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与激素治疗效应的关系。方法3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于治疗前抽取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刺激其生长,取其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检测IL-4、IFN-γ,激素治疗8周后根据治疗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17例)及激素耐药组(14例)。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激素敏感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明显高于激素耐药组(P<0.01);IFN-γ水平在激素敏感组及激素耐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外周血中的IL-4可以作为预测激素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芪注射液的体内抑瘤效应与荷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探讨其抑瘤作用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参芪注射液,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IR)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高、中剂量参芪注射液实验组小鼠H22实体瘤IR分别为60.72%和48.6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芪注射液实验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值指数、腹腔巨嗜细胞吞噬指数、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参芪注射液通过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状态,协同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在荷瘤小鼠体内发挥其抑瘤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onA活化小鼠脾细胞~(125)I—UdR掺入法,对111例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①除急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外,其他各型HBV感染者IL-2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0.05),降低程度与临床病型有关;②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组IL-2活性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结果提示IL-2活性的改变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滤膜提取当归补血汤对荷瘤小鼠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7)的诱生作用,探讨其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提取当归补血汤,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含量,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超滤膜提取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一γ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增高,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各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一γ mRNA的表达水平均增高,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超滤膜提取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方法治疗肿瘤已经广泛研究。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各种细胞因子及活性多肽在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1]。国内应用白细胞介素-2诱导T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报导很多,但有关IL-2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动力学却未见有系统深入的报导。为此我们就IL-2、IL-4诱导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材料与方法①材料:HrIL-2由本校免疫病理研究室惠赠,HrIL-4购自北医;人K562髓样白血病细胞和人RaJiBurkitt淋巴瘤细胞均为常规传代培养;健康人外用血取自西安市中心血站。②方法:LAK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 (Endothelia- 1 ,ET- 1 )和白细胞介素 - 6(IL - 6)在儿童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 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2 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 ET- 1及血清 IL- 6水平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 ET- 1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1 ) ,缓解期 ET- 1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IL- 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ET- 1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哮喘患儿病情严重者 IL- 6明显升高 ,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 ,IL- 6也随之降低 ,IL- 6在哮喘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应用SPA-Ig直接花环法检测了25例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能力。结果表明MM患者外周血OKT_3~+、OKT_4~+细胞减少,OKT_8~+细胞升高,OKT_4/OKT_8比值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水平升高,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有差异,缓解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提示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IL-2的产生异常,说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用小鼠胸腺细胞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清除白细胞介素Ⅰ(IL—1)等的干扰来检测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并与无HC抑制的胸腺细胞法及脾细胞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经用标准IL—2及5例PHA诱导的IL—2上清检测的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加HC法为无IL—2依赖株时测定IL—2活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四氯化碳(CCl4) 复合因素诱导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形成过程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8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2周组、4周组、6周组,每组20只.予以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并在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和肝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IL-18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①CCl_4复合因素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2周时大鼠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变性,6周时有大量纤维增生,部分肝组织有假小叶的形成;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实验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造模组肝脏组织匀浆中IL-18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Cl_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提示该3种细胞因子与肝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的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探讨IL 12对哮喘治疗的机制及应用。方法 从哮喘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4 + T(Th)细胞 ,单核细胞被尘螨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同CD4 + T细胞分别与 1μg·L-1和 5 μg·L-1IL 12共培养 ,对照组不加IL 12。 72h后收集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IL 4、IL 5和IFN γ的生成量。培养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内特异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IL 4、IL 5的产生量明显减少 ,IFN γ的产生量显著增加 (P <0 .0 1) ,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在 1μg·L-1、5 μg·L-1IL 12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实验组Th1/Th2向Th1方向漂移 ,Th1/Th2增加 (P<0 .0 1)。结论 IL 12可调节Th的分化方向及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提示IL 12可作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人骨髓瘤ARH-77细胞的活性及机制。方法 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ARH-77细胞的活性;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K562和ARH-77细胞NKG2D配体和HLA-I基因和分子。阻断K562和ARH-77细胞NKG2D配体,观察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相同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ARH-77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两种细胞均表达MICA/B和ULBP1~3基因。K562细胞高表达MICA/B和ULBP1~3分子,不表达HLA-Ⅰ类分子;ARH-77细胞低表达ULBP1~3分子,高表达HLA-Ⅰ类分子。ARH-77细胞HLA基因型为A2、3,B15、35,Cw3、4。阻断NKG2D配体,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ARH-77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阻断HLA-Ⅰ类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无变化,对ARH-77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提高。结论 ARH-77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低,其机制与其高表达HLA-Ⅰ类分子、低表达NKG2D配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itretin on T helper cell (Th) 1/Th2 balance and Th17 cells in psoriasis vulgaris (PV)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3 men and 17 women with PV were investigated. 10 mg of acitretin was administered twice a day for 8 weeks for intervention therapy. Serum levels of interferon-gamma (IFN-γ), interleukin (IL)-4 and IL-17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 Th1, Th2 and Th17 cells in skin biopsies were counted with double-labeled immunofluorescen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 score was calculated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PV patients had higher serum levels of IFN-γ and IL-17, and increased T, Th1 and Th17 cells in skin biopsies. After treatment, both serum levels of IFN-γ and IL-17, and T, Th1 and Th17 cells infiltrating in PV sk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1/Th2 balance was restored to normal. However, their IL-4 and Th2 cell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throughout the therapy. Conclusion Acitretin exerts influence on dermal Th1/Th2 balance and Th17 cell infiltration, so does it on production of systematic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FN-γ and IL-17 in PV patients. However, Th2 cells and its derivative cytokine-IL-4 are not affec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偏移现象。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SLE患者和17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SLE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2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失调,IL-10升高,IL-12下降。  相似文献   

16.
普乐康对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普乐康对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乐康治疗前后 ,采用PHA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 ,观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并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2和IFN γ浓度的变化 ;用LDH释放法测定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用药后HIV/AIDS患者血液的淋巴细胞对PHA诱导的增殖能力、血清IL 2和IFN γ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 <0 .0 5 ) ;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普乐康可以改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有助于患者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发病机理,我们检测了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能力。结果表明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PHA刺激激活后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低于对照组(P<0.005);而未经PHA刺激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应答能力下降:T—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更年期大鼠脾细胞凋亡与辅助性T细胞1(T-helper l,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elper 2,Th2)型细胞因子的增龄性改变。方法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结果更年期组大鼠脾细胞凋亡率(10.3%vs.7.7%,P<0.05)、血清IFN-γ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年轻组大鼠(23.80 ng/Lvs.10.92 ng/L,P<0.01);更年期组大鼠与年轻组相比血清IL-4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意义(0.1296 ng/Lvs.0.3094 ng/L,P>0.05);更年期组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年轻组(183.64vs.35.29,P<0.01),Th1/Th2平衡朝Th1漂移。结论大鼠衰老过程中Th1/Th2平衡朝Th1漂移,脾细胞凋亡增加与IFN-γ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