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智能车辆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的最新进展,对车辆纵向控制方法、横向或转向控制方法、车辆间的通讯策略以及车辆综合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并重点提出了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车辆控制这一研究课题,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祥辉 《天津汽车》2010,(12):58-58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而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那么如何在大雾天气下安全行驶呢?文章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明  葛鹏 《驾驶园》2009,(9):79-81
雨天行车,能见度低路面泥泞、湿滑、行人、车辆动态异常险情增多。为了行车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仲安 《汽车与安全》2010,(10):68-68
进入秋季,很多地方早晚容易起雾。浓雾天气时的能见度低,所以为了保证行驶安全,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雾天,因视距短,能见度低,有时路面因雾水造成路面湿滑,制动性能降低,车辆易侧滑,因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对道路线形走向的敏感性有所变化,驾驶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以不同的车速行驶在线形不断变化的高速公路上.为了探寻在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以不同车速通过不同曲率道路时的驾驶行为安全特性,利用UC-win/Road建立道路驾驶模拟环境,采集驾驶员在单因素和正交多因素实验方案条件下的车辆运行轨迹数据,结合驾驶行为特点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车辆横向偏移系数)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圆曲线半径和车速对车辆横向偏移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车辆横向偏移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能见度(F=531.643)>圆曲线半径(F=256.599)>车速(F=45.986).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重庆某高速公路2008年的能见度速度和对应的交通流参数(速度、占有率、交通流量),对低能见度下的运行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气象能见度与驾驶员视距关系模型,最后得到低能见度下限速模型。  相似文献   

7.
雾环境下驾驶人行车与正常天气相比,在低能见度下视觉参照物较少,驾驶人更倾向于跟驰行驶。为研究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跟驰行为,以真实雾环境下实车试验方式,选择多条高速公路作为试验路段,以Smart Eye眼动仪获取车辆在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视觉参数,包含驾驶人注视区域、注视角度、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速度以及扫视幅度等,以归一化方法对驾驶人注视重心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能见度下驾驶人的跟驰需求,并通过对雾环境下上述视觉参数进行规律总结。对雾环境下驾驶人跟驰特性进行统计及分类,将跟驰行为划分为主动、半主动、半被动以及全被动跟驰;通过分析雾区低能见度下驾驶人跟驰行驶条件,引入多维偏好理论及后悔理论,进行驾驶人跟驰决策模型构建,并基于差分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1次跟驰动态过程中,正常车道保持时驾驶人扫视速度较低,而当处于车道调整时,驾驶人扫视速度存在较大波动,且平均扫视速度较高,低能见度下驾驶人注视点转移速度27.0 (°)·s-1明显低于晴好天气的52.0 (°)·s-1;驾驶人在跟驰过程中,能见度对驾驶人跟驰时的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通过跟驰模型构建可为后续雾环境下车辆跟驰前后车距及车速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路面湿滑,容易使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引发侧滑等交通事故。因此,雾天行车更要注意谨慎驾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露天行车准则一:确认车辆的可视距离雾天行车时,要密切注意车辆的可视距离。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驾驶员应根据能见度调整车速,以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有时间加以应对处理。行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前车的距离,打开车辆的前后大灯和雾灯,以标示自己的位置。在雾气严重的时候,还可以打开双闪灯。不要在开雾灯时使用远光灯,这是因为远光灯光线高挑,很容易遮住雾灯的光线,继而影响其他驾驶者的视线。当雾气较为浓重时,我们可以通过按车喇叭,表明我方车辆所在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频繁按车喇叭是一种不礼貌  相似文献   

9.
低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在大雾、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低能见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介绍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布设及数据采集,并阐述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其预警、应急指挥、预案发布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能见底低下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问题,提出了一咱基于视觉阈值效 能见度推算方法。该方法运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于机器视学原理进行能见度的测试。该技术可用于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上车辆的最高车速值的设定。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驾驶人在雾天环境下的车辆操纵行为特性及其与追尾风险的内在关系,设计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混合效应模型等对晴天、雾天2种环境下驾驶人的车辆操纵行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避撞过程中行为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追尾风险间的关系进行挖掘.结果表明:雾天环境下驾驶人的车道...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雾天能见度较低的情况,本文通过利用毫米波雷达对前方道路进行探测,识别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以及位置,采用可视化显示方式将探测结果向驾驶员进行提示,提高驾驶员对于前方道路的把握程度,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在低能见度水平下影响行人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 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异质性。以某市6 405起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高、低能见度水平下机动车-行人事故中行人伤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建立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并通过弹性分析定量分析显著变量对行人受伤情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高、低能见度下影响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1)低能见度情况下男性驾驶员、高龄行人、卡车、沥青路面、凌晨、较暗的照明条件等因素会增加行人伤害严重程度。(2)低能见度情况下卡车和凌晨这2个因素具有随机参数特征, 分别使行人死亡的概率增加了4.39%和2.67%;此外, 当事故涉及卡车和26~35岁行人这2个因素时会增大行人死亡的概率; 而当夜间有路灯照明与凌晨这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行人死亡的可能性降低。(3)高能见度情况下未发现具有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但发现男性行人和摩托车等因素会增大事故严重程度; 而驾驶员年龄、沥青路面、周末和地形等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JSAE Review》1999,20(3):369-37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tudy to improve visibility of meters on a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In order to improve meter cluster visibility, the vertical angle to the meter cluster referenced from a horizontal line at eyepoint level should be small and the viewing distance to the meter cluster should be long, based on human vi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ppropriate location has been studied for good meter cluster visibility with consideration of annoyance. In a confirmation using actual vehicles, the recognition time for the speedometer was decreased by using the recommended location of the meter cluster, especially for the drivers in their fifti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能见度恶劣天气条件下,前方道路场景图像清晰度评价、增强和道路环境场景图像实时再现等同题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载红外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设计方案,并运用信息融合和图像增强策略改善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道路环境场景。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电池的内阻明显升高、功率和能量急剧下降,导致整车低温下动力性能不足、续驶里程不足、充电受限等问题。通过试验进行了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研究,提出了适合整车低温工作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车验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粘贴车身反光标识能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提高行车安全,对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查车身反光标识使用前后交通事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交通安全效果,希望研究结果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线形参数及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指出驾驶人员的反应、车辆组成结构及道路线形、超高、摩擦系数、视距等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