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受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进行的肝移植病例,依据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外周血中CMV-PP65和(或)CMV-IgM及胸片明确诊断,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共收集资料111例(剔除相关资料不完整者).发现CMV感染5例,CMV感染发生率为4.5%;其中2例发生CMV肺炎,CMV肺炎发生率为1.8%(占CMV感染的40%),2例均好转.活动性CMV感染3例,2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CMV-PP65检测能够对CMV感染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指导治疗.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炎前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过敏性紫癜 (SH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和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结果 SHP急性期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肾型中活动性肾脏病和 (或 )肾功能不全组较其他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TNF α、IL 8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急性期 4种炎前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与SH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TT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 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可溶性IL 6受体(sIL 6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5 0d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 6活性显著高于Ⅰ、Ⅱ期 (P <0 .0 5 ) ,但sIL 6R水平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 17例患者 ,5例完全缓解 (CR)、8例部分缓解 (PR)、4例未缓解 (NR)。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是通过降低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提高缓解率 ,可作为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8周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 ,且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肝炎 (中度 ) >慢性肝炎 (轻度 )。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 8周后 ,其血清IL 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ALT与IL 6呈明显正相关 ;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 ,其HBeAg、HBV DNA转阴率为 43.3%、46.9% ,转阴组IL 6、IL 8水平接近正常 ,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 (P <0 .0 5)。结论 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在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 γ、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 4、IFN 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 (P <0 .0 5 ) ;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 (P<0 .0 1) ;而HT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 (P <0 .0 1) ;GD患者的IL 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 (r =0 .6 7) ;HT患者的IFN 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 8,r=0 .5 7)。结论 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 4的Th2浸润为主 ,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 γ的Th1浸润为主 ,AITD的发病与Th1/T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8、1 0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5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8、1 0水平 ,McAb A E法检测 54例患儿T细胞亚群。结果 各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水平降低 ,IL 8、1 0水平升高 ,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降低 ,IL 1 0水平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血清IL 6、8、1 0分别与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在小儿肾脏病中 ,①血清IL 6水平降低 ,可能是继发性改变 ;②血清IL 8、1 0水平升高 ,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③CD4+细胞、CD4+/CD8+比值降低 ,是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④血清IL 1 0水平升高 ,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抑制细胞免疫 ,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3月~1996年3月,应用Elisa法,对1933例孕妇做了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疤序病毒Ⅰ型和Ⅱ型(HSV1、HSV1)5种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孕妇血清中5种病原体特鼻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1%、1.45%、5.54%、2.33%、1.86%;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77%、88.50%、89.62%、82.09%、84.19%;孕妇TOX感染与其所在地区和职业有关;不同争期CMVIgM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孕期CMV感染与异常妊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孕妇RV、HSV的易感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孕妇TORCH感染的筛查对优生优育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经检查,某所人群周围血象异常改变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除部分血象异常者伴脾、肝肿大外,无一例发烧及临床表现。检测93份血清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简称EBV)IgM抗体,全部阴性;35例嗜异性凝集试验及豚鼠肾吸收试验均为阴性,从而排除EBV感染。微量补体结合法测定52份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者18份,阳转率34.6%。说明近期有CMV感染或潜伏性感染复燃,确定1066例异常血象为一次CMV隐性感染引起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 γ、IL 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 3 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Th1亚群CD+4CD45RA+,Th2亚群CD+4CD45RO+的表达 ,并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同期检测 1 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结果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h1细胞CD+4CD45RA+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细胞CD+4CD45RO+虽有下降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Th1 /Th2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以IFN γ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 /Th2的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0.
