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 港口铁路是连接国铁和港口各装卸单位的桥梁和纽带。我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货物运输都是通过港铁联合运输来完成的。然而,随着我港运输生产的不断发展和铁路运营条件的逐步改善,对港口铁路的线路质量也相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港口的发展,及时合理地强化轨道结构,提高线路质量,确保港铁线  相似文献   

2.
港口集装箱运输和铁路集装箱运输在我国集装箱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铁路集装箱迅速发展和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发展港铁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港口》1999,(12):30-30,29
<正> 福州港马尾港务公司是福州港第一大公司,1998年公司在诸项改革举措中,实行港铁联运,充分发挥铁路专用线的作用,不但在1999年保住老货源,而且拓展新货源,成为企业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为公司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发挥港口铁路专用线的重要作用福州港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相衔接,是连续内陆腹地与沿海的主要桥梁。马尾港务公司不少大宗货物如铁矿、盐、煤、废纸、钢材、沥青、瓷砖等均经火车进出港,占全年生产吞吐量约三分之一,营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港口铁路单一的运输方式已无法适应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导致企业出口形势急转直下,降低港口出口成本成为企业当务之急。目前,世界港铁联运发展迅速,以鹿特丹港口为例,港铁联运集装箱数量的比重达到了20%。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制约,中国港铁联运集装箱比重不到2%。  相似文献   

5.
如歌的汽笛声,在港口铁道线上回荡;自豪的笑语声,在洪镇线铁路上回响;始终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企业灵魂的宁渡港铁路有限公司,于2003年11月26日跨上了货运量1000万吨的新台阶,也许大家不可能太多地了解,在这1000万吨的背后倾注着港铁人对消防工作的汗水和心血!  相似文献   

6.
<正>港口铁路是指港区本身自备自管的铁路,它是与港口配套的重要设施,是港口集疏运方式的关键环节,起到“先行官”作用。因此,在港口建设时,与之配套的铁路工程必须 同步进行,使建成的码头迅速形成运输生产能力,原有泊位的功能亦能充分发挥。反之,如果港口铁路等集疏运物质技术条件未能同步形成,无论新建的码头多么恢宏,多么现代化,都形不成综合运输能力。对外也未必会有什么吸引力,何谈其港口功能及经济效益? 所谓港口铁路与码头建设“同步”,包含两点:一是新建码头的自备铁路与其同时建成;二是为适应原有码头的需要,而不断完善自备铁路设施。就我国沿海港口而言,具有自备铁路的有大连、秦皇岛、广州、湛江等港口,以上诸港对其所属铁路的建设和管理有高度独立性和自主权,他们努力做到港口铁路与新码头建设的同步配套,并适时重新原有的铁路设备,从而提高港口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延误了港口铁路的同步配套,影响了港口投资的现象亦愈为各方人士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向大型化、结构向专业化、功能向多元化、装卸机械向自动化、管理向电脑化、模式向大自由度的国际化发展。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为把重点港口建设成航运、铁路、公路运输枢纽和信息中心而努力,这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重点之一。国外港口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十二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港口发展经历了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历史过程。我在秦皇岛港工作了22年,又在原交通部工作了18年,可以说我是中国港口发展的经历者,也是见证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的港口能力完全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港口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港口今天的发展成就;没  相似文献   

9.
10月12日,“一线青工风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日照港铁运公司举行。来自生产技术一线的6名青工,分别介绍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根一线、不断学习、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他们当中,既有担当调车员、机车乘务员骨干的大学毕业生,又有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劳动模范的退伍军人;既有爱港如家、为港铁事业奉献16载的务工人员,又有立志创新、勤奋钻研的科技人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港口铁路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文 《中国港口》2002,(11):5-6
<正>今年我国整个交通管理工作上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正在进行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是历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其影响是巨大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对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来讲,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场革命。但是,最近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与各有关方面的同志有所接触,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褒贬不一。这里我想借《中国港口》杂志一角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与大家探讨。一、关于对这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问题我国港口管理体制与全国经济管理体制一样,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总体来讲,每一次改革都使港口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些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管理体制相适应,不同程度地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历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可能像这次这样彻底。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整个国家的改革在推进,所以港  相似文献   

