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某公路的历年事故统计资料,对双车道公路典型事故多发点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从一般公路段、平面交叉口及城镇化公路段三个类别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各种事故的成因提出原则性对策,指导事故多发点的整治改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影响路段摩托车单车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以美国印第安纳州2013—2015年1 526起路段单车事故为研究对象,考虑驾驶员特征、车辆属性、道路条件、环境及事故特征5方面共21个自变量,构建了巢式logit模型,分析死亡事故、失能性伤害事故、非失能性伤害事故与仅财产损失事故。利用全信息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研究发现: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驾驶员性别、年龄、是否使用头盔、是否酒驾、驾驶员是否被甩离摩托车、是否超速、是否冲出道路、是否载人、车龄、道路是否潮湿、道路线形与限速、月份、光线条件、是否发生农村地区、摩托车碰撞物(电线杆、路缘、涵洞、护栏、树)与摩托车单车碰撞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驾驶员被甩出车外、超速、摩托车冲出道路、摩托车车龄超过10年、事故发生在4月、7月份、夜间、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摩托车与电线杆碰撞增加了死亡事故的概率。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适的策略用来降低路段摩托车单车事故严重程度,也可以为后期国内摩托车事故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区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对安全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具体影响规律,本文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路侧危险度和路侧事故率是偏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全部事故率、碰撞事故率是偏弱的正相关关系;在综合考虑接入口密度、道路线形、交通组成、路侧危险度等因素构建的综合事故预测模型中,路侧危险度只在碰撞事故预测模型中为正向影响系数,在其他模型中为非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路侧危险度对全部事故率的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先降低后持续上升,对碰撞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上升,对路侧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下降.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路侧危险度事故减少因子,并对路侧危险度对碰撞事故的影响做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舒适、便利等优点,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也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活力,随着地铁客流的不断增加,客伤事故数量也不断增长,乘客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2013年广州市地铁4、5、6号线客伤事故的数据统计分析,深入剖析客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货物导致的船损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货物导致的船损事故主要有火灾、船体破损、船舶倾覆、船体腐蚀等,这类事故的共同特点是起因的隐蔽性、损坏的永久性、事故的可预防性等。之所以会产生由于货物导致的船损事故,主要是由于货物的积载、管理不当,以及外界环境、船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但人的因素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更加精确地对公交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探究其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事故综合强度+K-means的公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方法,并基于此分类方法建立公交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针对传统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中的定性分类方法,引入事故综合强度法定量计算公交事故严重程度,并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聚类。其次,选取环境、驾驶员、道路车辆和事故特征这 4 方面的 17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将事故综合强度+K-means分类法和传统分类法的结果作为因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公交车事故严重程度,同时利用平均边际效应量化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佛山市2021年156起公交车事故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综合强度+K-means分类法的有序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高峰期、换道、超速、加速度过大、注意力分散和进出站会增大发生极严重公交车事故的概率,增大的概率分别为11.57%、29.06%、23.98%、17.13%、30.97%和12.27%;白天和晴天会减小发生极严重公交车事故的概率,减少的概率分别为22.31%和12.34%。  相似文献   

7.
近期,公交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2009年-2011年及2012年前一季度道路安全生产事故走势及事故类型分析会。会议主要分析了4年来公交集团公司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事故类型的分布、治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同时,还对事故数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将广泛应用于系统安全研究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中。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中脱轨这一典型事故。通过分析引起列车脱轨事故各个因素,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的发生概率较小,预防和控制难度较大的结论。该研究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引起该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提高警惕意识,也为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我国行车安全及国内外行车事故研究现状,阐述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原理。针对4.28铁路事故,建立用于定性分析的事故树,应用布尔代数法,通过计算得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与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安全管理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日的。  相似文献   

10.
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深入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研究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方法和整治措施尤显重要。通过对贵阳市事故资料调查与统计分析,运用事故累计频率法鉴别事故多发地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道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根据路侧危险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急需开展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事故模拟再现分析,根据车辆驶入路侧后的事故形态,将路侧事故严重程度划分为 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路侧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研究,给出驶入车速、边坡坡度与边坡高度阈值.构建了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基于路侧事故致因因素阈值,针对单因素、双因素与三因素分别给出了不同等级路侧事故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选取典型路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贝叶斯网的计算结果显示发生 2次及以下翻车事故的概率为 0.929,与路侧事故模拟试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CNG气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NG气站系易燃易爆场所,属于重点防火部门,对气站的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严密防范,从严管理,要把安全管理的切入点放在防范火灾和爆炸上.同时为防万一,应制定事故处理预案,有关管理人员及气站员工应熟悉事故处理预案,并按照要求进行实战训练,作到万一发生事故时,会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迅速采取真诚补救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2年启扬高速公路全年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基于聚类分析法找出道路事故多发位置,对于事故多发路段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其事故多发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见及减少道路事故措施,为国内其他高速公路的安全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事故黑点是道路上交通事故相对集中的地方,自然成为交通事故防治的切入点和重点。事故黑点的鉴别既是解决现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文针对道路事故黑点相关内容做以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探究风险因素在公交系统事故中的作用规律,将系统风险分析工具——T ropos目标风险框架引入到公交系统事故分析中,构建T ropo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模型基于目标导向,通过设置目标层、事件层及处理层的方式,层次性地完成系统建模,并通过描述参与者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风险传递途径.以重庆市坠江事故为例对模型建立方法进行实际验证,事故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公交坠江事故深层原因是公交系统整体偏差所致,并据此在系统整体层面上探讨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策略,提出11项提升公交系统安全性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T ro po 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能较好地适应公交系统事故分析,可为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道路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了有效地消除道路事故隐患路段,以系统论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道路交通系统各组成因素相互作用诱发事故的机理,以找到诱发事故的深层次原因。这种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表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车辆运行受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对G4京港澳(K1510—K1841)事故数据分析,建立风险因素体系,并利用粗糙集、事故危险度对风险因素实现重要性度量,利用AHP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不同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预测,实验证明,AHP-BP神经网络是预测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晋阳高速两段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两路段处治对策,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交通事故数据的分布特征, 将事故数、伤亡事故数、事故死亡人数与事故受伤人数归类为离散型事故数据, 将事故间隔时间与平均每年每公里事故数归类为连续型事故数据; 对于离散型事故数据, 采用均匀划分法、动态聚类法与滑动窗法划分高速公路统计区段, 运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零堆积泊松分布与零堆积负二项分布对事故数据进行拟合; 对于连续型事故数据, 以收费区间为路段划分标准, 用正态分布、负指数分布进行事故数据拟合; 运用皮尔逊卡方值对各种拟合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种区段上, 事故数均服从负二项分布, 有些情况下会同时服从负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伤亡事故数与事故死亡人数主要服从零堆积泊松分布或零堆积负二项分布, 拟合优度检验中的概率均大于0.05;平均每年每公里的事故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 而事故间隔时间则主要服从负指数分布, 拟合优度检验中的概率也均大于0.05;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是建立事故预测模型与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前提条件之一, 而事故间隔时间可作为安全可靠度的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沪宁路近三年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沪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形态分布、时间分布等特征,采用改进的事故频率法对事故黑点鉴别,详细分析了事故黑点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交通事故黑点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