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用汽车》2014,(1):340-340
智能时代最受欢迎的是什么,自然是无线wifi。荣威350中无线wifi的出现,让人不免惊喜,不免怀疑,现在汽车都已经进化到如此阶段了?不止如此,荣威350还为车主带来了更多的科技惊喜。  相似文献   

2.
<正>新英朗、福睿斯两员大将刚刚在一场血战中杀入了新A级车市场这座城池,它们升起吊桥,紧闭城门。频繁的易主告诉它们——这里并非固若金汤。与此同时,一只荣威铁骑正徐徐而来,恐慌悄然在城内蔓延,它们是时候升起狼烟了。师出有名荣威360 1.4T对于这场艰难的攻坚战,荣威大军早在战前就做好了两手准备——1.4T与双离合的武器搭配无坚不摧;领跑同级的inkaNet4.0车载互联系统同时也让军心大振。数日之后的兵临城下、剑拔弩张,胜负已见分晓。武器精良——1.4T+双离合作为后起之秀的荣威360搭载了时下较为流行的全铝材质1.4TGI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其最大功率为115kW/5600rpm,最大扭矩  相似文献   

3.
<正>试驾涡轮加身的荣威350T时,相比之前自然吸气版本驾驶感受的巨大变化,让记者从炎热夏日的昏昏沉沉中振奋起来。相同系列无变化从外观看去,荣威350T无论是车头略带棱角的无透镜卤素车灯和并未附庸时代而扩大的镀铬中网;还是侧面贯穿全车,微微上扬的腰线,16寸银色哑光双五辐铝合金轮辋;或者尾部呼应车头的尾灯,都与之前试驾的350S毫无区别。  相似文献   

4.
4月23日,在2010(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源与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共同揭幕了应用华为通信模块的上海汽车自主品牌3G互联网轿车荣威350,标志着我国以WCDMA3G高速无线网络为载体的汽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家用汽车》2009,(10):13-13
出人意料在中国取得不俗销售成绩的ES车系,现推出中期改款,带来更高性价比的ES 240。 全新ES350及ES240豪华轿车是LEXUS雷克萨斯ES系列的第五代产品。秉承了ES系列俊朗优雅的风格,ES350及ES240以卓越的品质、领先的科技和多项智能配置为中国消费行提供了全新的激情驾驭之选。  相似文献   

6.
《家用汽车》2013,(5):42
全时数字概念,全时在线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此次上海车展上汽集团整合两大品牌资源再次展现了智能的荣威与绅士的名爵。上汽集团的第二代战略车型——全新荣威550,实力亮相上海车展E1展台。同时,刚刚荣获《我是歌  相似文献   

7.
城际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际智能交通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的注意。为了使城际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健康、高效的发展,分析其需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着重分析了城际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们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第十七届上海车展上,上汽荣威官方宣布i6 16T车型(1.0T涡轮增压发动机版本)正式上市,新车根据配置区别共推出三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区间为9.48万-11.38万元。新款荣威搭载1.0T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缸内中置直喷技术,最大功率92kW,性价比进一步提升。荣威i6 16T基于上汽集团战略性的全新架构平台MIP打造,它不仅拥有最新一代智能互联系统,还搭载世界级"蓝芯"动力,动力性能超越主流合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在智能互联科技、高效节能、风阻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家轿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家用汽车》2008,(3):51-51
铁观音(上汽荣威销售顾问): 作为第一台在中国量产的、具有纯正英伦轿车技术基因的中高端轿车产品,荣威750秉承英伦贵族气质,其经典超凡的造型源自英国皇家血统,优雅、尊贵。通过对原型车Rover75的改进,轴距增加至2849mm,是同级车中最大的。不仅如此,雪茄形态车身赋予荣威750完美的比例,同时第一次在国内展现了全新的欧洲S5-Solution整车设计理念(即安全Safety、速度Speed、节能和环保Saving、内部空间Space和运动Sport)。  相似文献   

10.
新品上市     
《家用汽车》2007,(3):86-87
上海汽车荣威750 2007年1月31日荣威750三款产品的市场价格公布;2.5L典雅版售价23.18万元,2.5L贵雅版售价24.38万元,2.5L豪雅版售价27.68万元。三款车型采用六位一体主动安全控制系统(ABS EBD CBC MSR TCS VSC)、Dual-Bus串行双总线电子结构、冲撞力感应自动车门开启系统、智能自动雨刮、水平自动调节氙气大灯、智能定速巡航控制系统(CCS)等。  相似文献   

11.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的概念,形成于1994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大会上。2007年,在中国第一次承办的第十四届ITS大会中国政府展上,杭州作为唯一的地方示范城市与首都北京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最新成果,为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至此,作为杭州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的开发商,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鸣惊人,成功地跻身于世界交通智能化的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12.
交通拥堵已成为很多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信号控制作为缓堵保畅的重要措施之一,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信号优化手段可分为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类,且随着交通大数据的不断充实,基于强化学习的数据驱动方法日益成为新兴发展方向。然而,现有数据驱动类研究主要偏重于决策模型设计,缺乏对智能体结构的探讨;同时,在多路口协同方面多采用分布式策略, 忽略了智能体之间信息交互,无法保障区域层面的整体最优性。为此,本文以干线信号为对象, 构建一种多智能体混合式协同决策的信号优化方法。首先,针对交通状态的多样性、异构性及数据不均衡性,设计分布训练-分区记忆的单智能体决策模型,并优化状态空间和回报函数,界定单路口控制的最佳方案;其次,融合分布式和集中式学习的模型优势设计多智能体交互方法,在单路口分布式控制的基础上,设置中心智能体评价局部智能体的决策行为并反馈附加回报以调整局部智能体的决策模型,实现干线多信号的协同运行。最后,搭建仿真平台完成效果测试与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独立优化和分布式协同相比,在支路交通流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干线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14.8%和13.6%,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的、分布式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剖析智能体和多智能体系统.提出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体系框架,并对其构成进行分析,探奇各类智能体的功能和结构。设计一个通用智能体模板,可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软件实现智能化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系统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中,实现智能交通的重大变革,首先,从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新技术应用、信息主动推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提出智能交通的痛点及需求。其次,总结智能视频分析、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平台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领域研究现状。再次,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汽车电子标识、数据湖蓝光存储等新技术,分别从技术突破、业务应用两个方面阐述新技术突破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新技术 在智能交通领域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系统的自组织单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自组织系统结构上的基本条件后,利用智能工程中的集成智能单元,建立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自组织单元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25日,《三亚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三亚将着手打造新型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据介绍,三亚市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三亚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基础硬件及软件平台、交通运输行业基础应用平台、智能公交系统、公交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智能IC卡系统等在内的软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通信终端可以多种多样,汽车正在成为新的候选。作为全球首发车,3G轿车荣威N1的推出——宣告着"汽车3G大时代"的到来。一、3G改变了汽车网络世界的新终端荣威概念车N1为"3G大时代"的汽车演进勾画出清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图形知识是工程智能CAD系统中工程设计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能够表达特定设计对象、反映设计意图的图形作为一种知识即图形知识;并通过在工程图形中引入几何和知识约束关系,建立了图形知识的表达模型,从而完善了工程设计知识表达体系,使得工程智能CAD系统成为集工程结构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和图形处理的一体化智能CAD系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智能汽车系统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智能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汽车概念和汽车产品,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汽车生产和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对智汽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最终目标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了在中国开展智能汽车系统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和控制技术应用于交通系统中,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在简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和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