11.
<正>港口体制改革应有利于竞争机制羽形成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取舍各项改革措施及检查其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 竞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而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通过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因此,港口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企业的活力。所以,和其他行业一样,在港口企业之间也应该形成竞争的局面。但是,由于受运输路线的限制,港口本来就具有地区上的垄断性,即通过港口的货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运输路线决定的,不为竞争所左右的,港口之间竞争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增强港口企业的活力,应该下大力气培育港口内部市场,使之形成多主体竞争的局面。要引进真正的竞争机制。所谓真正的竞争机制是所有港口企业都没有任何形式的保护伞,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因此,是否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是是否有利于市场经济建立的重要标准之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以此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于劭鹏 《港口科技》2013,(12):20-22
为了提高港口铁路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采用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港口铁路管理信息系统(TMIS).介绍港口铁路信息化前港口铁路调车作业管理情况.分析信息化在港口铁路调车作业中的作用.着重介绍港口铁路调车作业信息化的实施.信息化为港口铁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杨代利 《中国港口》2003,(10):43-44,37
<正>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当今已进入文化制胜时代,把文化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港口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4.
<正> 西部内河港口在与铁路主干线和公路运输网相连接后,可以说是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中货物最大的集散点,水路运输应该在运输市场中起主导作用。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西部的铁路、公路发展迅速,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内河水路货运量不断下降,使得内河水运逐渐失去了其在运输市场中应有的地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日本的港口开发制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中央政府(运输省)的作用 (1)制订全国港口发展政策,制订港口发展和行政管理法规。根据《港湾法》,运输省制订并公布港口开发和管理的全国政策,必要时,在考虑社会和经济形势变化后可以修改这一基本政策。1974年确定的国家港口政策给港口开发、利用和保全及港口布局、功能和能力以及港外主要海上通道的开发等事项确立了基本方向。 (2)在港口发展和行政管理方面对港口管理机关给予指导。 (3)审核并调整主要港口的发展规划。当港口管理机关确定长期港口规划后,其议案应由运输省加以审核,以确保它与全国港口政策、全国…  相似文献   

16.
范立力 《中国港口》2002,(11):42-44
<正>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及技术进步,使如何提高港口效率,如何使港口管理、经营和生产的日趋合理化成为港口界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课题。信息技术及其系统在港口业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已使亚太地区的主要港口在管理,经营及生产方面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和优化。所以,港口对新的管理、经营和作业模式的定位就变得异常重要。(一)8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港口管理、经营和作业模式1.澳大利亚根据联邦宪法,各州及领地政府负责提供和维护港口设施,但对港口基础设施不作立法规定。所以每一级政府都有权为所属的港口在管理、经营和生产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大多数澳大利亚港务局是在州立法体制下,以法人地位运作的。港口赖以运作的政策规定各个州均不相同。很多港务局都采用“土地所有人”方式,各类港口服务则由私有部门提供。州政府一般都通过内部参股的方式,保持对公司化港口的所有权,有权指定董事会成员,州政府相关部门则行使对非法人地位的港口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老课题,早在1980年,我国港口界就已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十多年来,港口广大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一直围绕着港口管理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港城关系和政企关系等核心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推动了港口改革,促进了港口发展。1984年开始,进行了港口下放的改革,除个别港口外,中央直属的港口均下放给当地政府管理,实行部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财务上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制度,扩大了港口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是港口下放后,没有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因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无多大触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港口管理体制也名不副实,统一的有权威的港口当局自然也就没有形成。大家感到,近几年来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好像处于停顿状态,不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而且不少浅层次矛盾也依然存在,港口的立法也严重滞后。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对港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认识不一致,例如是一港一政还是一港多政,是政企分开还是政企合一等问题,上下认识都不够一致,致使改革方向不明,改革的重大举措难于出台。二是港口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普遍形成,客观上缺乏改革的压力,港口的管理和运作依旧遵循计划经济的原则办事。三是自上而下的推动不够,交通部对港口体制深化  相似文献   

18.
陈浩 《中国港口》1997,(2):38-39
<正>在我国及世界海运业的研究文献和政策报告中,“港口竞争”一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由于港口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利益分配机制倾斜等一些因素,国内港口间的剧烈竞争总是政策制定者所力图避免的。 港口竞争包括三个层次:港群间、港口间和港内之间的竞争。这里必须澄清的是:在对抗和竞争这两个经济概念间有许多混淆。事实上前者指的是实际的市场行为,而后者则是指用以预言市场行为的一个可由结构确定的模型。因此,港口竞争是对港口业市场结构的一种描述,它包括港口的规模及规模的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服务)差异以及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 从经济上说,港口是具有规模经济性和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9.
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沿革与现状1.大连港率先利用东北铁路链网优势,创新口岸服务新模式1997年大连港主动促进港铁合作,率先开通大连口岸与东北内陆之间的第一条集装箱班列,大连——哈尔滨班列,使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取得零的突破,改变了大连港与东北内陆之间只能依赖公路运输集装箱单一集疏运方式的被动局面。自此,为推动港口集装箱公、铁、水各集疏运方式协调发展,一是大连港积极寻求与哈尔滨内陆港加强合作,改善内陆港服务,逐步形成哈尔滨班列雏形;二是大连港加强与中远、中海等船公司合作,又先后分别开通了大连——长春方向的“…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在4个方面重新审视港口集疏运铁路发展的问题。从历史维度、国际维度、技术经济维度、现实维度认识运输结构调整战略实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立足于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的现实意义,认为加快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运输规模、发展重点、建设成效等3个方面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当前发展需要着力应对的问题。这些分析可为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