CpG寡核苷酸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CpGODN、GM CSF、CD40 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免疫刺激作用 ,以期筛选出一种高效的疫苗佐剂。方法 用CpGODN 2 0 0 6、GM CSF、CD40 L刺激正常人PBMC ,48h后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12及IL 10水平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BMC上CD40、CD86、HLA DR的表达。结果 CpGODN 2 0 0 6能诱导正常人PBMC分泌较高水平的IL 12、IFN γ ,抑制IL 10的分泌 ;上调PBMCCD40、CD86、HLA DR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 CpGODN 2 0 0 6是一种免疫刺激作用强大的新型佐剂 ,可用于多种疫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Humancytomegalovirus (HCMV )isoneofthemostcommoncongenitalvirusinfectioninhu manandalsousuallythecauseofmentalretardationandhearinglossofchildreninthedevelopedworld .TheactiveinfectionpercentageofHCMVisabout0 .3% - 12 .0 %there ,butwithregardtothedevel opingcountries ,especiallythepovertymountainousareas,the percentageofCMVinfectionisun known .QinbamountainousareainShaanxiisapoverty strikingarea ,wheretheeconomicconditionandtheculturearebackwardandtheincidenceofMRishigh .TostudyCMVinfec…  相似文献   

12.
ABO系统母儿血型不合是我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为了在孕早期对可疑母儿血型不合的胎儿血型作出产前诊断,我们用吸收放散法测定了40例孕6~12周绒毛组织的血型物质,同时测定了其父母血型,40例标本的血型物质与其父母血型按遗传规律所可有的子女的血型相符。20例标本曾重复测定,两次测定结果均一致。这一方法提示可经宫颈吸取微量绒毛测定血型物质以鉴定胎儿ABO血型,为孕早期产前诊断母儿血型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infectionofcytomegalovirus(CMV )isoneofthemostseriouscomplicationsafterrenaltrans plantation[1] .MostbelievethatCMVinfectionnotonlycaninduceacuterejectreactionofthetransplant ,butalsoplaysaroleintransplantation relatedatherosclerosis[2 ] .Asaresult ,itaffe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儿肝、肾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 2 2周妊娠要求引产的 16例孕妇 ,随机分为两组 ,米非司酮组 (8例 )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共 3d ,第 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对照组 (8例 )给予水囊引产。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解剖 ,取胎儿肝、肾组织各 4小块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电镜标本制作规范制成标本 ,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胎儿肝、肾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广泛的病理变化。结论 中期妊娠用米非司酮引产可造成胎儿肝、肾组织损伤 ;中期妊娠米非司酮引产失败时不宜继续妊娠 ,并且应慎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秦巴山区孕妇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与HCMV UL54、UL97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28对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的HCMV DNA,对HCMV DNA阳性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CMV UL54、UL97基因501、594及595密码子是否发生突变。结果①228例孕妇血清中HCMV DNA阳性者19例,阳性率为8.33%;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CMV 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3.51%。在19例HCMV DNA阳性孕妇中,其配对脐血阳性7例,HCMV宫内传播率为36.84%。②HCMVDNA阳性孕妇血清及其配对脐血阳性的标本中均未发现HCMV UL54、UL97基因501、594及595密码子发生突变。结论秦巴山区HCM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HCMV UL54、UL97基因501、594及595密码子突变无相关性,但不排除存在其他位点突变或其他形式基因异常导致病毒致病性改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Genetic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fetus have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ultrasonograph waswidely appliedin obstetric practice.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reports onin vivomolecular geneticeffects of diagnostic ultrasound[1-4].In vitroexperi-ments have found that single-stranded breaks(ssbs)and double-stranded breaks(dsbs)in DNA are themain indices for DNA lesions induced by ultra-sound[5].But,no reports on whether ultrasound cancausein vivossbs and dsbs in DNAare available.Tofurther …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法测定61 例孕晚期妊高征患者,20 例同期正常孕妇产前、产后24 h 外周血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血清钙浓度及尿蛋白含量,同时以15 例健康非孕妇女作对照。结果发现,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及非孕妇女( P< 0.01);产后24h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产前,高于正常孕妇及对照组( P< 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其血压及尿蛋白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06、093、092, P< 001);妊高征患者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及健康非孕妇女( P< 0.01)。提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妊高征血压升高、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胎儿窘迫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胎儿窘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胎儿窘迫需行剖宫产孕妇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TG)40例术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CG)30例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溶液。对两组母体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胎儿脐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血气指标检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母体血Pa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胎儿脐静脉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P<0.05);PO2、SaO2、HCO3-、B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有效改善宫内胎儿窘迫的缺氧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胎儿窘迫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