始使用。本文以五开道岔为例,说明该类道岔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统国产化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道岔是该种交通制式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由于其特殊性,实现国产化将对该种交通制式能否在国内推广起重要作用。我国相关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努力,设计、制造了关节型三开、五开和单开、单渡线等系列道岔,经过3年多的运行,状态良好。关节型道岔的成功国产,大大地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为轨道交通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某厂跨座式单轨关节型五开道岔梁系统进行静载试验,测试道岔梁在弯曲与扭转工况下的应力与挠度大小,结合理论计算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数学公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单轨车辆运行时道岔梁的应力及变形。静载试验与理论计算表明,道岔梁系统强度、刚度和工作性能符合设计、使用要求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跨座式五开关节型单轨道岔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安装特点及试验。  相似文献   

8.
跨座式单轨道岔的线型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典型制式,其单轨道岔技术也是轻轨关键技术之一.研究重庆轻轨2号线跨座式单轨关节型道岔线型的形成,推导出道岔线型的参数值,并按照道岔工程的实际要求,提出一种由简洁方式表达的道岔线形图及道岔线型检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单轨交通制式里,道岔是整体移动的,由于重庆单轨交通三号线车辆段未采用CBTC信号系统,为确保单轨列车在车辆段道岔区内安全运行,信号系统在车辆段增添了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结合现场信号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三号线车辆段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无缝道岔风轨纵向力与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度,并对60kg/m轨12号单开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轻型跨座式单轨全自动运行线路以其噪音小、能耗低、经济效益好、集约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低运量运输制式发展的新热门。基于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与国产化道岔应用为背景,以三开道岔为例,详细阐述了信号系统与道岔系统接口技术原则、接口控制和采集电路的设计原理、相应指示灯的设置要求,以及涉及到运营场景的道岔控制模式切换流程和应急模式操作流程等,可为行业内类似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其车辆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目前较少,需对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走行轮最大垂向力、导向轮及稳定轮最大垂向力、车体及悬吊梁最大侧滚角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应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倒T形辙叉道岔,进行悬挂式单轨车辆道岔通过性能研究。[结果及结论]倒T形辙叉道岔结构的导向轨面不平顺较大,悬挂式单轨车辆在通过曲线道岔时,很难保证导向轮的导向力不超过安全限值。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应用此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后,悬挂式单轨车辆可以以15 km/h的速度安全通过半径为50 m的倒T形辙叉道岔,动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跨座式单轨道岔采用与轨道梁相似的梁式结构,由一组互相联结、关节间可转动的钢箱梁组成。单轨道岔由道岔梁、指形接手组、十字形铰、尾轴装置等部件组成。道岔梁之间用可互相转动的指形接手组和可上下及横向转动的T形轴连接。指形接手组消除相邻道岔梁的间隙,十字形铰和尾轴可保证道岔回转时该部位产生转角变化,并牵动相关梁进行转位。单轨道岔的转辙驱动系统通过减速器带动摆臂绕减速器中心轴回转而实现道岔梁的横移。控制系统保证道岔按信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锁、转辙和锁闭工作,并将道岔位置信号反馈至信号显示系统,同时还检测系统中的其他信息并反馈。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城轨交通线路中的辅助线与正线连接传统方式是采用单开道岔。如能在城轨交通轨道工程设计中使用对称道岔或三开道岔,可达到大幅度节省轨道工程投资之目的。 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调查了解我国各大城市的城轨交通辅助性配线形式及运营状况,分析对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与单开道岔在结构特征及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并研究停车线、出入线在与正线连接时采用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时合理的平面布置。 研究结果:在城轨交通轨道工程设计中采用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来替代单开道岔,可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提高调车作业效率。 研究结论: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在停车线和出入线上使用,是可行的、必要的,并应结合城轨交通建设工程抓紧研制、铺设。  相似文献   

15.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道岔安装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经成功地投入商业运营的城市快速高架单轨交通轨道系统道岔设备的安装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施工工艺。结合重庆轻轨较—新线跨座式单轨交通进口道岔设备安装工程,详细叙述隧道内道岔设备和小半径大坡度区段道岔设备的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ANSYS软件建立跨座式关节型道岔梁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道岔梁在单轨电动车组经过时的载荷工况分析,计算道岔梁的应力和应变。计算结果表明,道岔梁在机械性能指标方面符合要求,为跨座式单轨列车调试试验和道岔结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制造工艺性进行较为实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实现跨座式单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在车辆基地的调车.通过对折线型道岔平面线形的研究,总结出道岔平面线形的设计方法和关键参数,对设计标准中给出的道岔线形进行验证,并对道岔的线形设计和表达式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固定辙叉单开道岔钢轨纵向温度力与位移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编程计算和对不同工况的对比分析,得出了道岔钢轨纵向温度力与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改善道岔受力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场使用经验,采用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对原Ⅰ型提速道岔的平面线型和结构进行改进,研制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直向200km/h过岔速度的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单开道岔。  相似文献   

20.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采用了4组60kg/m对称道岔,在国内尚属首例。文章阐述了对称道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主要分析了普通单开道岔与对称道岔对车站规模的影响及对称道岔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信号系统对列车进入停车线的安全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