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船舶从深水航行至浅水或在浅水中航行,会产生浅水效应,出现阻力增加,船速下降,船体下沉等现象,从而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2.
江水箱和江水总管都是机舱内的普通设备,但它们又是机舱内其它设备用水的来源。浅水船舶江水总管的临界安装高度如何确定?目前规范对此尚无具体规定。但若它的高度设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双主机外循环冷却水相继中断,船舶处于失控状态,这对航行在急流航段的浅水船舶来说,实为一大安全隐患。本文就浅水船舶江水总管的临界安装高度和江水箱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岛礁区、渔网区、浅水区和狭水道等复杂海区是船舶事故频发的危险区域.文章介绍了复杂海区船舶航行特点及其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并根据海区特点和航行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航行指挥与操纵方法,以确保船舶在复杂海区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姿态监测的船舶航行安全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开发的船舶姿态测量平台,以及MMG、SVM和ADRC等技术手段,首次研究开发一种基于船舶六自由度运动姿态,监测的船舶航行安全实时监控系统,解决船舶航行状态下,不能实时调整合理吃水差及准确预报船舶航行状态的问题,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有关船舶航行安全实时监控相关技术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文章以人为因素为主,结合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对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建议,以期引起船舶所有人、船舶公司和广大船员对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 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 生成船舶运动轨迹; 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 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 分割船舶历史轨迹, 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 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 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 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 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 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 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 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 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 因此,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 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正确解读警戒区航行的有关规定,分析警戒区航行船舶碰撞的原因,提出船舶在警戒区航行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采用构建船舶航行安全影响因素鱼骨图,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环境条件、交通调查中船舶行为基本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交通模型研究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船舶安全航行方法的特点,对基于海上船舶密度、航迹分布、交通流、交通量和船速分布、船舶到达规律、交通容量、船舶行为、船舶管理等基本要素,进行数学方法的定量...  相似文献   

9.
船舶在桥区安全航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桥梁的架设限制了船舶的航行,致使船舶在桥区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提高船舶在桥区航行的安全可靠性,从对船舶在桥区造成事故的各因素着手,重点讨论桥孔宽度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运用概率统计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桥孔宽度与船舶安全航行的关系。并对桥区船舶安全航行可靠性进行概率评估。以确保船舶在桥区航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分析船舶海上航行风险指标因素对航行安全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船舶航行风险进行评估.从构成船舶海上航行风险指标体系的众多因素入手,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对船舶航行风险影响大小不一的基础上,对风险体系内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确认导致船舶海上航行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估法,可获得全面和可靠的体系指标因素数据及信息,为海事局监督部门、船公司、船舶制定应急策略和安全航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由浅海向深海的转移,动态定位系统在海洋工程船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动态定位的级别也越来越高。本文就世界首艘圆筒形钻井平台某深海钻井平台的动态定位系统进行介绍,动态定位在海洋工程船舶上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地推广,对航海科技的进步和航海安全水平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由浅海向深海的转移,动态定位系统在海洋工程船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动态定位的级别也越来越高。本文就世界首艘圆筒形钻井平台某深海钻井平台的动态定位系统进行介绍,动态定位在海洋工程船舶上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地推广,对航海科技的进步和航海安全水平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隧道浅埋破碎段地表超前预注浆的作用及在隧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由此得出该技术在隧道浅埋破碎地层中能够对围岩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隧道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4.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位移预报十分重要,但位移量测值受时空效应的影响,计算很复杂。结合某地下通道的浅埋暗挖法施工,对施工过程中时空效应的产生机理、规律进行探讨,介绍了观测前已发生的位移量、开挖面到达前产生的位移损失量和总沉位移量的计算方法,以提供准确的位移预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浅部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矿物资源地下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深埋高应力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采用WYQ1000—Ⅰ型地下工程综合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三维物理试验模拟巷道的真实开挖、变形和破坏过程,研究有、无支护体系形态下的围岩变形,针对围岩应力以及位移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深埋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及支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膨胀岩隧道洞口段施工中变形问题较为多见,整治有一定难度。阐述玉蒙铁路新寨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的变形情况、变形处理方案、支护措施及效果监测。研究能够为浅埋膨胀岩隧道洞口段的变形处理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卢佩霞 《交通标准化》2011,(21):168-172
河堤边坡表面经常受到波浪冲击、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渗流等因素作用,形成表面侵蚀和浅层滑坡现象。植物根系能减少边坡表面水流冲刷和地下水渗流,增加土体强度,具有明显的浅层护坡效果。随着植物根系含量增大,根系土的强度增大。植物根系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采用类似加筋土边坡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试验分析浅埋大跨度洞室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不同开挖阶段,不同开挖部位的地表沉陷表现,得出后开挖一侧洞室是引起整个洞室地表沉陷迅速增长的关键,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当前浅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计算中容重取值存在的问题;经理论分析,提出了修改意见,使浅基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计算更加合理、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Bobet等提出的无水地层浅埋圆形隧道施工地层内应力状态解析解,通过非耦合方法建立了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桩基沉降量与承载力损失之间的关系.分别以荷载传递法与弹性力学法求出桩体弹性压缩量与桩端土体压缩量,从而得到隧道施工影响下桩基承载力损失与桩基沉降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减少桩基沉降来实现桩基承载力损失控制的正确性,为今后类似工程实现风险定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