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福建浦南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施工工艺,在分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填方路堤施工的关键技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及病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填方浸水路基施工难度大,容易产生失稳或整体沉降,对路基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求高。为了准确掌握浸水路堤的施工情况,文章对试验路3个监测断面路堤和地基分层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路堤土应力和土工格栅加筋效果等进行监测,并收集数据绘制变形曲线,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路堤下暗挖隧洞施工引起的路基沉降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路堤下进行暗挖隧洞施工将不可避免地对围岩产生扰动,从而引起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过大的路基沉降将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分析和控制路基沉降是高速公路路堤下隧洞设计与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以黔东火电厂排洪及供水隧洞为实例,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了隧洞施工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影响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加强超前支护是控制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的有效手段,采用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并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对路基沉降进行了详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隧洞开挖对高速公路路基有一定扰动,但对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厦蓉高速公路广西境内灌阳至全州段K13+710通道涵洞为工程实例,利用FLAC3D(快速拉格朗日分析)软件对高填方路堤中的顶板通道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总结了高填方路堤通道涵洞的受力特性,并提出了通道涵洞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某高速公路高填方施工实践,分析了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成因与沉降机理,介绍了沉降监测方法,并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该路段高填方施工符合施工要求,可为类似工程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软土层特性对斜坡软土路基沉降及变形影响的规律,文章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斜坡软土路基数值模型,分别针对不同软土层厚度、坡度、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对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厚度的增加会导致路堤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增大;软土层坡度的增大会增大路堤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坡度超过6°后增长幅度更为明显;软土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小路堤侧向变形和防止路堤发生过大沉降,但粘聚力超过15 kPa和内摩擦角超过20°后该提升效果会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斜坡软土路基设计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公路路堤施工中,常用粉煤灰作为路堤填筑材料,粉煤灰材质密度小,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并且保证高速公路的路堤不会出现较大的沉降。从粉煤灰的特性入手,介绍粉煤灰在高速公路路堤设计中的要点,并针对施工工艺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掌握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特性,选择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高路堤斜坡软弱地基工点,进行了路基中心及下坡一侧坡脚地基的长期沉降和水平变形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路堤填筑期内沉降变形发展相对较快,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增速趋缓,采用双曲线法预测得到的工后沉降为34.2mm,满足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要求;(2)软土层表面倾斜且下卧硬层表面基本水平时,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水平变形最大值在地表,且变形值沿深度增加而减小,地基水平变形的监控可以地表观测桩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某地高速公路路堤填筑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制的改良土进行路堤填筑模拟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填筑高度下的路堤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路堤水平位移沿中心两侧呈对称分布,从中心往两侧路肩方向水平位移依次增大,且路堤顶部位移随填筑高度增大,路堤填筑高度越大越不安全;(2)路堤顶部竖向位移最大,沿深度向下竖向位移逐渐减小,且路堤顶部中心最大竖向位移随填筑高度增大而增大,沿路堤中心向两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3)路堤坡脚位置处水平应力随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当填筑高度增大时应采取一定的坡面防护措施;(4)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路堤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逐渐增大,且水平和竖向应力均随路堤填筑高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介绍波形钢管涵的设计原理、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技术优势,结合广西某高速公路高填方填石路堤中大跨径波形钢管涵的应用案例,阐述了波形钢管涵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背景依托,介绍了路堤高边坡几种常用的拓宽方式。根据该高填方路堤工程的实际地质地形特征,建立了三维模型对该高路堤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从数值模拟结果看出该路堤高边坡处于次稳定状态,需要相应的边坡支护措施。结合该地区地质特征,本文提出了采用预应力锚杆和土工格栅相结合共同加固处理的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加固后的高边坡,提高了填土路堤的强度,保证了高填路堤边坡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山区公路所经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路堤发生沉降病害的几率较大。为提高路堤承载力,保证公路安全运营,文章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钢花管注浆模型,研究了路堤的应力变形规律和沉降变形规律。研究表明:钢花管竖直注浆加固后水平、垂直位移量都相对降低,路堤边坡更稳定,路堤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显著提高,塑性变形量降低,刚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多变化,多出现高填方、陡坡路堤、半挖半填、填挖交界、浅层软弱富水地基处理等状况,填筑质量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并要克服施工期间季节性降雨和阵发性降雨等难点,如果处理不好,留下质量隐患.将影响行车舒适及安全,并给运营以后的管养带来很大的困难,往往成为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的重点.本文从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的几个主要...  相似文献   

14.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路堤多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文章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对其红色碎屑岩类无粘性土石混填路堤进行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该类路堤按实际分层厚度30cm填筑过程中的应力形变场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及其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路堤内的最大沉降发生在路堤填筑高度略低于1/2路堤中心线附近的位置,最大主压应力与最小主压应力均表现出随着填筑体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在路堤中心线处底部压应力最大,同时在填筑过程中路堤坡面可能发生小范围的拉应力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刘家沟段实际地形,介绍采用沿线挖方土石材料进行强夯加固的填筑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强夯加固范围的各种因素,引用强夯加固范围的经验计算公式,得出夯锤落距及夯击次数,为土石混填高填方路堤的强夯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塌陷区软基为工程背景,通过比选多种软基处治方案,择优选用泡沫轻质土路堤,并通过工后沉降计算验证了泡沫轻质土路堤的应用效果,为公路软基处治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路工程土石方填筑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料丰富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进行施工,经常采用土石混填路堤。从选择料场、控制土石层的虚铺厚度、何时碾压、控制土的含水量、碾压遍数及压路机吨位、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土石路基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桥头跳车机理,并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详细介绍防止桥头跳车、防止高填方路段和填挖结合等部位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不良影响而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砂砾垫层的实际应用及相关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砂砾垫层在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1)能起到一部分持力层的作用,高质量的砂砾垫层能使地基整体承载力得到提高;(2)能起到透水、防冻的作用,对较高填方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许多老旧高速公路需要进行拓宽改造,但是改造通常会导致路基过渡段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差异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最为明显,如不进行妥善处置,高速公路就会出现结构损害、滑移、横坡比变化等病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最大变形往往出现在路堤的形心。以高填方浅层湿陷性黄土段路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选取2个路段为实验对象,每个路段长100m,原路基处理方式为冲击压实。测量了2个路段的地质情况,并分析其受力,之后研究了砂桩路基处理后的变形特性和预压路基处理后的变形特性,希望能为高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变形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