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船作业计划评价是确保集装箱码头顺利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传统人工集装箱码头实施自动化改造项目的重要需求。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特点,本文提出面向装卸系统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船作业计划评价方法,以指标形式对单船作业计划的合理性进行量化描述,并结合国内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实际案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1研究意义合理的单船作业计划对确保集装箱码头顺利运营具有重要作用。集装箱码头通常按照靠泊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共作业外贸集装箱船舶超过1 000艘次,作业箱量超过280万TEU,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35自然箱/h以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场作业多采用远程操控模式,其岗位理念、作业环境和员工操作方式等均与传统集装箱码头存在巨大差异。本文以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例,从远程操控员工培训架构建立、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教材编制、培训计划实施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远程操控员工培训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1新型集装箱自动化装卸工艺针对现有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系统效率不高、作业方式不符合国内习惯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高低架行车系统和循环平板小车系统的新型集装箱自动化装卸工艺(见图1)。集装箱码头前沿采用双小车岸桥;堆场采用高架行车系统;前沿与堆场之间的集装箱水平运输通过回字形循环平板小车系统来完成;进出港闸口采用低架行车和堆场后方多路回字形循环小车系统,以实现外集卡进口箱和堆场出口箱集疏港。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常规港外集卡提送箱交互作业模式无法很好适应广州港和钦州港两个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特点的问题,在充分剖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有港外集卡交互作业模式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广州港和钦州港两个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工程特点,分别提出“边装卸集中交互”和“边装卸U形通道交互” 两种新型港外集卡提送箱交互作业模式,并对工艺平面布置和流程设计要点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新型交互作业模式在提升各自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系统运行效率和降低设备能耗方面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的不断涌现这个客观事实,给许多海洋国家的海港行业界首先带来的信息似乎就是:港口水域必须要加深,码头泊位必须要延长,集装箱装卸设备和调度设施必须要更新改造,以便跟上和尽量满足单船运输能力正在与日俱增,船型又在不断变大的集装箱船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为了上量,利用二月份春节放假期间、船公司调整班期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集装箱的拆装倒箱以及火车装卸作业,整个二月份共完成集装箱拆装倒箱5476标箱,为连云港港口建港以来拆装倒箱量最高的月份,与此同时,火车装车为缓解春运后铁路运力空闲的压力,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积极联系货源,精心组织生产、春节期间共装火车738节,  相似文献   

7.
京生 《港口科技》2010,(11):45-45
2010年9月27日晨,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随着中海集团天津至南沙内贸精品线“新美洲”轮集装箱装卸作业中第10158个集装箱吊装上船,天津港集装箱单船装卸箱量最高纪录由此刷新。  相似文献   

