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根。对于大连这座城市而言,大连港就是它的根。一百多年前,港口催生出一座年轻的城市。百年间,港口与城市结伴而行,清晰地折射出“以港立市,城以港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港城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货物吞吐量和城市GDP为衡量指标,运用动态相对集中指数对长三角地区港城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14个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可以分为港口驱动型、港城协同型和城市驱动型,演化趋势可以分为上升型、下降型以及波动型。2)长三角地区总体上港口发展较为成熟,近15年港城关系由港口驱动发展向港城协同发展转变,城市发展相对更加活跃。3)连云港的港口活跃程度持续下降。长江深水航道、内河航运等外部因素给镇江、泰州、嘉兴等港口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上海、南京等城市驱动型港城关系中港口的活跃因素减少、城市增长效应远大于港口。  相似文献   

3.
李中东 《中国水运》2006,4(5):38-39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资源的战略作用,始终坚持“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发展方针,制定临港产业规划、发展临港基础工业,临港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并自成体系,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波 《世界海运》2009,32(5):60-61
最近几年来,很多城市都推出“以港兴市”战略。我们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以港兴市”关键词,在搜索结果的前十页就发现了很多桕关报道。然而,当我们打开页面却看不到关于“以港兴市”战略比较具体的内容,但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以港兴市”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港口发展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想借助其港口发展来带动城市发展的一种战略主张。但“以港兴市”战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人环境下“以港兴市”战略是否还持续有效呢?  相似文献   

5.
据了解,新修编的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双城、双港”总体战略,其中“双港”就是以现有天津港作为北港区,在大港区新建一座综合性港口作为南港区。规划建设中的南港区就位于南港工业区内。这一规划将开辟大港区的海上通道,使滨海新区形成以南北两大主力港区为核心的一港多区港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海 《珠江水运》2010,(1):22-25
以首创全国第一座"25万吨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码头"的茂名港,"八五"期间曾一度辉煌。但在"九五","十五"期间,茂名港港口的发展速度与茂名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全国港口增速。当时针指入"十一五"以后,茂名港开始一扫往日沉缓的步伐,跃入迅猛发展阶段,再现出往日的辉煌,向亿吨大港快速迈进。  相似文献   

7.
李世泰 《中国港口》2004,(10):25-25
<正>保证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一)港城区之间关系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促城活,城港共荣;依托城市优势,建设开发港口,进而利用港口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发展城市优势;港口发展和城市发展是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港城关系应当重新认识。即由"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应深化为"港城区一体化"。现在的港口已由过去的转运和装卸功能变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汇点。所谓港城区联动就是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国际物流园区,优化保税区与港口的物流监管,促进保税区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功能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或者在港口与城市之间通过建立临港工业园区,进一步密切城市与港口的关系,以港口优势整合现有的生产要素,以大项目为龙头,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港城共荣。  相似文献   

8.
张华 《水运管理》1996,(4):38-39
澳大利亚港口管理体制及港口建设的特点张华一、澳大利亚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澳大利亚是海洋环抱的国家,沿海和远洋运输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城市是先港后城、以港兴城,如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市。因此,州政府十分重视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舟山港的崛起论“以港兴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舟山港的崛起论“以港兴市”曹孟陔,洪传浩航海与港口、港口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笔者以大量的事实,论述舟山确定“以港立城”、“以港兴市”的战略方针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舟山历来是东南沿海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舟山群岛雄峙东海,宛如散落在万顷碧...  相似文献   

10.
《水运管理》2007,29(8):6-36
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规划布局方案是形成由28个内河港口组成、以区域主要城市对外辐射的主要港口体系,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等。  相似文献   

11.
杨宏  刘红 《中国港口》2006,(3):41-43
南通港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是国家一类口岸。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在开发岸线资源、加快港口建设、发展港口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长江沿线自上而下开发建设了如皋港、天生港、通州港、姚港、狼山港等几个港区,建成千吨级以上码头7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29座,经改造扩  相似文献   

12.
港口,是滨海城市的发祥地。港口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港口的发展。纵观当今世界,港口已成为临港城市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点,成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和承载平台。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总是伴水而生、沿海而兴、依港而荣。从广州和广州港、珠海和高栏港、深圳和深圳港,到湛江和湛江港、汕头和汕头港,再到佛山和佛山港、中山和中山港、清远和清远港、惠州和惠州港、肇庆和肇庆港……无论是对港口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既揭示了港口、产业与城市关系的变迁过程,也揭示了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港口的作用愈发突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已成为港口城市和区域振兴崛起的强大动力。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烟台是港口群城市,依托港口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西港区是烟台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远洋航务》2009,(10):106-107
追溯大连城市发展百年历史,航运与城市结伴而生,两者互为动力,共同发展。大连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口成为大连叫得最响、最有底气与世界先进城市叫板的拳头品牌。到过大连港的人们,无不为这个“百年大港”的崭新雄姿而折服;而追溯大连港的历史,则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个城市与这个港口“以港立市,城以港兴、港城共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追溯大连城市发展百年历史,航运与城市结伴而生,两者互为动力,共同发展。大连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口成为大连叫得最响、最有底气与世界先进城市叫板的拳头品牌。到过大连港的人们,无不为这个“百年大港”的崭新雄姿而折服;而追溯大连港的历史,则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个城市与这个港口“以港立市,城以港兴、港城共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2,(13):23-25
港口,是滨海城市的发祥地。港口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港口的发展。纵观当今世界,港口已成为临港城市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点,成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和承载平台。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总是伴水而生、沿海而兴、依港而荣。从广州和广州港、珠海和高栏港、深圳和深圳港,到湛江和湛江港、汕头和汕头港,再到佛山和佛山港、中山和中山港、清远和清远港、惠州和惠州港、肇庆和肇庆港……  相似文献   

17.
葛文华 《航海》2009,(2):F0004-F0004
高雄港是台湾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世界集装箱运输大港之一,已开通两岸直航。明朝后期,这里曾是一个小渔村,1858年开口通商,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发展。高雄港第二港口的港嘴左右两侧,矗立两座以“高”字为形状、非常有创意的信号台,成为港口标志。  相似文献   

18.
港口城市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载体,而港口已日益成为港口城市的核心资源优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对港口城市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宁波北仑港为例分析了港口和城市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港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港口通过环境等方式促进港城协调发展,以实现"港兴城兴,港荣城荣"。  相似文献   

19.
中山港作为缺乏海铁联运的内河港口,航运产业在其城市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山港曾是国内集装箱吞吐量十大港口之一,但近年来频频被其它港口赶超。本文分析了中山市港口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航运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山港未来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中山港再铸航运辉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温州港形成集约化的核心港区,实现温州港由地区性港口向沿海主枢纽港的转变,加快温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温州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温州港口工业园建设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