8.
黄桁 《中国港口》2018,(7):61-63
集装箱船的大型化与码头自动化增加了港口码头的单次装卸作业箱量,而单次装卸作业箱量的增加使得作业任务更加困难,也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配载时间、效率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港口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码头已经投产运营或者正在规划建设。与传统码头配载相比,自动化码头配载拥有很多优势:它通过运用逻辑算法,设置配载策略和参数,快速进行深度运算,实现一键配载,缩短配载时间,提高配载精度,更好地满足船公司差异化配载要求,同时综合考虑码头堆场和机械设备特点,减少堆场拥堵,提高堆场发箱作业效率,从而提升码头整体作业效率。通过对自动配载系统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配载及装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装卸作业安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港内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和外集卡交通流分离。水水中转是世界上许多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集散方式。水水中转比例不同,码头海陆侧进出港箱量的比例随之不同,对水平运输系统的要求也不同。针对目前已建或在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交通分流工艺对水水中转比例适应性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水水中转比例高且可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交通分流工艺,并对该工艺水水中转比例调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基本形成了典型的堆场装卸工艺方案,即堆场整体垂直码头布置,每个箱区配备2台自动化轨道式场桥(ARMG),分别负责装卸船和陆路外集卡装卸相关作业。但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的码头,由于船侧装卸箱量高于陆路进出港箱量,该方案存在海陆侧ARMG作业不均衡而影响装卸船效率的缺点。通过分析该方案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码头的不适应性,梳理国内外现有的解决方案,提出新的针对性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提出解决思路,为类似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为例,将决定泊位通过能力的各个环节分为泊位年营运天数、泊位有效利用率、船时装卸效率、单船装卸箱量、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船舶装卸辅助作业及船舶靠离泊时间、岸边集装箱岸桥配备台数等因素逐一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泊位通过能力影响的权重,从而为码头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改善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李勋  安国利 《集装箱化》2014,25(12):2-5
随着世界集装箱海运量不断增长及集装箱船舶日益大型化(特别是3E级18000TEU船舶的投入使用),集装箱装卸作业的稳定高效、节能环保和成本压缩已成为港口经营者关注的重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减少码头人力成本、提高码头通过能力、降低码头能耗、提升码头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未来集装箱码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试行《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企业评价体系》,并公布试行评优结果。此次评优设"中国港口前十强集装箱码头"、"中国港口最佳集装箱桥吊作业量码头"、"中国港口最佳单船作业效率集装箱码头"、"中国最佳泊位利用码头"四个奖项,青岛港QQCT一举荣获全部四项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5.
陈钟运 《集装箱化》2012,23(7):18-20
目前,国内对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的研究集中于港内集卡,主要针对船舶装卸作业和堆场移箱过程中集卡作业任务分配和车辆调度,而对港外集卡进码头提还箱作业的研究少有涉及。在外集卡作业方面,一些集装箱码头主要依赖港外场站的支持,采用集港和提前预约的作业模式来完成外集卡的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特殊作业系统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流程作业自动化的补充,提供对岸桥轨内特种箱装卸、舱盖板作业自动化功能支持。该系统可提升自动化智能程度,满足码头效率不断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外集卡周转时间长短是衡量码头生产服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自动化码头集疏港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外集卡作业模式和影响外集卡周转时间的因素。将影响外集卡平均周转耗时的因素归纳为集疏运箱量、堆场盘存量、海侧作业繁忙程度、集港时间安排和场站集疏运能力等10类。结果表明,协调集港时间,避免场站集中压车;平衡海陆侧生产,减少作业冲突;加强周边场站集疏运管控,减少闸口堵车;加强部门间协同,提升系统、设备稳定性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外集卡周转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钧 《集装箱化》2010,21(1):3-4
<正>箱号是集装箱运输业务中最重要的货运信息之一。货主及货代与船公司之间、船公司与港口码头及海关之间、船公司与船代之间需要传输包括箱号信息在内的舱单报文,船公司箱管部门对集装箱动态的掌控以及联运部门对集装箱货物的全程跟踪也以箱号作为集装箱的唯一辨识。可见,箱号的  相似文献   

19.
张旖 《中国港口》2007,(2):34-35
<正>目前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集装箱码头的收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装箱吞吐量。因此,当集装箱吞吐量下降或想将吞吐量再提高一些时,首先想到的是采用降低费率的办法,或者较大幅度地给船公司优惠,以此来吸引船公司挂靠,增长集装箱箱量。若只看到集装箱码头这一个环节,忽视了集装箱运输的全过程,未注意到集装箱码头外的收费现状,可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码头是内外贸集装箱货物的集疏运中心,码头的吞吐能力受堆场容量和作业效率的影响。针对集装箱码头堆场的翻箱倒箱问题,基于整个立体库场内每层堆场仅堆放一层重箱的理念,通过AI设计、情景假设、公式推算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设计出一项自动化立体堆场方案,并介绍各核心设备和功能区以及作业流程。结果表明,本方案可实现真正意义上“零翻箱”,同时能减少机械设备的配置、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有利于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吞吐能力和经济效益,有助于增强码头和港口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